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國家建設中,應用性技術成果作為自主創新的產物,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現。與此現象相對應的是,律師在法律實務工作中遇到越來越多的與應用性技術成果有關的法律問題。本文站在律師的視角,結合法律實務中的案例,就應用性技術成果的法律保護這一問題展開研究。
一、據以研究的案例
某電器制造公司研制出一組高壓限熔斷器技術。現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保護該成果,一方面自己能有效利用技術;另一方面,當他人非法使用該技術時,采取哪些法律措施救濟自己權益。
二、應用性技術成果的概念、特征及保護的必要性
1.概念、特征
現有以應用性技術成果為研究對象的資料屈指可數。在這些資料中,對其含義進行界定的沒有。可看,大家雖對應用性技術成果這一詞語耳熟能詳,但對其確切的含義進行界定卻非易事。
應用性技術成果的上位概念科技成果,指的是對某一技術課題,通過試驗、調查取得的具有實用價值或學術意義的結果,包括研究課題結束后取得的結果,課題未結束但已取得的可以獨立應用或具有學術意義的階段性成果。科技成果一般分為理論成果、應用技術成果和軟科學成果三大類。應用性技術成果屬于科技成果的子項,特指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是首次商業化應用的具體對象,離“物化”最近,最能創造實用價值物。
應用性技術成果的主要特征可概括為:1.可實施性。可實施性是指應用性技術成果能夠被制造或使用。具備可實施性的應用性技術成果必須是一項完整的、成熟的、具體的技術方案;2.創造性。應用性技術成果的完成不可能依靠簡單的或重復性的勞動而產生。此處的創造性指的是同現有技術相比較,該技術具有實質性的特點和進步;3.屬于無形財產。應用性技術成果必須通過鑒定、驗收等方式獲得社會的承認或實踐的檢驗。
2.應用性技術成果法律保護的必要性
(1)由于應用性技術成果強調技術的“可實施性”,離“物化”較近,其直接與市場相聯系,最能創造實用價值物,因此是最值得保護的對象。另外,應用性技術成果是企業之間競爭的核心所在,在實踐中最容易發生侵權糾紛,也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保護以防患于未然。最后,保護應用性技術成果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的推廣應用該技術,把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2)近年來,傳統的科學研究方法的弊端日益顯現,不能有效的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積極性。受此影響,很多科研工作者越來越多的從理論性研究向應用性研究方向轉變,應用性技術成果在科技成果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3)較之經濟手段、行政手段而言,采取法律手段對應用性技術成果加以保護,更符合科技活動的規律。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法律調節經濟技術領域中的社會關系,以規范科技活動,調節國家、技術持有者和他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維護科技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益。
三、律師對技術成果持有者的法律保護建議
律師在實務工作中面對許多與應用性技術成果保護相關的工作,經常就專利權的取得、保護、管理和利用提供咨詢服務。縱覽我國現有法律,應用性技術成果主要依靠知識產權法進行保護。一項應用性技術成果如果不申請專利或采取技術秘密等進行保護,就不能形成權利,也就得不到法律的保護。企業在成功研制一項應用性技術成果之后,首先應考慮依據知識產權法的規定對其進行有效保護。
對本文案例中所述的該組高壓限熔斷器技術,應考慮該組技術具有多種無形資產的形式的特征,一般提供如下兩種建議:首先可以申請專利,以專利的方式進行保護;其次,可以將其視為技術秘密,通過制定企業保密制度對其加以保護。究竟哪種方式更有利,還要對該技術成果進行具體分析確定。
1.專利方式保護及利弊分析
如果競爭對手能在短期內研究開發出同樣的技術,或者該技術成果的內容通過其產品能夠較容易地為他人所掌握,或者該技術很容易被模仿。那么應用性技術成果的所有者應考慮申請專利,使該項技術成果率先得到法律保護。權利人一經取得專利,即可獲得對該技術的專有壟斷權。
但是,專利方式保護也有不足之處。首先,申請專利保護的成本很高。人力成本、專利申請文件的制作費用、專利維持費等成本比較高;其次,專利申請的風險大。一旦專利申請被專利行政部門駁回,則該技術持有人只能依據技術秘密制度進行保護。
2.技術秘密保護方式及利弊分析
與前者條件相反,如果該應用性技術比較復雜,即使向社會公開都難以被模仿,那么技術所有者可以考慮以技術秘密的方式進行保護。首先,技術秘密的保護期是不確定的。如果能永久保密,則享有無限的保護期;其次,技術秘密保護沒有地域限制;最后,技術秘密保護不需要公開技術信息。技術秘密是不公開的,法律保護的前提不以公開其技術內容為前提。
以技術秘密的方式保護,也有其不足之處。首先,技術秘密的獨占性不是依靠任何專門法律而產生的,只是依據保密措施而實際存在的。企業必須制定一整套完整的保密措施,否則該技術秘密被泄漏的風險很大。其次,商業秘密不能對抗獨立開發出同一秘密技術的第三人。
3.兩結合的保護方式
對于系列化的、成組的應用性技術成果,可以綜合上述專利保護和技術秘密保護兩種方式進行綜合保護。具體做法是,對于成套技術中的核心技術采取技術秘密的方式加以保護,同時對核心技術以外的周圍技術,申請專利,以專利的方式加以保護。把兩者保護方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二者的積極作用,以維護技術所有者的合法利益和競爭優勢。
可見,企業在選擇應用性技術成果保護方式時,必須綜合考慮各種要素,對于不宜通過專利來保護的技術,可以選擇通過技術秘密制度進行保護,或者同時采取兩種方式進行綜合保護。總之,為了保護技術所有人的技術成果,同時實現權利人的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最終平衡,在選擇保護方式上應當慎重。
參考文獻:
[1]姚兵兵:科技成果權法律保護之檢討.《科技管理》,2002第05期
[2]羅玉中:科技立法體系芻議.《中外法學》,2003年第6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