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采購中心,面對這個新機遇和新挑戰,本文從三個方面給出長三角中小企業應對蘊藏著無限商機的國際市場的對策,從而求得更有利更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 全球采購出口品牌物流
一、引言
全球采購是指利用全球的資源,在世界范圍內去尋找供應商,尋找質量好、價格合理產品(包括貨物與服務)的商業活動。經濟的全球化使眾多的企業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新世界和新經濟秩序中生存與發展,采購行為已經成為企業的重大戰略。“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真正的競爭不是在企業之間,而是供應鏈間的競爭。”這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流行的說法。中小企業能與國際采購鏈聯系在一起,是對自己產品的一次重大提升。在國際供應鏈的環節中,誰能做到更專業,更精細,誰就能擁有發言權。
隨著全球制造向亞洲,特別是向中國的轉移,我國已經成為跨國采購鏈上舉足輕重的一環。我國是全球化惟一可生產所有門類商品的國家之一,沒有一家外國公司不看重我國市場的銷售和采購,這已成為國際采購商們的共識。我國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占企業總數90%以上的長三角中小企業如何加入國際標準化采購鏈,實現“走出去”的戰略部署,這是很多中小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
二、長三角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
1.品牌和創新意識不夠
長三角中小企業產品的創新能力和個性化程度還不夠。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是快速小批量定制而這正是我們的短項。創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意識的淡薄是跟整個國家的科技戰略有關的。以往,從“引進”到“消化”再到“吸收”這樣的觀念已經不適應當下時代的發展,中小企業最應該加強的是創新意識和自主知識產權意識,這樣才能更快的發展。
2.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物流成本偏高
全球越來越多的采購商把目光投向中國。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的消費者由于購買中國的產品,每年至少節省上千億美元。于是,許多跨國公司把中國作為重要的采購基地,甚至把全球的采購中心移至中國。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的采購中心。然而采購后的物流卻成為一個普遍的擔心,豆腐搬運成肉價錢,中國采購的優勢會不會因物流不暢而抵消?
據調查,由于長三角物流水平較低,有不少國際采購商到中國廠家低價采購產品,再自己直接運回國,除去運輸成本,他們在流通領域中獲取的毛利是國內生產企業利潤的10倍以上!流通領域的利潤很可觀,我們國內的企業卻很少有人能分到這杯羹。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長三角絕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網絡,沒有制度,誠信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信息不透明,配送服務體系、銀行結算等一系列服務都不合格不配套,因此,物流成本太高。
3.大部分中小企業出口通道不暢
長三角16個城市,是中國中小企業的重要集聚地,且是“MADE IN CHINA”小商品的主要集散地。據調查,長三角中小企業約80萬~90萬個,企業中從事出口產品制造和加工的占三分之一強(30萬家左右),其中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缺乏自營出口通道,很難直接與國際買家“對接”。雖然通過中介代理,它們的產品也能飄洋過海,但由于信息不對稱,實際獲利甚微。
三、長三角中小企業應對全球采購的對策建議
1.樹立品牌,不斷創新,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在國際采購中,選擇供應商不是完全的惟價格論,他們所采購的商品不一定是價格最便宜的,但一定是最適合的,其中包括產品品牌、質量、供貨效率,企業信用等綜合條件。質量不好,價格再低也不行。因此,一味“殺價”,在國際采購中是行不通的。
長三角中小企業如何在市場上樹立自己企業的品牌呢?按照品牌管理的基本原則,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品牌管理的體系,這個體系是品牌管理工作展開的基本保障,其中包括各職能的作業流程、制度規范,品牌管理職能的工作要點等。企業應當在企業內部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形成企業品牌文化,則能從情感上贏得企業員工對品牌的忠誠,從而作用于顧客服務;在企業外部能處理好與消費者的溝通關系、與競爭者的競合關系、與企業合作者的合作關系。
創立品牌還應當要管理好自己的品牌,要進行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經營,通過各種公益行動提升企業品牌形象,讓品牌這個無形資產發揮最大的作用。恒源祥董事長劉瑞旗說:“僅160個人的公司,年銷售額已經邁上40億元大關,成衣產量超過3500萬件。如果不是經營知識產權的策略,恒源祥走不到今天。” 美國化妝品公司Liz Claiborne在十多年里一直堅持開展一系列涉及家庭暴力的公益項目和活動,因而被盛贊為“一個富有創意、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領袖”。長三角企業可以通過參加一些諸如愛心關注—— 圓夢行動、希望工程等慈善公益活動,使該公司的社會尊重度和影響力大幅攀升,而且持續公益營銷項目能爭取到許多媒體的報道,獲得很高的認知度。
