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分析企業競爭性情報的意義和特點,指出企業競爭性情報的收集與整理的重要性,對情報的收集整理程序、途徑和常見整理方法與成果進行了介紹,并提出應重視反情報工作問題。
[關鍵詞] 企業管理企業競爭情報
一、企業競爭性情報的意義和特點
企業競爭性情報,是營利性組織為了達到競爭目標,收集市場競爭對手與競爭環境的信息并轉化為情報的系統化過程,該過程通過挖掘、整理、分析等處理工具對信息數據進行綜合,為經營管理提供決策所需的有用信息。企業競爭性情報除了具有一般情報的知識性、隱秘性、實效性特點以外,還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營利性,有價值的企業競爭性情報能帶來商業利益,具有有償服務和營利的性質,故企業的競爭性情報極有可能通過各種渠道被收集整理成商品出售給競爭對手;二是對抗性,企業的競爭性情報產生于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所有的企業都不會輕易的將自己的競爭性情報泄露給外界,所以具有鮮明的對抗性;三是決策性,企業競爭性情報與企業經營管理的預測決策關系密切,企業競爭性情報的研究過程不僅是收集整理,更主要的是為了決策而進行的情報分析過程。
企業競爭性情報的收集與整理工作是決策成敗的首要環節,影響著整個企業的發展,但是企業競爭性情報的收集與整理不能不擇手段,而是必須通過正確的、合法的途徑,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競爭性情報是一種監視競爭環境的持續過程,在此過程中,人們必須用合乎職業倫理的方式收集有關競爭環境、競爭對手、競爭策略的信息,并根據客觀事實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將具有可操作性的情報及時傳遞給企業決策者,為其做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
二、企業競爭性情報收集、整理的程序
1.確定企業競爭對手。掌握企業競爭情報,首先應確定企業的競爭對手。一般企業都有四種層次的競爭對手:一是愿望競爭對手,這類競爭對手與企業爭奪的是顧客的購買力。二是一般競爭對手,這類競爭對手的產品與企業相類似,他們爭奪的是顧客。三是產品形式競爭者,這類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與企業相同但型號不同。四是品牌競爭者,即提供同種產品的各種品牌,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競爭者。情報人員可以根據競爭對手的層次,進行有輕重主次之分的競爭性情報收集。
2.確定企業競爭情報的內容。并非所有與競爭性企業有關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情報,根據競爭性情報對抗性和實效性的特點,其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競爭性對手的基本情況;二是競爭性對手產品的基本情況;三是競爭性對手的營銷活動。后兩者構成競爭性情報的主要內容,對于不同層次的競爭對手,企業競爭情報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也需要有區別。
3.通過企業競爭情報源收集情報。企業競爭情報源是指一切產生和持有企業競爭性情報的個人和機構,或者負荷情報的物件。包括公開的出版物、各種商情數據庫、企業的關聯對象以及實物等。
4.運用相關研究方法對收集到的情報分析整理。針對收集到的各種情報,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整理分析,進而生成各種報告。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邏輯思維方法、定標比超法、專利情報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如今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相應的情報數據庫分析與研究已經成為主要趨勢。
三、企業競爭性情報的常用收集途徑
1.通過公開資料收集。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通過行業年鑒、技術報告、年度報告、會議錄、專利文獻、政府出版物、報紙雜志、互聯網等都可得到,這些信息幾乎都是公開的,情報人員只要熟悉相關情報源和有關檢索方法,就能在這些浩若煙海的信息海洋中及時地找到相關情報。
2.通過與競爭對手有關聯的對象進行側面收集。許多咨詢策劃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上下游關聯企業,包括一些新聞媒體都是相當有效的情報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這些渠道進行情報收集時,不能超越法律與關聯人員職業道德的限度。國外企業競爭情報工作表明,企業想獲得的競爭情報95%可通過合法的、符合道德規范的途徑獲得。
3.通過實地的觀察與訪談進行收集。對于某些企業與某些情報而言,直接到實地進行觀察并對有關人員進行訪談,也不失是一種直接而有效的收集方式。只是這類方式一般無法接觸到太實質性的問題,另外對情報人員組織訪談的素質與技巧亦有一定要求。
