[摘要] 機動車掛靠經營是近年來交通運輸業的一種常見經營模式。在產權混亂,利益均沾的掛靠關系中,由誰承擔機動車運營帶來的交通事故賠償責任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在運行支配者和運行利益獲得者承擔責任的原則下,被掛靠單位應和掛靠方一起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關鍵詞] 機動車掛靠被掛靠單位賠償責任
機動車掛靠經營是指個人將其出資取得的機動車掛靠在運輸企業名下,并以運輸企業的名義辦理車輛行駛證件及營運證件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在掛靠關系中,一般約定掛靠方是車輛的真正所有權人,由其自負盈虧并向運輸企業支付一定的管理費用。我們在此將運輸企業稱為被掛靠單位。本文僅就被掛靠單位在交通事故中的賠償責任進行論述。
一、我國關于被掛靠單位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的規定
關于被掛靠單位對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實際車主肇事后其掛靠單位應否承擔責任的復函》(2001)民一他字第23號曾明示,實際車主肇事后其掛靠的從掛靠車輛的運營中取得了利益的被掛靠單位應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可惜的是該復函所用的詞語含義比較模糊,對何謂“適當的民事責任”,各地法院理解不一,并因此造成適用上的差別。各省市司法實踐中分別有承擔連帶責任、單獨承擔責任、收取管理費者承擔責任而不收管理費的不承擔責任等多種做法。部分省市關于掛靠車輛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的規定如下:1.重慶市、廣東省規定掛靠人與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2.山東省明確規定掛靠車輛發生運輸生產事故,運輸企業先進行賠償。3.天津市規定收取管理費者在收取管理費的范圍內承擔責任而不收管理費的不承擔責任。各省市在被掛靠單位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分配上的差異,我國法律有必要對此做出統一的、明確的規定。
二、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確定原則
為合理確定被掛靠單位對機動車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我們首先應確定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確定原則。綜合來看,世界各國關于交通事故責任承擔主體的確定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所有者承擔責任。《德國交通法》第 7 條規定,由車輛所有人就所生損害向受害人負賠償責任。第二種是駕駛者及所有者或共有者承擔責任。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曾經以駕駛者及所有者為責任主體。第三種是運行支配者和運行利益獲得者承擔責任。這是日本的《機動車損害賠償保障法》中的相關思想。這一思想在我國得到了較大程度的認可。該法根據危險責任思想和報償責任理論來確定機動車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危險責任思想是指對無不避免的現實危害,惟有危害物的支配者和危險活動的經營者可得預防和減少,因此所生侵害自然應由危險物支配者和危險活動經營者承擔。報償責任則源于“獲得利益的人負擔危險”的法諺,體現了經濟理性原理,系指由追求自己利益之人同時負擔其損失。把危險責任和報償責任予以具體化,就是要通過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的評價來考量道路交通事故的責任主體。所謂運行支配權,即誰對車輛的運行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誰應作為責任主體;所謂運行利益的歸屬,即誰從車輛運行中獲得利益,誰應作為責任主體。這使得交通事故責任的主體超出了車輛所有人的固定范疇而更加合理了。
我國近年來的司法實踐和理論逐漸認可了運行支配者和運行利益獲得者承擔責任的原則。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關于連環購車未辦理更名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復函》規定,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的運營,也不能從該車的運營中獲得利益,故原車主不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關于實際車主肇事后其掛靠單位應否承擔責任的復函 》、2000年《關于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車輛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和1999年《關于被盜機動車輛肇事后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三個司法文件也都認可了這一原則。遺憾的是,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未明確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確定原則。本文作者認為我國未來應以立法的方式明確規定運行支配者和運行利益歸屬者承擔責任的原則,因為這一原則在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的司法實踐基礎并得到了理論上的廣泛認可。
三、被掛靠單位對交通事故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一是被掛靠單位應承擔連帶責任。機動車掛靠關系應自愿建立,在此基礎上被掛靠單位應當與掛靠人一起承擔連帶責任。這不存在權利義務不對等的問題。雖然被掛靠單位對每一輛車收取的管理費相對于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而言顯得很少,但由于不是每一輛車在一年內都會出事故,這就像保險公司收取小額保險費而支付大額賠償金一樣不存在權利義務不對等的問題。被掛靠單位可以通過成本和風險核算科學地計算管理費的數額,從而來規避風險,賺取利潤。另外,讓疏于管理的被掛靠單位承擔一定的損害賠償責任也能督促其加強管理、避免事故。掛靠關系中的機動車實際上處于所有者和運營者雙重支配之下,被掛靠單位作為運輸市場主體對車輛的運營進行總體支配和管理,所有者對車輛運營進行具體的支配。二者都參與了運營并獲得了利益,基于運行支配和利益歸屬原則二者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二是被掛靠單位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不是有限連帶責任。所謂有限連帶責任是指,被掛靠單位在收取的管理費總額內承擔連帶責任。天津市等地方實行有限連帶責任。這樣的規定看似嚴密,實際上沒有法律依據。公司法等法律均規定企業應當以其全部資產對外承擔責任。因此作為被掛靠單位的運輸企業不應僅以掛靠收取的管理費和取得的經濟利益對外承擔責任。總之,我國未來立法應明確規定,有管理職責并分享了利益的被掛靠單位應對交通事故承擔無限連帶賠償責任。當然,被掛靠單位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后,對內仍有權依據掛靠合同的約定向掛靠人追償損失。
參考文獻:
[1]楊光清:《論車輛連環買賣的責任承擔》,發表于《人民司法》2002年第6期,第56頁
[2]于敏:《日本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00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