創立品牌,更要不斷創新,發展品牌。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小敏提醒想融入全球采購鏈的國內企業:“注意迅速提高研發能力,國外顧客最喜歡的是能主動地,源源不斷地開發新產品的供應商,懂得機遇與風險并存,能共擔風險同步開發的供應商。”因此,長三角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引進國際高端人才,與全國著名大學、科研院所合作,實施“借腦工程”來提高自己的研發能力,通過技術改革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競爭力,樹立自己的品牌,在國際上形成一定的影響,從而更好地適應國際采購的需要。
2.整合供應鏈企業存量資源,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降低物流成本
國際采購商需要什么樣的物流企業呢?他們需要的是能提供綜合服務的物流集成商,而不是單一的運輸或倉儲的功能作業者。而目前我國80%甚至更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3PL)沒有這種集成能力。而中國的3PL不整合就被國際市場淘汰,會引入大批國外的3PL,中國的物流企業就更是生存困難。
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做大做強,大多是通過資源整合。沃爾瑪靠做資源整合,把零售連鎖這種商業形態做到了全球第一;亞馬遜運用電子商務整體推廣營銷,短短四年營業額就超過了有上百年歷史的巴諾書店。目前,長三角物流硬件已基本具備,關鍵就是整合高度分散的市場資源,形成一個運輸迅速的供應鏈體系,形成一個系統,形成一種快速的流程。因此,長三角中小物流企業面對不斷涌入的跨國物流公司的劇烈競爭,應該采取“弱+弱=強”的辦法,也就是弱者和弱者團結起來,對行業內部資源進行整合。有網絡的給其他合作企業開放,有車輛的提供車輛,有倉庫的也可以提供給其他的物流企業使用。中小物流企業一定要團結起來,充分發揮其專業化經營和差異化服務的特長,利用本地化優勢,搶先一步,在某一業務方面通過資源整合做精、做強,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
再者,面對長三角龐大的業務運營,沒有很好的信息化系統作為支持,其混亂程度是可以想象的。而借助于現代信息交換技術及網絡技術,建設一個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就可以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網絡化運作、標準化管理。所以,中小企業應該依托互聯網技術,在企業內部建立全信息化的管理系統,用以支持管理、支持服務、支持業務操作、支持資源整合、支持集中采購,同時用網站為客戶提供國際貿易、國際航運信息服務及貨物運輸業務網上受理、物流解決方案、網上單據傳遞、貨物動態跟蹤、電子報關、網上結算等在線業務。
在此過程中,長三角政府也應該給與政策上的引導和資金上的支持,幫助長三角企業整合供應鏈企業存量資源,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從而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3.建立“長三角”出口交易中心,使其成為東部經濟發展的中堅
香港重慶大廈雖然是座貌不驚人的舊式商住大廈,卻匯集了當地中小企業制造的價廉物美的港式小商品。每天都有大批來自印巴、中東、非洲及東歐等發展中國家的小商人光顧。這些“空中飛人”每隔一、兩個月來重慶大廈入貨一次,每次購物1萬~2萬美元或2萬~3萬美元,然后以自攜或托運方式帶回國內出售。如今,重慶大廈已經成為香港產品銷往海外的重要集散中心,對推進香港經濟發展和港產商品的出口,頗有幫助,既吸收了本港人士的就業,又帶旺了香港的旅游業、零售業,同時還促進了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因而為香港工商各界人士看好。
雖說現在每年九月都在上海舉辦一次世界跨國采購聯合會,畢竟可獲取全球訂單的機會和數量有限。其實,“長三角”城市群的相應條件,比起武漢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就以上海為例,如今申城每天進出的境外客已達數萬人,常駐境外人士逾10萬人;世界各國大都在上海設有領事館、貿易代表處;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近400家在上海設有辦事處;上海現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10個,國際采購中心已超過100家;如果再加上百余家涉外旅行社的“嫁接”,那么,由這個資源集成產生的商品集散效應,將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由上海、浙江、江蘇兩省一市政府聯合,在上海建立長三角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總匯(或“集散中心”),此舉對繁榮區域經濟、推進中小企業發展、加快“長三角”16城市產品與國際需求對接,均大有裨益。這么做的實際效果,更勝于被動式的區域性招商引資。該集散中心也必將成為潮流化、高檔化、國際化的大型商貿基地,并以全新的經營模式成為東部經濟發展的中堅乃至中國外貿市場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四、結束語
國際采購商告訴人們:選擇供應商的第一個標準,絕不是看企業的規模如何,而是在某種程度上更喜歡與中小企業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這是因為中國的中小企業在提供相應配套產品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行業基礎,可塑性強,供貨價格又低于大企業。跨國公司要實行低成本的采購原則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所以,長三角中小企業面對如此的好形勢,應盡快落實多方面發展戰略,吸引國際標準化采購商的眼球,實現全球范圍的更長遠更有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園李鵬程:中小企業如何吸引國際采購商.談標說準,2005(6)
[2]陳亞南:全球采購在中國.專題報道,2005(9)
[3]曾朝暉:公益營銷擦亮品牌.品牌論壇www.brand365.org,2006(10)
[4]李轉少:“銀輪”啟示錄:看中國企業怎樣進入國際采購鏈.中國機電工業,2005(10)
[5]褚方鴻:全球采購凸顯中國物流短板.焦點報道,2005(10)
[6]董錫健:興建長三角貿易城如何.新民晚報,2006(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