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經濟發展微觀基礎的大型企業集團已成為政府部門的關注重點,本文以四川省綿陽市大型企業集團的發展情況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措施。
[關鍵詞] 集團企業 發展戰略 競爭能力
一、四川大企業集團的發展現狀
企業集團是指以母子公司為主體,以資產為紐帶,通過投資及生產經營協作等多種方式,與眾多的企事業單位共同組成的企業法人聯合體。根據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國家統計局把營業收入和資產總計均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稱為大企業集團。
2006年末,四川綿陽共有四川長虹電子企業集團、攀鋼集團四川長城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巴蜀電力開發公司江油發電廠、綿陽新華內燃機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東材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安縣銀河建化集團有限公司、四川雙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大企業集團,共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03.44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8.57%。 長虹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九洲、攀長鋼過30億元,巴蜀電力過20億元,其他均在10億元以下。長虹、九洲、新華、東材等4家企業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攀長鋼、銀河建化、雙馬公司等3家企業建立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上述表上可以看出,綿陽在發展大企業集團上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原因是產品結構不合理,綿陽高端產品少,低端產品多,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的改變,綿陽大企業集團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原有大企業集團的發展優勢逐步喪失。長虹是綿陽工業的驕傲,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曾是四川惟一的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大企業集團,由于沒能掌握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和缺乏高端產品的研發能力,長虹的發展開始停滯不前,在連續6年、7年的時間里相繼被五糧液、攀鋼集團趕超。攀長鋼也曾輝煌一時,其產品中也有不少高端且擁有核心技術的產品,但高端產品不能量產,量產的都是低端產品,逐步被國內同行企業趕超;二是政府在培育新的大企業集團方面力度不夠,忽視了第二梯隊和發展中小企業的重要性,造成現有大企業集團基本上仍然是10年前的大企業集團,新催生的大企業集團鳳毛麟角;三是招商引資實效不強。我市通過招商引資的項目,項目個數多,但大項目少,從而通過招商引進的大企業集團尚屬空白;四是帶動作用不強。我市現有中小企業中,除圍繞長虹配套和攀長鋼產品加工的有120多戶外,圍繞其他6戶大企業集團配套的中小企業不超過60戶,大企業集團的帶動作用未能有效發揮。
三、繼續培育和發展大企業集團,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
1.大力實施大企業集團發展戰略
(1)選定一批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重點扶持,促其快速壯大。從綿陽億元以上工業企業中挑選發展速度快、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打造一批大企業集團,培育行業龍頭和產業支柱。通過加大土地、配套環境、財稅、要素供給等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進一步加大對大企業集團的培育和發展力度,力爭3年左右使大企業集團總數達到30戶以上。
(2)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盡快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以產權為紐帶,以母子公司為架構,以股份制為主要實現形式,按照核心層、緊密層、松散層三個層次構建大企業集團。一是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通過吸引外資和走“上市公司”的路子,采取并購、重組和戰略聯合等有效形式,為企業集團做大做強奠定基礎;二是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參股等方式參與企業集團的發展,積極興辦股份制企業集團,采取承包、租賃、兼并、購買企業等方式,解決企業集團發展中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三是要在市場利益導向原則下,實現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確保各個利益主體的原有合法權益非但不受損害,而且進一步擴充其收益來源。
(3)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實施名牌帶動戰略。一是支持和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科研的資金、人力等投入,建立和完善企業自己的技術開發中心,通過自主創新抓品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二是要積極鼓勵企業集團加大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特別要充分利用綿陽的科技優勢,把它轉化為工業競爭優勢和產品優勢;三是要大力營造鼓勵企業創新的環境。四是實施人才戰略。建立留住人才,使用人才,保護人才的機制。五是加大產品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通過設立名牌榜或企業家訪談等欄目,幫助企業宣傳擴大產品知名度。
2.充分發揮大企業集團的輻射帶動作用
(1)圍繞大企業集團發展產業集群,培育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把大企業集團的培育和發展與我市產業集群建設結合起來,與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結合起來,與國際產業結構梯次轉移的形勢結合起來,搞好發展規劃,發揮大企業集團的導向和帶動作用。以大企業集團為主要載體,以產業鏈招商,鼓勵大企業集團多上產業關聯度大的項目,有效延長產業鏈,使生產要素的組合更加合理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以長虹、九洲為龍頭,建設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攀長鋼特鋼、鈦材產品為基礎,建設冶金機械產業集群;以新華公司汽車整車項目為引導,引進一批汽車零部件加工企業,建設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以東方絕緣材料、銀河建化為支撐,發展新材料及化工產業集群。
(2)促進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和共同發展。在市場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加快企業發展,提高資源有效配置,必須正確處理好大、中、小企業的分工與協作關系,使生產要素隨企業組織結構的合理調整而實現合理的流動和優化組合,提高其配置效率和獲取規模效益。一是大企業集團要進一步發揮其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雄厚、開發應用能力強等特點,大力開展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致力于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開發研究,并有效帶動與之配套的中小企業生產工藝和技術的提升;二是盡快實現大企業集團非核心競爭業務的分流,將非核心競爭業務外包給眾多中小企業去完成,不僅有利于中小企業規模和數量的快速擴張,也有利于形成協調的社會分工.也使社會生產率不斷提高。三是通過大企業帶動,圍繞大項目建設,以內生式發展和對外引進并重,加強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產品配套和技術協作,充分挖掘大企業集團上下游產業鏈上的銜接點,不斷增加配套企業數量規模,增強協作配套能力,加快形成產業規模優勢,更有效地抵御市場風險。
3.落實優惠政策,強化政策保障
(1)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建設服務型政府,確保政府行政的依法、合理、規范、高效。
(2)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服務承諾的兌現落實。發揮政府部門的信息比較優勢,積極研究和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外商投資動向,完善項目儲備,增強招商引資后勁。
(3)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基礎設施適度先行”的原則,繼續把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作為加強投資硬環境建設的首要任務和主攻方向來抓,加大投入,完善設施,為企業發展拓展空間。
(4)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市場運行機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礦產等資源市場,加大市場配置資源的力度;要改進和完善產權市場監管體制,積極規范發展產權市場;要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市場體系;要規范發展各類行業、中介組織,積極發展人才中介組織,健全和完善人才市場體系等。
(5)推進投資、融資體制改革。要改革項目審批制度,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通過規劃、政策指導、信息發布等方式引導社會投資方向;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要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廣開就業門路,增加就業崗位,做好企業職工再就業工作;實現企業職工由企業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實現減員增效,為企業集團的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綜上所述,結合四川省實施培育大企業集團發展戰略,通過加速培育、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大企業集團,從而進一步發揮綿陽中國科技城的科技優勢和產業優勢,對四川省乃至西部經濟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緝慈:《中國工業經濟》,2002年第3期,47~54
[2]錢志新著:《大型企業集團發展論》
[3]陳佳貴著:《論企業集團的規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