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山東經濟學院院級項目,山東省軟科學項目“境外資源開發風險防范研究” (A200629-4)的階段性成果
“十一五”是我國加快現代化步伐的關鍵時期。加強礦產資源勘探,進行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資源,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加強礦產資源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管理,擴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對外開放與合作,對于我國經濟發展顯得非常重要。
一、大力提高國內礦產資源的供應能力
第一,加大能源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力度。煤炭開發在穩定東部地區生產規模的同時,將重點開發山西、陜西、內蒙古,合理開發西南地區,適當開發新疆、甘肅、寧夏、青海的煤炭資源。石油資源勘查開發,在深化東部、發展西部、加快海上的基礎上,重點加強老油區的勘查工作,力爭在新層系和地區取得新的發現,增加石油探明儲量,保持合理的石油自給率。
第二,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調整。通過礦山企業技術改造和機制轉換,鼓勵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應用成熟技術和高新技術。實行規模開發,提高集約化水平,淘汰落后、分散的采礦能力。依法清理關閉無證開采、污染環境、浪費資源、不具備安全辦礦條件的礦山企業。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礦山企業集團。
第三,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鼓勵通過加強礦產資源集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礦山建設外部條件,利用高新技術,降低開發成本等措施,使經濟可利用性差的資源加快轉化為經濟可利用的資源。
第四,開展節能降耗和建立戰略儲備。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擴大利用潔凈煤和煤層氣,減少直接燃煤比重。發展新型金屬、新型非金屬及常規礦物原料的替代品,降低經濟社會對常規礦物原料的依賴程度。同時,建立戰略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國家根據礦產資源供需現狀及現有國力,對重要戰略資源分期分批納入儲備序列。
二、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勘查開發礦產資源會改變和影響礦區周圍的生態環境。 應高度重視在開發利用礦產資源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實行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治理同步發展。
第一,繼續堅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嚴格執行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制度、土地復墾制度和排污收費制度。嚴格執行礦山建設與礦山環境保護設施的設計、施工與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積極引導企業在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過程中實施清潔、安全生產。
第二,限制對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發。在自然保護區和其他生態脆弱的地區,嚴格控制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禁止在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區和重要地質遺跡保護區內開采礦產資源; 嚴格控制在生態功能保護區內開采礦產資源。
第三,新建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應當論證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采取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避免或減少對大氣、水、耕地、草原、森林、海洋等的不利影響和破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中應當包括水土保護方案、土地復墾實施方案、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并按照規定報批。加強對礦山“三廢”治理的監督管理,嚴格按國家規定標準控制廢氣排放,加大對礦山有毒有害廢水污染物的監督治理和查處力度。
三、加強礦產資源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管理
第一,制定并逐步完善礦產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我國現已建立了以憲法為基礎,由礦產資源法和相關法律法規構成的礦產資源法律體系。1982年以來,全國人大陸續頒布實施了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煤炭法、礦山安全法、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制定了相關的地方性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確立了我國礦產資源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為實行依法行政、依法管礦、依法辦礦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收取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納入國家預算,實行專項管理,主要用于礦產資源勘查。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采礦權人可以免繳或減繳礦產資源補償費。
第三,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管理秩序。良好的礦產資源管理秩序是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前提。1995年以來,我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治理整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礦產資源管理秩序趨于好轉。今后,將繼續加大執法監察力度,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管理秩序,加強安全生產監督,依法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益和探礦權人、采礦權人的合法權益。
四、擴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對外開放與合作
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積極參與礦產資源領域的國際合作,推進國內外資源、資本、信息、技術與市場的交流。
第一,積極鼓勵外商來華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 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外商投資企業技術創新,擴大國內采購;鼓勵外商向中西部地區投資;進一步完善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管理和服務。
第二,進一步改善國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資環境。我國政府信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議定書和有關承諾,在礦產資源管理領域,已經清理了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不一致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對外商勘查開發礦產資源實行國民待遇。
第三,轉變引進機制和經營方式。在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過程中,吸引外商勘查開發礦產資源,將從單純強調吸引資金向引進資金、技術、現代化管理和優秀人才并重的方向轉變,從單純注重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吸引外資向更多地發展礦業服務貿易領域的合資合作轉變,從主要依靠對外借貸和外國直接投資向直接利用國際礦業資本市場的方式轉變。
第四,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通過擴大礦產品國際貿易,實現礦產資源產品的余缺互補,促進礦產品對外貿易的發展。 制定統一的礦產品進出口政策,統一協調優勢礦產品的出口和短缺礦產品的進口,調整礦產品進出口結構,提高經濟效益,鼓勵深加工高附加值礦產品的出口和初級礦產品的進口。
同時,鼓勵國內企業參與礦產資源領域的國際合作,勘查、開發和利用國外礦產資源。按照國際慣例促進和保護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資,規范投資和經營行為。積極開展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領域的對外合作,擴大雙邊和多邊科技交流與合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