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誠信”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企業作為社會基本經濟組織,其誠信水平決定了整個社會的誠信水平。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危害無窮,給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損失,大大增加了經濟運行成本,降低了經濟效率,嚴重阻礙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失信行為像瘟疫一樣侵蝕社會肌體,直接破壞社會的法制基礎,敗壞社會道德和社會風氣。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產生短期行為。因此,研究企業誠信經營的必然性和一個具體操作模式顯得尤為重要。筆者通過企業誠信經營的時間模型來分析企業誠信的成本—收益,提出了企業誠信經營的未來效益。
一、前提:企業誠信的成本——收益分析
經濟活動的參與者究竟是否能自覺進行誠信道德的選擇,不僅僅是一個倫理或文化問題,更多的還是個經濟問題。人們會在利益的獲得與誠信道德選擇的代價之間進行成本核算和利益權衡,這便自然形成了對誠信道德選擇的成本—收益經濟學分析。誠信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既有投入,也有回報,具有商品的某些屬性。企業誠信是一種無形資產,根據經濟學原理,企業要取得誠信這種無形資產必須有所付出,即誠信是有成本的。企業誠信付出會使其在市場上誠信度提高,從而樹立起良好的市場形象,無形資產升值,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回報,即誠信收益。
1.企業誠信成本
企業誠信成本有多種劃分方法,有人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有人分為有形成本和無形成本;有人分為主動成本和被動成本。本文在以上劃分基礎之上把誠信成本分為守信成本和失信成本。守信成本包括主動成本和被動成本(守信機會成本),失信成本包括罰款支出和信譽喪失成本(失信機會成本)。以下是本文構建的企業誠信成本圖,如下圖1所示:
企業守信成本是指企業堅持誠信經營所支付的一切費用。其中被動成本包括:
(1)企業用于保證產品質量的費用。這部分的費用實際上就是企業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費用,它不僅包括保證產品質量本身的費用,還包括保證企業的工序質量和工作質量的費用;不僅包括產品制造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費用,而且還包括產品設計、流通、使用直至報廢的整個產品的壽命周期內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的費用。
(2)企業用于保證對企業員工誠信承諾的費用。主要包括:保證按時足額發放員工的工資報酬的費用;用于員工的福利和勞動保險等的保障費用;建立和完善勞動安全保障設施并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的費用。
(3)企業用于保證對投資者誠信承諾的費用。在企業經營和企業重組、上市、兼并、破產等過程中,保證投資者財產的安全和投資者財產的保值增值所花的費用。
(4)企業對社會、公眾誠信承諾的費用支出。其中包括:保證及時足額繳納稅款的費用;保證合理開發和使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污染所花費用;為社會福利事業、公共設施的建設所提供的支出;基于為了社會安定、政府分憂而提供就業機會的費用等等。
(5)其他為了堅持誠信經營而支付的一切費用。一般誠信經營的成本會因企業規模的擴大而增加,特別是在企業創業階段,為了誠信所支付的成本增加較大。
主動成本包括:廣告宣傳費用。主要包括用于支付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及媒體建立、發布、企業誠信流動信息的費用和企業用于維護自身誠信形象的活動費用等。教育費用。主要包括用于職工誠信教育的費用、培養誠信建設專業人才的費用、認真制定和嚴格遵循誠信經營準則和獎勵誠信行為的費用等。服務費用。企業向客戶提供優質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所需支付的費用。
企業失信成本指失信經營所帶來的損失,具體包括:
信譽喪失的損失:主要包括市場份額縮小的損失;投資者不愿投資或抽回投資造成的損失;員工的忠誠度降低造成的損失;失去與其他經營者合作機會而造成的損失。
受到制裁等造成的損失。主要包括不履行合同支付違約金;因商標侵權、專利技術侵犯、偷稅逃稅、走私販私、浪費社會資源,環境污染等受到社會有關部門嚴厲制裁的支出等。
誠信投資是一個戰術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是一個藝術問題,更是一個科學問題。我們要杜絕失信成本的發生,但對于守信成本也不是一味盲目的投入,“莊媽媽凈菜社”的失敗就是一個典型的教訓,因此,必須要注重企業本身的可持續發展。
2.企業守信收益
(1)誠信帶來的市場集聚收益。通過誠信經營和依靠信得過的產品,再通過消費者之間的口碑相傳可以贏得更多的顧客,從而使企業形成再次銷售和多次銷售,增加企業的銷售量,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為企業帶來經濟收益。
(2)誠信帶來的人才集聚收益。企業通過誠信經營獲得高的銷售量和高的利潤,再用誠信待人的用人機制和高利潤帶來的高待遇來吸引并留住優秀的人才,使企業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即用價值澆鑄忠誠,再享受忠誠帶來的更大價值。
