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年從中國進口大量農產品,而中國從日本進口農產品數量則較少。1997年~2002年間中國向日本出口農產品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比重在30%左右,日本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市場國。中國對日本的農產品出口額從1997年~2000年保持較快的增長,在2000年達到最大為45.1億美元,但之后一路下滑,2002年只有35.4億美元。對日農產品出口的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技術壁壘。從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將實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對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加強管理造成我國對日的農產品出口大幅下降。
一、日本農產品技術壁壘的現狀
加入WTO后,技術壁壘成為我國產品出口面臨的最大障礙。目前,日本實施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產品質量認證制度和合格評定程序、商品檢疫和檢驗規定、綠色技術壁壘。
1.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日本有名目繁多的技術法規和標準,其中只有極少數是與國際標準一致的,當外國產品進人日本市場時,不僅要求符合國際標準,還要求與日本標準相吻合。只要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日方就可以質量不合格為由拒之于國門之外。此外,日本對很多商品的技術標準要求是強制性的。
2.產品質量認證制度和合格評定程序。日本通過認證制度和產品的合格檢驗等對進口商品設置重重障礙。利用復雜的進口手續、苛刻的檢驗,對進口商品設置壁壘,凡進人日本市場的各國商品,日本的進口商各部門均須與其國內的生產、消費、需求領域作動向調查,并由其商品流通業界做出定性分析,確定其具有對比性、代表性、適用性、流通性,而且趨于多樣化、個性化、感性化和市場銷售率高的商品才能獲得進人日本市場,以確保日本市場的實際效益。
3.商品檢疫和檢驗規定。日本對海外進入其境內的農產品、畜產品以及食品實行嚴格的檢疫、防疫制度。對于入境的農產品,首先由農林水產省屬下的動物檢疫所和植物防疫所從動植物病蟲害角度進行檢疫。同時,由于農產品中很大部分用作食品,在接受動植物檢疫之后還要由日本厚生省屬下的檢疫所對具有食品性質的農產品從食品的角度進行衛生防疫檢查。
4.綠色技術壁壘。
(1)綠色技術標準。日本科學技術水平較高,處于技術領先地位,因而以保護環境為名義,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限制,這些標準都是根據日本的生產和技術水平制定的。
(2)綠色環境標志。它是一種在產品或其包裝上的圖形,表明該產品不但質量符合標準,而且在生產、使用、消費、處理過程中符合環保要求,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均無損害。發展中國家為了進入日本市場必須提出申請,經過批準才能得到“綠色通行證”及“綠色環境標志”。
(3)綠色包裝制度。綠色包裝制度能節約資源,減少廢棄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者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環境的包裝。它在日本市場廣泛流行。
(4)綠色衛生檢疫制度。日本對食品的安全衛生指標十分敏感。尤其對農藥殘留、放射性殘留、重金屬含量的要求日趨嚴格。
二、我國應對日本農產品技術壁壘的策略
我國幾乎所有各類出口產品都受到日本技術壁壘的限制,尤其集中在農產品出口上。針對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存在的問題和日本在技術性貿易壁壘實施的狀況及其發展方向,我國政府和農產品出口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
1.嚴把檢疫關、監控出口量。中國質檢部門應嚴把對日農產品出口的檢疫關,檢疫環節應該逐步擴大到種子、種植過程、加工流通過程等全過程。相關部門應實時分品種監控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數量與金額,對于有可能觸發特殊保障措施的產品,應該發出預警。
2.嚴格殘留農藥檢測、降低農藥使用量。我國出口農產品,特別是新鮮蔬菜中殘留農藥超標問題時有發生。這一方面是我國在實施綠色食品標準中,對農藥殘留標準的檢測尚無系統而量化的指標,另一方面人們對此問題的危害意識比較薄弱。因此,相關部門應盡快量化檢測標準,嚴把殘留農藥檢測質量關。各地農業科技部門要繼續開展農產品無公害生產技術研究,推進綠色農產品行動,研究制定各種蔬菜作物生產技術操作規范和標準,推廣無公害蔬菜的生產。
3.加強對日本相關法律研究。日本農產品進口的各種政策和相關標準經常變動,這給中國農產品出口企業帶來了不確定性。因此,中國相關部門應組織專門的人才、物力研究日本技術貿易壁壘體系,及時收集、整理、跟蹤日本技術貿易壁壘狀況,建立技術貿易壁壘數據庫,建立專門的技術貿易壁壘信息收集和咨詢機構,承擔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的通報以及向企業傳遞相關信息。
4.應該盡快建立我國技術法規體系。一方面,促使我國國內企業加強對技術貿易壁壘的認識,改進產品以適應各種標準,盡快通過國際標準與質量認證,主動打破國際貿易中的技術貿易壁壘;另一方面,應該針對加人WTO的新情況,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和健全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并適時構筑我國國內技術貿易壁壘體系。
5.提高我國農產品出口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危機意識。對于企業來說,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的科技含量是突破技術貿易壁壘的根本途徑,如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是領先的,那就談不上技術壁壘了。企業應積極可以將ISO9000, ISO14000等管理標準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出適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從制度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品質和環保品質。這是企業贏得環境競爭優勢的主要條件。
參考文獻:
[1]史朝興顧海英:中日農產品貿易的現狀、問題與融合.經濟問題探索,2005(6)
[2]匡增杰:日本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狀況及應對策略.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4(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