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資源整合是高技術企業成長的基礎與保障、是高技術企業能力再造的核心。本文討論的主題是高技術企業為了能夠持續成長,如何對其企業的要素資源進行識別并有效整合,資源整合如何促進高技術企業的成長,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資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從而形成企業持續競爭優勢不竭的源泉。
[關鍵詞] 高技術企業 資源整合 能力再造 競爭優勢
在動態的、快速多變的環境里,企業僅僅擁有許多關鍵的資源 (如技術、信息、系統、流程、人力、財務與基礎設施等)顯然是不夠的,企業還必須以“能夠確保整個企業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作出快速而有效反應的方式”來配備這些資源,即具有高效實施整合的整合能力,以便使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產品市場領域和相應的實施能力之間能夠達到理想的動態匹配程度。這已經為許多企業的成功實踐所證明。對于高技術企業來說,有效的資源整合,能夠幫助經營者重新認識企業的競爭優勢,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為企業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資源整合具有不同的內容,只有根據自身內外資源和市場狀況的現實進行整合,才能使企業的資源配置最優。
一、資源整合是高技術企業成長的基礎與保障
從要素資源這一價值創造的基礎層次來看,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各種直接參與價值創造或對價值創造起到其他條件性作用的要素資源在價值創造中的地位與作用存在著差別,而且它們各自對于價值創造整體性活動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有限的,都存在著所謂的“缺口”或者說“缺陷”。要素資源缺口存在是價值創造的一個既定前提,同時也是導致它們之間必須結合和能夠結合的基本原因。就企業所面臨的缺口問題而言,要素資源缺口的存在制約著其生存和成長能力,而解決這種缺口約束的惟一方法就是彌補相應的缺口,即按照質與量的要求納入相應的要素資源。但是,企業在商品經濟狀態下,在市場中生存和成長的前提性約束,又決定了企業對其要素資源缺口的彌補或填充必須通過交易的方式進行。基于以上要素資源缺口的彌補或填充存在的客觀性與彌補缺口的條件,我們就找到高技術企業要素資源整合的原因[1]。
企業成長是一個動態過程,是通過創新、變革和強化管理等手段積累、整合并促進資源增值進而追求企業持續發展的過程。企業要素資源的整合和企業成長都是在動態中進行的,這就決定了企業要素資源的整合不是一次性行為。只要企業中的某一種或某幾種要素資源發生量的或質的變化而使得企業要素資源之間產生不能相互協調和相互適應的趨勢或結果時,企業自身就產生了進行要素資源整合的需要,企業要繼續獲取企業成長的基礎和力量,就必須進行新的要素資源整合。對于高技術企業的成長而言,從其初始點即高技術進入企業開始,企業就面臨著要素資源的整合問題:不管高技術本身是由企業自己發明的還是從企業外部引入的,也不管是在新建的高技術企業中的高技術還是在原本存在的企業中的高技術換代,企業都需要以進入企業的高技術為核心來進行企業要素資源的整合,使企業其他要素資源與高技術或高技術所帶來的技術變化相協調或相適應,以形成高技術企業成長的內部基礎和綜合支撐力量。許多高技術企業成長的成功經歷表明,高技術企業的成長并不是在高技術的單一支撐中進行的,而是在高技術企業以高技術為核心的不同的企業要素資源的整合所產生的綜合支撐中進行的,高技術企業的成長始終依賴于高技術企業的要素資源整合。
二、資源整合是高技術企業能力再造的基礎
資源基礎論(Resource-Based Theory)是資源整合的出發點,為企業的資源整合和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搭起了一個過渡的橋梁,指明了資源整合的途徑和思路。在資源的差異能夠產生收益差異的假定下,企業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是“異質”的;企業內部的組織能力、資源和知識的積累是企業獲得超額收益、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公司及其競爭優勢是建立在公司所擁有的獨特資源及它在特定的競爭環境中配置這些資源的方式的基礎之上的。對于企業擁有的資源,資源基礎論認為,并非公司所有的資源都能轉化為競爭優勢,只有當這種資源是有價值的、稀缺的、難以模仿的、無法替代的時候,它才有可能成為競爭優勢。
林嵩、張幃等按照資源對高技術企業成長的作用將其分為兩大類:對于那些直接參與高技術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資源,稱之為成長所需的要素資源,而那些雖然未直接參與企業生產,但是其存在極大地提高了企業運營有效性的資源,則稱之為成長所需的環境資源。
在高技術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要素資源主要有以下五種:場地資源:良好的場地資源能夠為企業提供便利的生產經營環境,有效的改善企業的生產運作管理。資金資源:對于高技術企業來說,無論是進行產品研發還是生產銷售,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如何有效地吸收資金資源是每個經營者都極為關注的問題。人才資源:高素質人才的獲取和開發,是高技術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知識資源:知識資源是指企業擁有的可以反復利用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技術基礎上的,能給企業帶來財富增長的一類資源。應該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經營理念、蘊涵在產品中的核心技術和滿足企業價值實現的技能技藝,它體現在設計、工藝、制造、營銷、服務等諸方面。管理資源:高技術企業的管理者大多是技術人員出身,他們本身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但是對于企業管理知識往往有所欠缺,很多高技術企業都失敗于管理不善,這意味著擁有一套完整而高效的管理制度是新創企業寶貴的資源。技術資源:對于高技術企業來說,積極研究開發、引進和尋找有商業價值的技術成果,加強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將有助于加快產品研發速度,為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提供有力的優勢。