(3)誠信帶來的資本集聚收益。有了誠信相當于企業擁有了一張融資的通行證,這對于當前融資難的中小企業來說更為重要。而且如果企業信用充足,一筆同樣數額的資金,可以周轉使用多次,這樣可大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4)誠信帶來的無形的商譽集聚收益。中國一個企業生產的領帶在市場上價格只有數十元人民幣,當該企業成為皮爾·卡丹的定點生產廠家,還是原來的領帶貼上皮爾·卡丹的商標時,其價格猛增至700元~800元以上,這就是誠信的巨大價值。因為人家賣的不僅是產品,還有企業的商譽。商譽就是企業的市場形象,就是金錢,而企業的商譽是由誠信鑄成的。
(5)誠信帶來的其他收益。如上市企業股票市值的增加帶來的收益;企業主獲得社會職務和社會地位從而使企業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帶來的無形的免費廣告宣傳效應;企業員工對企業的忠誠而發揮出來的主人翁精神和巨大的創造力,如在工作質量、工作數量、勞動紀律、技術訣竅、文化認同、商業機密等方面對企業帶來的不可估量的收益等等。
二、企業失信時間模型
在企業誠信的成本-收益分析基礎上,本文構建了企業失信時間模型,如圖2所示:
總體來講,企業失信行為的單位時間內,成本和收益水平是時間的函數。由于采取不誠信經營行為,其收益水平在企業經營的初期即可達到較高水平,隨后會進一步增加,但隨著企業不誠信行為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收益水平會停止增加并開始下降。在某個時點,也即企業不誠信行為被社會了解到某種程度或受到某種處罰時,其收益水平會大幅度下降,嚴重的失信行為甚至會失去收益能力。無論公司有什么樣的理由解釋不誠信行為,人們都無法給予原諒,因為信譽很脆弱,它經受不住一次良心的違背。企業通過長時間的經營才能建立信譽,擁有信譽時間越長久的企業越受人們信任。但是無論企業的信譽保持了多久,只要有一次不誠信行為,就會擊垮多年的誠信形象。不誠信給企業的傷害一般是致命的,即使能夠勉強渡過危機,也要用更長久更巨大的努力去愈合這道傷口。
三、企業守信時間模型
同樣,企業守信行為單位時間內,成本和收益也是時間的函數。本文構建的企業守信時間模型,如圖3所示:
投入期:企業在誠信投資的起步階段,有可能是不賺錢甚至是賠錢的,企業的收益曲線是緩慢增長的。因為誠信從投入到產生存在一個“時滯”,包括消費者的反應時滯、需求時滯等,主要取決于消費者對企業所投入誠信的理解程度、收入因素等,往往是投資進行一段時間后,消費者和合作者才相信企業有信譽。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在被動成本支付時,企業可能會吃虧。比如在遇到困難時仍要履行合約,顧客不必為此支付誠信費用,也不會立即要求進行其他合作。企業付出了誠信成本,但并沒有得到誠信收益。但客戶因為這件事情更加信任企業,以后還會繼續合作,甚至給企業帶來其他客戶。這筆誠信收益比其誠信成本大得多,只是在行為發生時沒有反映出來。因此,從當前看,誠信被動成本大于誠信收益;從長遠看,誠信被動成本小于誠信收益。所以,只要企業想繼續生存下去,就應該誠信經營。
發展期:當企業準備支付誠信的主動成本時,就已經有了長遠眼光,樹立誠信形象為將來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時,因為企業已經有了積累起來的信譽,所以企業誠信回報就會快速增長,其收益曲線就會變得陡峭。當企業不會為了誠信而誠信時,其被動投資已變為主動投資。企業發現誠信能帶來的收益越大,則會投資越多的資金用于樹立誠信形象。支付誠信被動成本還處在較低層次,為了生存;支付誠信主動成本則處在較高層次,為了企業發展。不管是哪一種,只要用持續發展的眼光看,誠信收益一定大于誠信成本。
品牌期:當企業持續不斷的投入誠信投資,而又源源不斷得到誠信回報時,企業就形成了自己的誠信品牌。品牌是企業在誠信方面長期大量投入的結晶。我們已經進入了品牌的時代,社會越發達,需求越復雜,消費越高檔,品牌也就越重要。品牌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除了滿足人們的物質消費要求以外,更能滿足人們在精神、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享受。根據西方經濟學家的調查統計表明:在人均收入達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90%的消費市場是滿足人們心理和精神上的追求。正因為如此,品牌在市場經濟中有著獨特的經濟魅力。品牌是一種信譽和口碑,是企業誠信的投入和企業文化的結晶,是一種巨大的無形資產。它將直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回報和收益。在一個健康向上、秩序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中,投資誠信的回報應該遠遠大于付出,即收益遠大于成本。
參考文獻:
[1]金康偉陳琪:民營企業誠信經營的成本與收益分析.鄉鎮企業研究[J].2004, 5: P54-55
[2]杜煒:用誠信鏈改造價值鏈.企業文化[J].2005,1:P83-85
[3]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企業誠信建設課題組.推進實踐施企業誠信建設的關鍵—關于企業誠信建設的調查.施工企業管理[J].2005,2:P23-24
[4]戴維J弗里切:商業倫理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P10
[5][英]布賴恩·科伊尓.誠信風險管理[M].周道許,關偉主譯.中信出版社,2003. P15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