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和諧社會建設中企業的作用不可忽視。在企業經營活動中,除了遵紀守法外,遵守社會倫理道德規范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企業倫理經營也是在和諧社會中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發達國家的先進企業非常重視倫理經營,這是他們長盛不衰的秘訣。而在我國企業倫理經營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影響了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本文根據發達國家的先進企業進行倫理經營的情況,闡述了倫理經營的重要性、倫理經營發展階段、倫理經營的體系、倫理經營實施步驟。
[關鍵詞] 倫理經營社會責任企業競爭力和諧社會
企業進行倫理經營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轉的基礎,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企業的倫理經營水平還較低,遵法、守信等最基本的企業道德也經常得不到落實,使我國的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受到干擾,也影響了經濟運行效率。不僅如此,企業對顧客、社會、職工和股東的非道德行為也嚴重影響了和諧社會的建立。
一、企業倫理經營的重要性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主導著國民經濟。在企業活動對整個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今天,企業倫理與市場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密切相關。
經濟發展需要以自由、公正為基礎的市場體系,這種市場體系以買賣雙方的信用為基礎。如果信用遭到破壞,信用交易就不能成立。如果要形成信用交易,交易雙方就必須保持一定水準的道德,否則雙方就不可能相互信賴,交易就不可能發達,那么市場經濟就不可能發達,企業也就無法存在和發展。這就是說,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倫理是必須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非倫理性企業的結局是悲慘的。許多企業目前仍把社會正當性與企業的效率性看作是矛盾的,為了追求利潤而忘掉了社會責任。但是其代價是什么,最近因非倫理性經營而倒閉的許多企業說明了一切。其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給美國經濟帶來很大混亂的安然(ENRON)事件。安然是美國七大企業之一,主要經營能源,2001年12月2日抱著310億美元的負債倒閉了。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企業,對美國經濟產生很大的震動。更由于其破產的內因與其他企業不同,造成了更大的影響。這樣一個大企業由于沒有重視倫理經營,對會計報表進行大規模作假,欺騙股東和社會,最終走向了毀滅。
如果企業不遵守倫理經營,那么不僅決策者個人受到損失,而且企業也將受到懲罰。企業損失包括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外,企業的信譽受到損害,其結果是企業的收益下降;對內,影響企業職工的自豪感、士氣和工作態度。
韓國1997年的金融危機是道德危機,是由財閥企業的非道德性經營行為造成的,所以,近幾年韓國政府特別注意企業的倫理經營。最近韓國經濟人聯合會進行的針對500家上市公司調查表明,引入倫理經營的企業占59.9%。調查顯示,實行倫理經營的企業,從1999年至2003年的年平均股價上升率達到46.3%,與其他企業同期年平均上升16.1%形成鮮明對比。
各種國際機構都試圖通過“倫理回合”(Ethics Round)制定倫理經營的國際標準。例如,1997年12月OECD采納了“OECD國際商業交往中禁止行賄協定”,對違反此協定的企業禁止進入國際市場。美國的倫理經營標準更加具體。美國的倫理協會(EOA:Ethics Officer Association)準備了包括倫理綱領、專責人員、教育、檢查、處罰等倫理經營的具體內容的方案,準備提交給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其采納為國際標準。
二、企業倫理經營的發展階段
1.無道德階段
認為只有企業主和經營者與企業利益有關,為了追求企業利益,寧肯付出道德代價。如果公開宣稱企業最高經營者的這種錯誤的倫理觀和經營哲學會給企業帶來不利,所以采取道德沉默(moral muteness)的態度,這成為誘發職工不道德行為的原動力。
2.遵守法律階段