4.通過建立全員調查制度而廣泛開展人際網路收集。這種方法的核心是在向全體員工灌輸情報收集意識、情報辨別常識的前提下,切實抓好各類收集來的情報的綜合與分析工作,并對有功人員及時做出各種獎勵。實踐證明,一個蓬勃向上的企業的員工也往往有高度的自覺性,為企業收集各種有用的情報資訊,有數據表明,80%的信息就潛藏在企業內部,雇員與外界的聯系是這些信息的重要來源。關鍵是企業管理層要重視并保護員工的這種熱情,并使這些情報得到充分的綜合利用。
三、企業競爭性情報的常見整理方法與成果
1.分類。分類的目的一般是為了整理、檢索的方便,所以類別的區分應根據一定的學科內容或設定一些主題詞;分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用的方便,因此類別的劃分應按照情報需求者的要求,根據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競爭對手、不同的情報層級(戰略情報與戰術情報)、不同的領域(生產技術類、營銷模式策略類、人物資料類)、不同的資訊類型(資料型的、事實性的、文獻或圖像類的),對原始情報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儲存。
2.復核。這個過程是一個驗證、核實與文字上的修訂的過程,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從眾多的信息中篩選整理出真正有價值的情報,也就是一個“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
3.進一步整理,形成報告。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收集到的情報若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是最大的浪費。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成果能有效地被相關部門與人員充分地利用也是情報人員值得思考的問題。從已有的經驗來看,情報部門的工作成果一般以兩種方式發揮作用:一種是情報“硬產品”類,情報通訊(針對若干專題的定期資料簡報)、專題情報報告(一般由情報人員與研究分析人員共同完成)及其有關資料庫是一般情報部門反映其工作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其優點是其資料直觀、系統、有條理,易于把握;不足之處在于其工作周期一般較長,情報需求方難于控制其工作的進度與方向,容易產生偏差。第二種是情報服務類,情報服務是情報部門使其工作成果發生效益的一種高級形式,它往往需要情報部門與人力、行政部門緊密配合,針對某些專題組織專項的培訓、在公司內部局域網上進行互動式的討論等。這種方式的優點是針對性強、信息量大且可針對實際效果及時做出調整;不足之處在于,這類服務對情報部門的綜合素質及與其他部門的協同能力要求較高,要搞好有一定難度。
四、情報收集整理過程中的反情報工作問題
我們對競爭對手開展情報工作,自然也要防備競爭對手對我方開展情報工作。開展反情報工作同樣是企業競爭性情報收集與整理過程中的重要工作,可以說貫穿整個競爭性情報的收集整理過程。
1.反情報工作的程序。首先要明確任務,情報人員要明確自己企業確定的須保護的情報范圍、內容以及主要防范的競爭對手。其次要對競爭對手的情報收集能力進行評估,包括其情報收集方式、手段和主要情報源等,然后有針對性地加強這些方面地防范措施。第三企業還要及時進行自我評估,隨時發現需要加強保護的薄弱環節。最后,根據上述的分析結果實施具體的保密措施并根據實施效果做出形影的反饋與調整。
2.開展反情報工作的一般方法。堵漏法是最常見的辦法,其核心就是找到各種可能泄露保密資訊的渠道并塞住它。一般來說,常見的泄密渠道有:媒體對于某些問題的深度采訪,向政府及專業機構、團體提交、披露的有關檔案、報告,技術與營銷人員的專業論文、公司領導涉及過多細節的演講,對預有圖謀的外來參觀人員疏于管理,對關聯單位可獲得的有關資訊缺乏追蹤,心懷不滿或易于收買的離職與在職員工,管理不嚴的公司檔案與電腦資料等。隱真示假法屬于障眼法,情報工作是花費人力、物力、財力都很大的一項工作,如果能使競爭對手的情報部門在一些無意義或虛假的資訊中糾纏不休,事實上也就保護了本企業方敏感的重要的資訊。所以,在對方有明顯不道德行為的前提下,情報人員也可以以適時、適當散布假情報──用“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的方式加以反擊。
總之,企業要想在復雜與動蕩的環境中立穩腳跟,就必須全面準確地了解與本企業、本行業有關的競爭性情報,只有對其做出積極正確的反應,企業才能求得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剛:企業競爭性情報.財經天空,http://www.caij.cn/guanli/daquan/zl/200603/1589.html[2007-03-22]
[2]劉西友:強化我國企業競爭性情報工作的對策.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6(5):22-23
[3]高慧黎慧:論企業競爭情報源及其搜集方法.現代情報,2002(1):88-8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