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態勢和國外體育產業發展的啟示進行論述,闡述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及不足,并對我國體育產業及發展趨熱進行分析:
[關鍵詞] 體育產業 現狀 趨勢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總和,體育產業包括與體育相關的經濟活動。如體育物質產品和體育信息產品。(體育廣告宣傳、電視廣播、報刊、體育彩票等),以及體育勞務(體育競賽、健身娛樂、場館出租、體育旅游等),體育產業的發展不但帶動了其相關上游產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有利于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國民生產總值快速增長,是一個長期存在并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我國體育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關聯多,涉及國民經濟許多關聯的產業,如建筑業、制造業、信息服務交通業、食品衛生、服務業、服裝業、旅游業、廣告業、娛樂業、博彩業、新聞出版業等等。體育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一、我國體育產業現狀
1.市場定位不準
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束縛,視野不開闊,認識不到體育與經濟的關系,強調國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開發利用。沒有把體育產業定位在商業活動中,對體育的消費也僅停留在低層次的消費上。沒有將其引向貨幣化市場化的高層面上來。現在人們逐步認識到體育與經濟的互動娛樂,但在開發利用體產的同時,還不能擺脫以前的慣性思維,不能以較為開闊的眼界跟上世界發展格局。
2.傳統體制束縛
我國體育賽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國家體委包辦,形成一種法定的運轉,現在才開始試探性的將政府行業轉辦為企業行為,才有了一點市場經濟的成分,但仍就存在計劃經濟的烙印。企業在與體育部門聯合辦體育的過程中,往往不能獲得足夠的自主權,另外,在盈利后,企業得到的也是小部分。許多賽事的投入越來越多,而效益好的確不多,長此以往,會影響企業參與體育產業開發的積極性。
3.政策扶植乏力
在日本、美國、歐洲等體育經濟發達的國家,政府為扶植本國的體育產業的發展,都相應的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對體育部門舉辦的體育比賽,體育組織接受的捐贈和體育場館的經營收入,不同程度的減免稅收,企業出資舉辦體育比賽,可以記入企業成本或做廣告支出。修建體育場館,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優惠政策和低息貸款。而我國在這方面的扶植力度遠遠不夠。
4.相關服務不完善
體育產業和其他所有產業一樣需要一系列完善的產前、售后服務。服務措施跟不上,必將會阻礙體育產業的發展。我國絕大部份體育用品生產企業,一味強調體育產品的生產、銷售,卻不注重體育產品的咨詢,培訓和指導。這些因素都制約了體育事業的發展。
5.缺乏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
國內企業存在著嚴重的盲從傾向,哪種體育運動,獲利較高時,便都一涌而上,造成重復建設,規劃不科學,盲目攀比。我們的體育經營管理人員大都沒有受過專門的培訓,缺乏對市場運作及其規律的了解。體育產業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體育產業健康發展對策
1.促進體育產業的市場化發展
發展體育市場,首先要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人們對體育意識即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要有充分的認識。弘揚體育品格和體育精神,全面提高社會公眾的體育素質,發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與時俱進的進行和發展體育事業,以現代的市場觀制定和實施體育市場的規劃。將體育資源的相關行業整合,打造特色的體育品牌,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建設體育產業市場,繁榮體育經濟。完善體育經濟體制,推進體育市場對外開放,合理配置資源,促進體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更大范圍內自由流動和競爭。我國體育市場的優勢和劣勢隨著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日益凸現。因此,要努力開發體育市場,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體育市場發展的動力和后勁。
2.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合理調整
體育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加大體育產業國際化步伐,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規模化的整合,從整體上提升體育產業的競爭力。要優先發展體育信息技術和體育高新技術。發展體育制造業是體育產業化的基礎。沒有體育制造業的發展,就無法為體育信息化和高新技術發展墊定產業基礎。而發展信息技術,高新技術又能帶動體育產業化,形成信息化與體育產業化互動,促進體育產業的更大的發展。因此,以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為依據,以體育制造業為支撐的新型體育產業化結構,將推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完善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還存在產權關系不明,資產管理不順,市場發育不全,管理不善的諸多問題。我國體育的產業化水平很落后,與我國體育在國際上的地位極不相符。為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政府要引導體育產業發展,擴大體育經費來源,在其稅收政策上向體育產業傾斜。政府部門除了制訂對體育產業的宏觀經濟政策外,還應保障體育產業規范化經營,促進體育產業與國際接軌。加快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對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近幾年來,體育行政部門在建立體育產業政策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發展,但目前我國體育產業中的許多方面仍因缺乏長期穩定的政策扶持,使發展受到限制和制約,這對體育產業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我們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及時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政府財政投入政策、產業項目基本建設投資政策、社會集資政策、稅收政策、體育彩票和體育基金方面完整,系統的體育產業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體系,促進我國體育產業政策更加完善,更加規范化,更加國際化,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較好的物質基礎。
4.我國體育產業的法制建設
加強體育產業市場的法制建設。政府應認真研究現有體育產業法律法規,逐步調整完善體育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力求對體育產業起到良好的監督和保護作用,推動體育產業沿著法制化軌道健康發展。加強體育產業的法制化、規范化發展,用法律保障體育產業經濟的健康穩定,使我國體育產業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根據體育產業市場發展的現狀,當務之急是加快高層次的立法。目前我國體育市場管理的法制建設十分薄弱,應該及早出臺全國性的體育市場管理條例,明確管理部門的職能,管理范圍、管理權限,界定進入市場的專業技術條件,資格及審批程序,規定各類市場的主體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規范體育市場的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對體育市場的管理,監督和調控。
建立體育市場服務標準是體育市場依法管理的前提,行業標準的作用是為市場的主體提供規范尺度,為消費者提供消費選擇的依據,因此,要依法設立行業服務標準,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經營秩序,使市場主體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展開競爭。健全相關的配套法規,形成體育市場運行的游戲規則,使體育市場的發展有法可依。實現體育市場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和國際化。
針對上述問題,我國應加快體育社會化、產業化的進程,大力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整合體育資源,實現體育企業的資產重組,加強體育產業與資本市場的互動,拓寬體育企業的融資渠道。加快體育產業的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把我國體育事業培養成為全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市場運作技巧,有助于提高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商業化運作水平和市場規范化程度,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經 成:體育產業開發、投資、運營管理與體育項目可行性研究及經濟評價手冊(M),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9
[2]李 明:體育產業學導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7
[3]張 巖:體育市場的內涵和構成(T)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