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闡述了協作型物流網絡這個概念的提出、內涵和機制,分析了建立協作型的物流網絡對供應鏈物流服務需求雙方的提供了哪些優勢,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協作型物流網絡構成的幾種途徑。
[關鍵詞] 供應鏈協作型物流網絡共同配送
一、協作型物流網絡的提出和內涵
多年以來發生在供應鏈管理的創新比比皆是。在實現更低的庫存運送成本和更高的顧客服務的驅動下,供應鏈的速度成為了改進、變革和創新的關鍵點。但是,很難使供應鏈的速度得到顯著性的提高。因為一個非常簡單,但是很不利的現象在起作用,那就是,對于物流活動的一方來說,得到了杠桿作用,而另一方卻不能受益。面對著供應鏈的速度不斷加速的趨勢,物流服務需求者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因為在削減成本的同時,必須提高物流活動的績效。單次運送貨物的數量越來越小,但是運送卻越來越頻繁,原來一個禮拜一次整車運輸現在就變成了一個禮拜兩次的半車運輸,這樣做是為了縮短顧客得到貨物的提前期。但是,供應鏈的緩沖庫存變多了,多余庫存處理不當成為了不低的物流成本。與此同時,物流服務提供者也面臨著盈利的新挑戰。許多物流服務提供者面臨著利潤減少的狀況。此外加上人員流失率不斷增加,油費和保險費用的上漲,勢必影響了物流活動的績效。雖然物流服務需求者不斷給與物流服務提供者削減成本的壓力,但是在物流提供者面前已經沒有很大的空間來縮小成本,來應對來自其他競爭者的競爭壓力。
而我們可以看到,物流活動的缺乏協作是這種現象的來由之一。比如快速消費品的生產商力圖阻止把自己的商品和競爭公司的產品一起從工廠運送到下游廠商的配送中心。雖然這個策略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大大增加了物流活動的成本。相反如果競爭者之間能夠在相同的物流需求下共享運送能力,那么通過它們之間的協作就可以顯著的節約物流成本。如今的商業世界快速多變,具有很大的復雜性和不可捉摸的動態性,任何公司僅僅靠自己的能力,想贏在未來,只能以失敗為結束。另外在公司大力發展自己的核心能力的趨勢下,彼此協作,建立更加可靠的關系也是顯而易見的。未來供應鏈的形成是以發現需求為開始,聚集掌握不同核心能力的企業,快速滿足顧客的需求,最后以需求的消失為結束。這樣靈活敏捷高速的企業供應鏈,需要大量優質的物流能力充分地在更大范圍內的流動,這就要求建立一種協作型物流網絡。
協作型的物流網絡是由包括了物流服務需求者,物流服務提供者,物流設施的管理者這些企業成員通過共同建立規則而形成的協作機制。在物流網絡的范圍內,整合物流設施,配置物流資源,優化物流流程,規劃物流能力。C.John Langley在《物流協作的七條不變準則》一文中,提出了建立協作物流網絡的標準:
1.協作型物流網絡必須讓所有的參加者都實現真實公認的收益。
2.必須容許物流網絡的成員動態創造,評估以及改進協作型的合作關系。
3.必須支持買家聯合和賣家聯合的關系。
4.必須提供一個靈活的風險抵御模型。
5.必須支持在商務流程整合的所有階段都保持協作。
6.必須支持與物流網絡以外的服務提供者公開的整合。
7.必須支持在物流活動實質性的五個方面保持協作。
同時我們還認為協作型的物流網絡還必須遵循以下的幾點:必須不跑壞現有的關系;必須不以犧牲成員的商業隱私作為代價;必須存在靈活的協作機制;協作型的物流網絡僅僅是供所有成員參與到這種新型商業流程的一個平臺,并不是一個組織。
二、協作型物流網絡的機制和優勢
建立一個成功的協作型物流網絡關鍵是要如何看待成本在物流網絡中如何分配的問題。物流需求者和服務提供者都花了很大的精力來控制成本,增加利潤。傳統方法是物流活動的每一方獨立控制,增加效率,降低物流流程中每一方單方面的成本。但是,物流活動隱性的成本并沒有被清晰的準確的反映出來。而協作型的物流網絡,這個新型的商業流程使隱性成本更具可見性。通過協作,所有的協作型物流網絡的成員能夠輕而易舉的找出物流的隱性成本,從而有針對性地實施一個設計好了的環節來消除或者減少它。
