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試圖對少數農村基層干部對新農村建設存在認識誤區加以剖析,找出對策,以服務于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誤區對策
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正積極投身于新農村建設,發揮著先鋒模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為新農村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也有少數農村基層干部對新農村建設存在著一些認識誤區,妨礙了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
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有的農村基層干部急于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不顧農村的實際情況,不分輕重緩急,草率從事,盲動蠻干。有的則把新農村建設看成出政績的天賜良機,急于在任期內出成果。于是,就不尊重廣大農民的意愿,盲目定指標,下任務,限時間,大拆大建,大搞 “政績工程”。上述兩種作法表面上使得新農村建設轟轟烈烈,實際上卻拔苗助長,南轅北轍,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
本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新農村建設的確是出政績的好時機。而且,盡快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出發點也是好的,容易引起農民群眾的熱烈響應,但正是這種急躁帶來的狂熱使得新農村建設走樣,最終反倒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如何才能真正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如何才能真正創造出令農民群眾滿意的政績,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就必須對新農村建設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決非易事。因此,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和鄉情出發,充分認識到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長期奮斗、穩步推進的意識,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對新農村建設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講求實效。要牢記“大躍進”的教訓,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顧農民的承受能力,急躁冒進搞運動。
二、好高騖遠,貪大求全
有的農村基層干部不顧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盲目追求無法實現的目標,進行不切實際的高標準村莊建設。于是,就亂占耕地,亂拆民房,建設別墅式的“空心村”、大廣場、寬馬路。有的則盲目招商引資,亂上項目,搞“小而全”的重復建設,引進效益低下、能耗嚴重、污染嚴重的企業。這些做法不但脫離農村實際,造成資金浪費、資源浪費、環境污染,而且加重了農民負擔,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
由此,農村基層干部應充分認識到新農村建設的地區差異性。必須從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同時,要正確處理好當前需要與長遠發展的辯證關系,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盲目跟風,克隆城市
有的農村基層干部把新農村建設等同為農村的城市化,把新農村建設當做“克隆”城市的運動。他們不顧農村的實際情況,把城市建設模式不加分析地照搬到農村,把城市建設中的弊端也擴展到農村,使新農村建設成為新一輪破壞中國農村自然生態、歷史風貌的運動。
農村基層干部應消除“建設新農村就是城市化”的認識誤區。須知,新農村建設不是消滅農村,而是再造農村。新農村建設沒有統一標準、沒有固定模式,應立足農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地建設新農村。應尊重自然生態,保持生態環境和自然風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要保護農村的歷史文化遺產,防止有歷史價值的建筑和體現傳統風貌的村落被拆毀。要探索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農工商協調發展的新農村建設道路。
四、大包大攬,包辦代替
有的農村基層干部認為各級政府才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新農村建設主要靠干部,群眾水平達不到。這種忽視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低估群眾智慧和力量的做法,使新農村建設出現“政府大包大攬、群眾袖手旁觀”、“上面熱、下面冷;干部熱、群眾冷”的不利局面。這種輕視農民,把政府主導變成政府包辦代替,搞強迫命令、大包大攬的做法,不僅事倍功半,甚至侵害了農民的利益,引起農民反感。
農村基層干部應走出“單純政府主導”的認識誤區,要充分重視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以農民“高興不高興,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成敗的唯一標準。要吸取過去由政府大包大攬搞運動的教訓,正確處理好新農村建設中的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的關系。要充分認識到農民才是農村的主人, 是新農村的建設者、管理者和維護者,是新農村建設成敗的關鍵。要創新思路,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農民為主、社會參與”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只有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激發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新農村建設才能獲得成功。
五、弄虛作假,敷衍了事
有的農村基層干部認為新農村建設只是一陣風式的“政治運動”,是上級領導的“政治訴求”,只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搞好一兩個自然村, 能應付上級檢查就行了。于是,就大搞形式主義,建設各種“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和“樣板工程”。這種敷衍了事的做法不但使新農村建設流于形式,使資源配置嚴重失調,而且違背了農民的意愿,激化了社會矛盾,無助于農村的良性發展。
農村基層干部應堅決反對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牢固樹立為農民服務,為民謀利的正確態度,扎扎實實地為民辦實事,不做表面文章,避免新農村建設的形式化,使新農村建設真正成為“惠農工程”和“富民工程”。
六、嫌貧愛富,錦上添花
有的農村基層干部在開展新農村建設時嫌貧愛富,優先建設“富村”,搞錦上添花的“樣板工程”。他們有意選取交通便利、較為富裕的鄉鎮、村莊作為試點,或者偏愛種養殖大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將其打造成新農村建設的“樣板”。這種把有限的資源過分集中在少數條件較好的試點上,有意堆砌出來的“盆景”式的政績工程,不但不利于新農村建設,反而人為地在農村中擴大兩極分化,使得富村越富、窮村越窮,富人越富、窮人越窮,違背了共同富裕的初衷。
農村基層干部要正視農村中存在的地區和人員的貧富差距,找準各自適合的發展道路。同時,要統籌安排,協調各村、各戶的發展,努力縮小各村、各戶間的貧富差距。必須走出嫌貧愛富、錦上添花的誤區,不能只熱衷于抓富村、富戶的示范性,要多干雪中送炭的好事。要警惕資源過分向試點集中,優先解決貧困村、困難戶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使廣大農民能夠共享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促使農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七、袖手旁觀,隔岸觀火
有的農村基層干部認為新農村建設只是上級政府和涉農部門的事情,是農民自己的事情,對新農村建設缺乏熱情、漠不關心,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在建設心態上,則抱著試點先行,自己先看,隔岸觀火的態度。
農村基層干部應充分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是一項事關全民族的系統工程,是全社會各階層共同的事情,所有社會成員都應該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農村基層干部身處新農村建設第一線,更是負有責無旁貸的義務,應不分部門、不分地域,群策群力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八、畏難怕苦,悲觀失望
有的農村基層干部消極對待新農村建設,片面夸大新農村建設的困難,認為農村的落后面貌無法改變,新農村建設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的農村基層干部認為實行稅費改革后,市縣財政困難,“窮財政”無力反哺“窮農村”,基層政府已無力承擔相應的建設任務。同時,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新農村建設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有的農村基層干部存在嚴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新時代的基層干部應有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的確,當前農村總體上還比較落后,新農村建設需要國家大力進行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農村建設就是國家包辦代替,它同樣需要發揮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農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九、重物輕人,重量輕質
有的農村基層干部片面理解新農村建設的“新”字,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修路、建房等“硬件”建設,卻忽視生產發展、制度創新、生產關系調整、農民素質提高、農民增收、民主管理、公共服務等“軟件”建設,使得有的地方出現“新村舊貌”的尷尬局面。
新農村建設內涵豐富,新農村貴在一個“新”字。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是培養出與之相適應的新型農民群體。要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進行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必要的,但修路、建房等“硬件”建設只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初步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新型農民的培養、現代農業的建立、農村的基層民主建設、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等“軟件”建設。其中,新型農民的培養,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又是最艱巨的、最本質的任務。為此,農村基層干部應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軟件”建設上,為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建立一個良好的內在驅動機制。
農村基層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中應堅持科學發展觀,保持良好心態,充分認識新農村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應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為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的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冷淑蓮冷崇總:警惕新農村建設中的誤區[J].價格月刊,2006,(4):11-13
[2]孟凡強:走出新農村建設的認識誤區[J].黨政論壇,2006,(5):33-3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