環境資源是指高技術企業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除了六種生產要素之外的其他支撐條件。對于高技術企業來說,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所需要的環境資源有四種:政策資源:從中國的創業環境看,發展高技術企業需要相應的政策扶持,只有在政策允許和鼓勵的條件下,高技術企業才能獲得更多的國內外人才、貸款和投資、各種服務與優惠等。信息資源:對于高技術企業來說,信息資源主要有技術信息和市場信息。技術信息主要包含技術創新項目所在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研究動態,與創新項目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他創新主體類似項目的進展狀況等。市場信息主要包括來自于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供求狀況及其變化趨勢方面的信息。文化資源:文化資源是企業成長中尤為重要的一環。硅谷成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濃厚的創業文化,如鼓勵冒險,容忍失敗等。這種良好的文化氛圍等對于創業者有著極大的精神激勵作用,使得高技術企業具有更強的動力和能力去獲取更多的生產要素,有效組合并創造價值。品牌資源:高技術企業所置身的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例如,優秀的孵化器更會為居住于其中的企業提供一種品牌上的保證,這可以提高政府、投資商和其它企業對該企業信譽度的估價,有助于提高高技術企業獲取資金、人才、科技、管理等資源的可能性。
企業通過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不斷整合,達到一種理想的最終狀態,具備了用以完成一項任務或活動的能力。并且隨著外部經營環境和內部企業目標的變化,能力持續不斷的積累、培養、開發、運用、維護和揚棄,如此循環往復,永無止境,形成正反饋的增強回路,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并使競爭者難以理解和模仿,這就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企業積累和學習怎樣分配資源和能力的組織過程中,核心競爭力會不斷的出現,作為一種行動能力,核心競爭力能使企業超越競爭對手。因此,根據資源基礎論的觀點,在企業家實施資源整合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識別關鍵資源,同時把握其他發展所必要的資源,最終形成競爭戰略,實現企業能力再造,為高技術企業的發展制定良好的戰略規劃。
三、資源整合是形成高技術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1.資金、場地等有形資源為高技術企業發展的基礎要素
盡管資源基礎理論認為相對于無形資源,資金、場地等有形資源所能挖掘的價值并不大,但是對于新創企業來說,有形資源是企業的后續發展的基礎,是企業成長的基石,沒有有形資源,企業的創立就無從說起,所以創業者不能忽視開發這些基礎要素。
2.知識資源的整合可以構筑企業的競爭優勢平臺
核心能力理論將知識作為構成核心能力的關鍵資源,強調企業內部或企業之間需要進行知識的創造、轉移和共享。綜合文獻學者的研究可以認為,知識整合是把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知識有機組合在一起形成結構化知識體系的過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是構成企業核心能力的基礎,通過對內外部知識的整合可以構筑企業的競爭優勢平臺。知識資源已作為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最終源泉被放在競爭要素首位。從實踐上講,世界上眾多持續成長的優秀企業,都是能夠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資源,通過資源整合來再造系統,不斷通過適應環境的變化,及時有效地變革企業系統的結構,從而保持整體優化的狀態。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成長能力越來越依賴于其對知識的生產、傳播和運用能力。信息技術革命使企業成長建立在知識和人力資源的基礎之上,盡管實物資產、勞動和財務資本仍然是企業的主要資源,但其重要性正在逐步被知識和技術所代替,資本正逐步演變成為知識的一種功能。企業的核心技術來源于對知識的吸收、選擇、組合和市場化,首要的是對知識的獲取。但相對于企業來說并不是“知識”越多越好,企業有自己的市場定位。必然會有自己的“知識”選擇,必須按照市場定位對知識資源進行整合,這既是“核心技術”形成的途徑,更是增強企業能力的內在要求。知識整合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 核心是要按照“學習型組織”的原則調整企業組織構架,挖掘企業內部的各種知識以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動態關系,注重團隊持續學習,改變員工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的“知識”價值取向,并將企業中員工和組織的知識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之具有較強的柔性、條理性、系統性。知識整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知識創新的過程。
3.人力資源的整合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途徑
人力資源是高技術企業最活躍的創新資源,為了實現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必須根據本企業的實際,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長和流動的政策和措施,使人才調配形成制度,逐步實現人才資源共享;適應人才市場化的趨勢,采取多種途徑和辦法,利用全社會的人才資源為企業建設服務,逐步建立起“不為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機制。因此,人力資源整合從兩個方面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一是通過引進、培訓和激勵等手段,解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問題;二是通過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企業組織結構等方面的整合,使企業人力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調配使用,解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具體來講,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要全面轉換人力資源配置觀念、人才選聘、使用、晉升、培育和考核觀念,對企業內部的機構設置、部門職能和崗位職責進行全新的描述設計,構建完整的人力資源綜合開發管理體系。第二,要將市場機制作為實現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激發人才的創新欲望,激勵人才的創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創新潛能,聚集人才的創新優勢。通過競爭實現人才的優勝劣汰,通過推行崗效薪點制,建立員工收入與個人績效、單位效益、市場價位掛鉤,能上能下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第三,要創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和諧的人文環境。以企業價值觀為導引,建立相應的思想理念體系和基本行為準則,調整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行為方式,培養團隊精神,激發員工的創造與奉獻精神。
