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外資并購對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外資并購國有企業的過程中也引發了一些問題,較為突出的就是國有資產的流失。本文通過對外資并購國有企業中國有資產流失的表現形式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建議。
[關鍵詞] 外資并購 國有資產流失
一、外資并購國有企業中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表現形式
1.資產評估不規范。
(1)客觀上缺乏資產評估的市場機制。
(2)在資產評估方法上往往是雙方協商的結果,存在主觀隨意性。
(3)對國有企業的無形資產不估、低估甚至忽視其價值。
(4)外商出資的資產價值被高估。一些外商對其出資的原材料或設備通過高報價,并且逃避商檢部門檢驗,使外商設備被高估價格的現象不能及時得到糾正,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2.政府行為不當。
地方政府為了搞活虧損企業,擺脫財政困難,發展地方經濟急于引進外資。在這種動機和急于求成的心態下出讓國有企業產權必然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同時,由于“并購腐敗”的存在更加劇了這種不良后果。
二、外資并購國有企業中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因
1.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的缺陷。
(1)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缺陷。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缺陷是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根本原因,我國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也進行了幾番改革,專司所與者職能的機構也兩度設立,但是至今沒有改變如下局面:①多龍戲水”。國有資產的管理權分散在各級各類政府部門。產權管理主體的多元化造成了產權關系模糊,產權職責不清。單個主體難以對國有資產全面負責,所有者缺位、國有資產無人負責的局面難以根除。②政企不分”。政府具有雙重職能,即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和社會經濟管理者職能。政府既可以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直接的干預,又可以用行政手段管理企業,這樣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及行政權三權結合在了一起,造成政企不分。
(2)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缺陷。我國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行政干預下的內部人控制”。對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也未能改善經營權在不斷侵蝕所有權的局面,因為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在國有股“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下,國有企業事實上就是一個無主的公司,其結果不是內部人控制就是內部人和少數政府官員聯合起來實施控制。
(3)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的缺陷。反映到外資并購國有企業過程的具體表現:①在外資并購中沒有明確的產權主體與外資進行談判。②由于政府的雙重職能,政府可能基于非經濟動機或自身利益低價賤買國有資產,而不顧最終所有人的利益。③由于經營者和所有者的目標函數的非一致性,經營者可能會借機侵蝕國有資產,而因外資的進入,改朝換代的危機會加劇這種可能性。④由于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與國有企業之間產權職責不清,各方對并購過程中國有資產的流失相互推卸責任,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無人負責。
2.國有資產的評估體系不完善
(1)評估方法不合理。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企業資產評估的方法已經非常成熟,主要有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他們還強調評估價格只是交易的參考,市場競爭中認可的價格,才是真正的交易價格。我們的問題在于,產權交易中對最能說明企業整體價值的收益法,幾乎沒有采用,只片面強調成本法(且較少考慮重置成本),尤其注重企業的賬面價格。
(2)缺乏權威性的資產評估機構和高素質的評估人員。目前,我國的涉外資產評估事業的發展嚴重滯后,評估機構不健全,評估力量相對薄弱,評估中外來干預過多。評估人員大部分未經過嚴格的業務培訓和資格審查。
(3)無形資產的評估不規范。①無形資產評估方法不科學。目前評估國有無形資產的常見方法是,列出無形資產所包含的項目,逐項計算,然后相加得出總價值。但是無形資產是由多種要素有機組合而成的一種產權,把它分解為各個內涵的具體項目,其評估和具體作價就無法堅持以這種產權整體的獲利能力和潛在的收益為基礎。②中方一直以來對無形資產的戰略價值沒有足夠的認識。
三、對策建議
1.改革創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通過體制創新為國有企業創造出一個類似于自然人所有者那樣的所有者職能的執行者,在企業內建立所有者到位的治理結構。我們可以模仿一下基金制,基金的所有者是大眾,但基金經理代行其所有權,執行所有者職能,即可以把國有資產所有者的職能委托給職業經理人。由于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可以通過設置于人民代表大會的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對職業經理人進行監督和管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相應的約束激勵機制,使這些職業經理人盡心竭力的工作。因職業經理人還受到經理人市場和職業道德等的約束,使其為全體人民工作還是有可能的。
2.建立科學的國有資產評估體系。(1)盡快建立高度權威的、專業性的資產評估機構,對評估人員進行嚴格的業務培訓、職業道德教育和定期考核。維護資產評估機構在法律上的獨立地位,遏制政府對評估過程的干預。(2)改進和完善國有資產評估方法。將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清算價格法等國有資產評估方法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據各種方法適用條件的不同確定具體的適用范圍。(3)重視無形資產評估。制定《無形資產評估法》,對無形資產定立量化指標,將企業的商標、商譽、市場占有率、專利、商業秘密、客戶資源、營銷網絡、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納入評估范圍,且重點是要對評估方法做出具體規定。同時,國有企業應建立無形資產管理責任制度和無形資產內部審計制度。
參考文獻:
[1]廖未華:外資并購與國有資產[J].經濟師,2004(6)
[2]崔華強:略論外資并購中國有資產的法律保護[J].經濟與法,2004
[3]吳 吟:外資跨國并購博弈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