認為只要不違法就不是不道德行為,只考慮守法而不想更高層次的倫理道德。這時企業還沒有真正進入倫理經營,但與無道德階段相比已經有了進步。
3.積極應對階段
認識到企業盡社會義務對企業有利,進行一些對社會有益的活動并加以對外宣傳。企業戰略中包含了最高經營者的倫理經營內容,明確杜絕企業一切非道德性行為。
4.倫理觀胎動階段
謀求倫理和利益的均衡,發表作為企業信條的倫理綱領,成立倫理委員會。最高經營者的企業倫理觀作為企業的倫理綱領和職工的行為準則加以具體化,使其成為企業日常活動的準則。成立倫理委員會,揭示企業的倫理行為半徑,明確各種業務活動中的行為道德規范。對行為道德優秀的職工進行表彰和獎勵,對非道德行為,應按程度不同進行處罰和教育。把倫理綱領和行為準則納入職工教育訓練內容中。
5.倫理先進階段
按照倫理原則行事,實行倫理優先的經營方針。讓每一個職工熟知企業的倫理綱領和行為準則,使其成為業務活動中決策的準則。綱領和行為準則應簡練且有號召力,要做成微型小冊子讓每個職工隨身攜帶。通過企業內部網絡交流各個業務活動中進行倫理經營的體會,使企業全體職工的倫理經營意識不斷增強。
三、倫理經營的體系:3C
美國左治亞大學(Georgia)卡羅爾(A.Carroll)教授認為,企業活動要承擔法律的、經濟的和道德的責任。概括地說,倫理經營的概念是企業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在企業決策中反映與企業具有利害關系的群體的道德期待。
倫理經營不是停留在口號而是落實在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的意識和行動中,必須建立3C體系。第一要素是倫理綱領(Code of ethics)。倫理綱領是企業成文化的約定。美國約有90%、英國約有57%、德國約有51%的企業具有企業自己的倫理綱領。第二要素是建立并運營倫理經營監督機構(Compliance check organization)。監督機構的負責人要由充分掌握信息并能夠調動相應資源,具有直接向董事會報告的權利。第三要素是通過不斷宣傳和教育在全體職工中形成倫理經營的共識(Consensus ethic education)。先進企業為了形成倫理經營的共同價值觀,通過案例教育、公開討論等多種溝通方式進行倫理教育。美國聯邦法院的“判決指南”表明, 對于那些具備“3C”條件的企業即便違反聯邦法律也要適當免責或降低處罰力度。
四、企業倫理經營的步驟
倫理經營體系的建立要從制定倫理綱領開始。倫理綱領可按企業各個領域分別制定,也可以按照涉及的對象具體化,如同股東的關系、同職工的關系、與競爭對手的關系、與環境團體的關系等。
為了制定適合企業的倫理綱領可以組成倫理綱領制定委員會,進行收集資料、制定倫理綱領草案、公司內舉行聽證會、制定職工行為準則等工作,最后確定倫理綱領并宣布。此外,向國內外倫理經營先進企業學習也是有效方法。但是不考慮企業的文化特征而盲目照抄就很難在全體職工中形成共識,就會變成有名無實的擺設。倫理綱領的內容要反映職工的欲望,只有在職工接受的情況下才可能實踐。如果倫理綱領不能成為全體職工的共識,那么就是廢紙一張。所以,努力形成共識是倫理經營的重要步驟。
最早的倫理綱領是詹姆斯兄弟公司的創始人R.W.Johnson于1943年制定的“我們的信條”。“我們的信條”明確揭示了目標,用簡練的語言寫成,因此成為倫理綱領的典型案例。“我們的信條”按照消費者、職工、地區社會、股東的順序明確規定了企業的責任。
制定倫理綱領后,要進行倫理經營的實踐。有了倫理綱領和行為準則后要建立倫理經營運營體系。倫理經營運營體系中包括通過倫理教育確立倫理文化,通過倫理委員會進行倫理檢查,實行倫理審判官制度等。
如果成立正式的倫理委員會有困難,也可以成立臨時委員會,或者不定期地組成倫理實踐團隊對企業的倫理實踐進行檢查。詹姆斯兄弟公司也沒有專門的倫理經營負責人,而是由企業人事經理主管倫理問題。由人事部門組成“信條實踐小組”(Credo Action Team)對“信條”執行情況每年檢查兩次。
企業倫理經營雖然是企業自覺行動,但也有必要對倫理綱領執行情況進行評價的制度安排。通過倫理經營的評價和控制可以逐漸提高倫理經營水平。為了倫理經營的評價和控制,有必要建立倫理經營內部評價體系。有些企業建立了內部舉報制度,對違反倫理綱領的行為進行舉報,形成了相互監督的機制。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倫理經營的制度安排非常重要,但是執行倫理經營的人如果不能從人際關系中保持相對的獨立性,那么很難實現倫理經營。
參考文獻:
[1]甘偉:中國企業倫理建設的對策分析,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6年10期
[2]趙華:企業倫理何以可能,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10期
[3]喻后勇: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企業倫理建設,商業時代,2006年27期
[4]嚴安:略論企業倫理經營的時代內涵,社科縱橫,2006年10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