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的經濟經歷了一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的體育產業才得以興起。市場經濟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本文以我國經濟體制及經濟發展狀況為背景,分析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及前景,同時也指出了我國體育產業在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市場經濟 體育產業 發展 前景 對策
一、前言
體育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對促進國民經濟增長、開拓新的消費熱點、拉動消費擴大內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20年來,我國體育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迅猛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體育本體產業、體育相關產業和以體育與主導業務的企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步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人民收入快速提高和余暇時間的增多,人們對體育的需求日益增長,體育消費市場不斷擴大,我國體育產業將面臨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我國體育產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發展及前景
1.經濟轉型是體育產業的孵化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體育產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體育產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講是要靠經濟增長推動的。經濟增長反映出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大幅度提高,體育也成為經濟增長的受益者。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基礎,經濟增長既創造了全社會的體育需求,又增加了體育供給。同時,經濟發展水平亦是制約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決定著體育需求與供給,乃至體育市場與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從GDP增長來看,我國的GDP由1990年的18547.9億元提高到了2002年的102397.9億元,年均增長9.3%,相當于世界GDP平均增長速度的3倍以上。2004年我國GDP增幅為9.5%,達到136515億元,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居民人均消費水平達4000元。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六。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近幾年我國城鄉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娛樂休閑的支出明顯提高。城鎮居民用在文教、娛樂休閑、醫療保健和交通等支出比重已占到32.5%。 這標志著在市場經濟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新世紀體育產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2.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促進體育產業的大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國居民體育消費需求升溫。從本質上講,體育消費屬于滿足人們享受和發展需要的消費。從現在至21世紀中葉,中國社會將實現由第二步發展戰略向第三步發展戰略的轉變,這一時期的總趨勢是人們對物質消費品的需求增勢將會減弱,而對服務消費品,尤其是與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直接相關的服務消費品的需求將會迅速上升。體育產業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產業,體育消費是能給人們帶來健康、歡愉、享受的消費。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和對生活質量的需求是無限的,人們對體育的消費需求也將無限。
近年來,體育消費品在我國大中城市和部分富裕農村地點相繼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正是社會消費結構合乎規律的變化給體育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助力的體現。隨著居民家庭收入、個人收入的增長,體育消費也隨之增長。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我國城鎮居民從1992年~1997年5年間,在運動娛樂方面的人均消費支出已從84元增加到221元,年均增長20.2%,體育消費增長快于收入增長。1994年~1998年我過城市人口體育消費傾向是1.5,即城市人口收入每增加1%,體育消費就增加1.5%。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迅猛發展,這種在20世紀末已經顯現出來的趨勢,在新世紀中將會更加明顯。需求結構的變化會帶動消費結構的變化,隨著體育消費市場不斷擴大,我國體育產業勢必會得到迅猛發展。
3.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消費群體和體育市場
截止1998年,我國家人口已達到12.48億,家庭總戶數3.3297億個,據推測到2010年人口總數將達到14.23億,2020年前后將突破15.18億,2038年前后達到峰值15.85億,其后將出現緩慢的負增長。新世紀我國的人口壓力仍然很大,但對于體育產業來說卻是一個發展機遇。人口的增長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水平增長同步,在這種條件下,人口基數的增長意味著支付消費需求的增長,這必然會帶來體育需求的增長,我國的15億人口無疑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體育消費群體,并以他們活躍的體育消費能力創造世界上最大的體育市場。
4.體育用品出口業促進我國體育產業迅速發展
我國體育用品業是改革開放后,在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成功地接收了發達國家和地方體育用品工業的梯度轉移而迅速發展起來的。1998年,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委托KSA獨立顧問公司對世界體育用品的調查顯示:“中國是世界體育用品生產商的可靠基地,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體育用品制造大國”;“中國已經擁有全球65%以上的體育用品生產份額”。近年來,我國體育用品出口到一百多個國家,一直保持著20%以上的年增長幅度。2003年體育用品出口總額已達78.19億美元,占2003年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1.78%。在廣東省體育用品出口額占到全部出口額的三分之一。體育用品的大量出口為我國出口創匯、擴大就業、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有重大貢獻。