協作型的物流網絡創造了一個協作的環境,在這個環境里總體大于各個部分的總和。它鼓勵網絡成員共享信息、資源,以求更好的回報。協作型物流網絡可以讓每個成員低效的資源得以優化,以達到更大的效率。成員們分享的信息和資源的程度取決于他們的需要,和他們之間共同建立的規則。成員參與的程度越大,那么盈利的潛力也就越大程度地可以被發揮出來。同時,協作型的物流網絡必須能夠為供應鏈中的任何節點企業之間的物流活動提供一視同仁的基礎設施。不是僅僅給物流需求者,或者僅僅給物流服務提供者,而是給與在協作物流網絡平臺上每一參加者。
協作型物流網絡也可以作為供應鏈優化物流能力的方法。加入一個協作型的物流網絡后,單個的公司或者供應鏈獲得的不僅僅是一種物流技術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掌握了界定是否可以帶來巨大回報的協作關系的能力。因而單個的公司或者供應鏈可以共享到最有價值的資源,更具生產力。并且不同供應鏈物流能力組建的物流網絡起到了在比在供應鏈更大的范圍內合理配置物流資源的作用。同時也加強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聯系。
建立了協作型物流網絡,可以解決本文開頭的物流活動雙方的矛盾,對于物流需求者,協作型的物流網絡可以使它在物流活動中增加貨物的速度,并且降低單位物流活動的成本。對于物流服務提供者,協作型的物流網絡可以大大提高物流設施利用率,改善交易的效率。另外有很多實際的案例,也證明了協作型物流網絡的優勢所在,以下的是北美一些公司實行協作型物流網絡所帶來的收益:General mills 每年節省差不多80萬美元,自從他和協作型物流網絡中另外的一個的成員在同一條運送線上進行物流上的合作。在建立了協作型的物流網絡以后,Nabisco 估計消除了2億美元的運送費用的10%。Omni Consulting Group估計在公司全部物流上支出降低了12.3%。而成功作為協作物流網絡的案例,杜邦公司通過協作,把所有采購項目都搬到了網上之后,每年減少的成本4億美元,訂單處理時間由5天壓縮到1天,獲得了明顯的效益。
三、協作型物流網絡的構成
在考慮如何形成一個協作型物流網絡的問題時,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的方法、途徑。比如將地理位置分散的貨運市場通過互聯網電子化,可以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協作型物流網絡。貨運市場聚集了非常多的個體運輸者,他們提供整車運送或者零擔運送的物流服務。如果把這些分散的運力納入物流網絡,首先可以增加物流活動交易的效率,并且增加運送的效率,節約物流運載能力閑置的時間。再者,可以吸引更多的物流需求者的參與。另外,共同配送也可以被看為協作型物流網絡的一種表現形式。共同配送是指為提高物流效率,對某一地區的用戶進行配送時,由許多個配送企業相互協作,組建共同的物流配送中心,聯合在一起進行的配送。它是在配送中心的統一計劃、統一調度下展開的。它有兩種運作形式:①由共同的物流配送中心對多家配送需求用戶進行配送。即由配送中心綜合某一地區內多個用戶的要求,統籌安排配送時間、次數、路線和和貨物數量,全面進行配送;②僅在送貨環節上將多家用戶待運送的貨物混載于同一輛車上,然后按照用戶的要求分別將貨物運送到各個接貨點,或者運到多家用戶聯合設立的配送貨物接收點上。這種配送有利于節省運力和提高運輸車輛的貨物滿載率。
協作型的物流網絡借助于互聯網與天獨厚的優勢,由起初的設想到逐漸地越來越多的被實施。因此它離不開信息技術搭造的系統平臺。而這樣一個系統平臺,可以作為E-commercial 的一部分,被稱為E-logistics。我們把E-logistics定義為一種物流流程自動化的機制,一種為物流活動者提供的整合的門到門式遞送的供應鏈管理的服務。E-logistics使供應鏈中的物流活動更具可見性,并且它被看作是電子商務或者企業工作流程系統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DR. C.John Langley,JR《7 immutable laws of collaborative logistics》
[2]徐同連:《共同配送合并策略及其配送成本》,長安大學學報,2006年5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