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6年2月15日, 財政部正式發布了39項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 , 并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執行。新準則為國內企業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國際商用語言, 它的執行將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產生較大影響。本文針對這些改變, 重點從金融工具方面分析了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 金融工具 影響
2006年2月15日39項企業會計準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正式亮相標志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和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會計準則的歷史性變革,能極大地改變財務報表數據,使上市公司利潤短期內發生劇烈變化,對投資者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從新會計準則的角度來看,對上市公司的會計數據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存貨會計處理原則、股權激勵機制等幾乎是影響到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本文重點從金融工具方面分析了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
一、關于金融工具的各項準則的具體內容
新會計準則中首次發布了關于金融工具的 4項具體準則:《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報和披露》。這四項準則各有側重、相互關聯、邏輯一致,形成一個整體,可以對涉及金融工具業務的會計處理提供完整的規范。4項具體會計準則主要適用于金融企業,但非金融企業對所涉及的金融工具進行會計處理的原則也應與其協調一致。金融工具的計量應該是人們最值得關注的部分。在此部分中,明確了金融工具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可以說這是我國會計準則上的新突破,是新會計準則中的突出亮點之一。
1.初始計量。企業初始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應該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對于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對于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相關交易費用應當計入初始確認金額。
2.后續計量。除個別情況外,企業應當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后續計量,且不扣除將來處置該金融資產是可能發生的交易費用。
3.關于利得或損失的確定。新準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影響利潤,進入損益表。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計入所有者權益進入資產負債表,直到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是再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二、新準則對金融工具相關內容的修改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
當前我國主要的金融上具還只是應收款項、股票、債券等基本金融上具,衍生金融工具只有少量可轉換債券、中國銀行的6個月遠期結售匯、各銀行在國際市場上從事的一些貨幣互換和利率互換、一些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在國際市場上從事的一些帶有套期保值目的的衍生交易。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經濟發展速度持續平穩高速,經濟總量不斷增大,股票市場迅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正向利率市場化方面努力,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加快,中國已加入世貿組織,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將使我國金融機構、企業面臨巨大價格變動的風險,迫切需要規避市場風險。國內監管機構也將放松對中資金融機構、國內企業的衍生交易的監管,使其與外資具有同等的待遇。因此,我國的金融工具業務將會得到迅速發展,制定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完整的、統一的金融上具會計準則來規范各種金融上具業務,以滿足監管機構、金融機構、企業的需要成為必然。
新準則在金融工具方面的變動將會很大程度上改變企業財務報表數據,從而使企業的利潤在短期內發生較大變化。對于金融企業,新準則的影響更是非常大的。執行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最主要體現在金融衍生工具表外業務表內化,并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這樣有利于及時、充分反映企業在衍生工具業務所隱含的風險以及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為了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準則規定衍生工具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而且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或所有者權益,這改變了原制度的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量的規定。由于衍生金融上具價值升降的不確定性,故執行新準則后,利潤的走向具有不確定性。
上述變化要求上市銀行和證券公司善用衍生上具這把“雙刃劍”,因為表內化將對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金融風險管理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企業不但要考慮現金流等經濟因素,還要考慮金融衍生上具對報表產生的影響,以免給報表帶來過大的波動。在套期保值方面,采用新準則后企業在套期業務上的浮動盈虧將會影響公司的盈利,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有關套期合約的公允價值,也將使投資者更能把握公司在套期業務上面臨的風險。
在金融板塊,由于新準則要求企業采用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減值損失,這相對于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采用的計提貸款減值準備的五級分類法將能夠更真實的反映貸款的價值。新準則使得在股份制改造過程中的商業銀行能夠更準確的把握金融資產減值可能造成的損失。當然,它的實施也會給商業銀行等金融企業帶來短期陣痛。如按新準則,資產質量的好壞將決定銀行的業績,比較優勢的資產采用折現法將在報表中表現得較有利,而質量差的資產則必須提取更高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將對未來利潤形成較大沖擊。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是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華投資和我國對外投資企業日漸增多、中國經濟和國際接軌的必然結果,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一會計史上歷史性的變革,必將極大的影響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使企業的財務報表更能真實準確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同時對證券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和沖擊。
參考文獻:
[1]鄭慶華 趙 耀:新舊會計準則差異比較與分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2]企業會計準則研究組:2006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金融工具和財務報表分冊.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宋 常 周銀蕊:關于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披露與列報的思考.會計之友,2006,3
[4]蔡賀玲 溫浩亮: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黑龍江對外經貿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