5.奧運經濟為我國體育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2008年的29屆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行,巨大的奧運經濟將為我國體育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據專家分析,北京舉辦奧運會將掀起一個能持續7年~10年的奧運熱潮,2003年北京奧運經濟推介會上介紹,預計未來7年里只北京投資和消費市場的總需求將超過3萬億人民幣,這將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極大的發展空間。
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體育產業存在的問題
1.市場化改革導致居民對未來預期不佳,體育需求受到限制,制約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傳統的福利體制被打破,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完善的情況下,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對居民體育消費的預期產生了較大影響。在市場化改革以來,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對居民的消費心理造成了巨大沖擊,這些改革提示人們公共福利支出將大大減少,個人的指出預期將大幅度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支出預期,迫使居民儲蓄意愿增加,消費傾向下降。同時,為了社會保障,人們需要交納各種費用以預防可能失業帶來的困難。總之,消費者為了應付將來的子女教育、養老、醫療、住房等,邊際體育消費傾向下降,形成緊縮效應。這意味著我國有效體育需求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受到限制,從而制約著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2.產業結構還有很大的缺陷
市場化改革以來,雖然我國體育產業得到較大發展,但產業結構有很大缺陷,主要表現在本體產業發展還夠大,沒有形成支柱性優勢。當前,三大支柱在本體產業(競賽表演業、健身娛樂業、無形資產開發經營業)規模還有限,市場運作也不夠規范。現在,我國的體育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發展缺少可持續性活動,市場競爭力不夠強,產業質量亟等進一步提高。
3.市場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程度還不高
目前關于提高市場的管理方法還不夠完善。在提高市場管理的實際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通過高層次立法予以明確,如:管理權限的明確劃分,執法程度的完善和統一,法律責任的界定等。
4.體育用品出口缺乏自主品牌,只是處在產業價值鏈低端的制造環節
我國體育用品出口的產品中,大部分只是單一的加工,外商控制著技術、品牌、市場,我們只是憑借著廉價的土地、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勞動力、豐富的原材料等方面的優勢賺取微薄的加工費,雖然出口量大,但附加值低,企業盈利水平低。
四、對策
1.通過政策來實現居民收入及其消費的穩定增長
首先,繼續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并使這種收入增長形成一種制度,改善居民對未來收入與支出的預期;其次,改善企業體制,放開國有企業工資,盡快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員工的激勵機制,以此增強企業活力,企業的發展才有內在動力,企業的經營收入也會有大幅度提高;再次,利用經濟手段縮小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我國的稅制還不夠健全,應當加大對高收入階層的征稅,開征遺產稅、贈與稅等,這樣可以提高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同時縮小收入差距。
2.建立富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體育產業資本投資體制
國外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發展實踐已充分證明,體育產業資本投資是實現體育產業超常規發展的有效途徑。隨著中國加入WTO、申奧成功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實行體育產業資本投資的條件已經成熟。中國能否建立起促進體育產業升級、創新的體育產業資本支持體系,關系著在今后幾十年的時間里,中國躋身世界體育強國之列的成敗得失。因此,中國需要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體育產業資本投資成功的經驗上,認真探討中國體育產業資本投資途徑,建立起富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體育產業資本投資體制,進一步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
3.加強體育產業發展的法制化建設,健全體育市場管理的相關法規
目前,當務之急是加快高層次的立法,盡快出臺一些全國性的體育市場管理條例,明確管理部門的職能、管理范圍、管理權限、界定進入市場的專業技術條件、資格及審批程序。規定各類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規范體育市場的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對體育市場的管理、監督和調控。
五、小結
我國體育產業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熱潮建立并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產業,我國體育產業雖然發展很快,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就總體而言,全國產業規模還不是很大,發展很不平衡,結構不夠合理,體育產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夠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和法規建設也不適應產業的發展。現在我國的體育產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加強體育產業發展的法制化建設,遵循市場規律放手讓市場來發展體育產業,實現體育產業的市場化,是今后體育產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國體育產業絢麗前景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陳 劍:2004北京奧運經濟報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劉 衛:市場化改革與居民體育需求[M].體育文化導刊,2006.5
[3]鮑明曉:國外體育產業形成與發展[J]. 體育科研,2005.5
[4]李榮日:我國體育產業領域劃分在認識[M].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7
[5]劉運祥:中國與發達國家體育產業資本投資現狀研究[M].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6
[6]席玉寶:我國體育用品出口狀況分析[N].體育科學.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