4.信息資源的整合,促使高技術企業跨越式發展
信息資源整合是ERP實施成功的保證,信息資源整合為管理咨詢和ERP實施架起溝通與共贏的橋梁。從企業生產經營與管理的角度看,對信息的現實需求體現在三個方面:如何使數據進入生產流程中流動并被共享;如何從零散的數據中發掘出有價值的決策信息;企業如何向客戶展現統一的商務界面。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建成信息系統以后都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運轉,形成了眾多的信息孤島。要解決“信息孤島”的溝通問題,就必須從對企業信息資源中的數據、內容以及建筑其上的業務過程的整合入手。(1)數據整合:數據整合的目的是將不同的數據庫集成起來,提供一種單一的虛擬數據庫,這樣就不會出現與核心業務不一致的多個數據庫,保持應用軟件數據相互一致并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符。數據整合使應用軟件之間能夠共享、交換相關的數據和交易。(2)內容整合:內容是指非結構化的信息,例如電子表格、文本文件、圖像、圖表、報告、音頻文件和視頻文件等。內容整合讓用戶訪問、整合、分發和交換所有的相關內容,無論內容位于何處、如何管理。(3)過程整合:過程整合能將企業規則和過程轉移到企業應用軟件以外,變成一種外在的過程和規則引擎。過程和企業規則的這種外在轉移增加了靈活性,從而可以對過程的改善或者新的商業機會做出更加有效的反應。最終,通過提高外在的和內在的過程自動化水平,可以提高過程執行的整體效率,達到優化過程的目的。這三種集成是互補的,其效果遠大于三者之和。忽視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導致企業在信息資源總體整合上的挫敗。
5.政策、品牌、文化等環境資源對高技術企業的發展具有倍增效應
政策、品牌、文化等環境資源并非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但這些資源的存在可以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貸款、投資和稅收優惠等政策對高技術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品牌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它能夠強有力地影響顧客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選擇。用戶對企業的認識首先是從品牌以及同品牌相聯系的產品開始的,而用戶對企業的接受和對產品的忠誠則來自于心理上的認同。而企業文化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環境和外部環境,文化整合的目的就是塑造企業的價值觀,建立起勇于承擔責任和風險,拼搏創新,持續學習,追求卓越和團隊協作的企業文化,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在構成企業核心能力的各組成部分中,政策、信息、品牌和文化資源位于人才、知識、技術、管理等無形資源核心要素的外圍,能夠不斷促進企業人才、知識、高技術、管理等各項資源的融合,并且對促進高技術企業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企業將企業外部的要素資源不斷地納入企業內部,使得資本、技術、人力資源以及信息、原材料等企業基本要素資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生產或服務流程,并由此形成一定的將企業要素資源轉化為產品或服務的能力,形成企業的核心能力,又不斷地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提供給企業外部,并將企業不需要的要素資源排斥到企業外部,最終形成高技術企業的競爭優勢,從而實現企業生存和成長的良性循環過程。見下圖。
總之,成長要素資源對高技術企業來說意義非凡,能夠擁有必要的成長資源是高技術企業持續成長的基本保證。然而,成長資源并非越多越好,成功的高技術企業往往更著眼于最優化使用資源并且控制資源,而不是貪圖完全擁有資源。因此,高技術企業的管理者如何有效識別企業所需的各種資源,如何充分發揮要素資源對于高技術企業成長的支持作用,是管理者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職能。企業成長要素資源的系統整合的缺口理論和資源基礎論為成長資源整合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思路,借助資源基礎論,使企業家可以對成長資源的各個層面進行有效識別,進而有效整合,形成高技術企業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孟憲昌:風險投資與高技術企業成長[M]. 2003,p82-86,258-262
[2]林 崧 張 幃林強:高科技創業企業資源整合模式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3):143-147
[3]Leonard Barton,Dorothy. Wellsprings of knowledge: building and sustaining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5:334-352
[4]De Boer ,Michiel,Vanden Bosch,Frans a.J.,Henk W.Volberda.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in the emerging multimedia complex.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9,36(3):379~398
[5]David J.Teece,GaryPisano.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7):509~533
[6]Bruce Kogut, UdoZander. Knowledge of the firm, combinative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3):383-397
[7]李 翔:企業信息資源的整合.中國信息導報,2003,(6):28-2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