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于2005年公布的《日本公司法典》是以公司法制現代化為內容對已有公司法做出的一次意義重大的修改,其結果不僅形成了形式上統一的公司法典,同時在實質內容上也作了很多具有借鑒意義的修改,本文就試圖結合新的《日本公司法典》對這一次修改作簡單總結和論述。
一、2005年公司法修改內容介紹
此次日本公司法的修改涉及到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在形式方面,新公司法首先將過去一直分散在商法、有限公司法以及商法特例法中有關公司的法律規定匯總到一起,編撰成一部法典。其次,新公司法將過去采用片假名文言文體的商法第二編公司、有限公司法等改為平假名文言文口語體。與過去的公司法相比,日本的新公司法在內容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整合,廢止了有限責任公司形式。
2.創設了新的“合同公司”。出于國內實際需求及西方發達國家經驗的考慮,日本在新公司法中創設了這種既能確保股東有限責任又能在公司內部關系上適用合伙規定的,承認章程自治和契約自由的合同公司制度。
3.設立規制的緩解。(1)廢除最低資本金制度。新的公司法典徹底廢除了最低資本金制度,這是一項重要的修改。從“最低資本金制度乃是對公司設立自由的限制”出發,取消這一限制,有利于鼓勵設立公司及提高發起人的信心。(2)折中資本制的進一步緩和。日本新公司法只是對原有折中資本制作出了某種程度上的緩和,而沒有徹底地改為授權資本制。
4.修改了有關董事責任的規定。新公司法消除了設置委員會等的公司和其他公司之間董事損害賠償責任的規定之間的差異,將董事的責任原則上都界定為過失責任(新公司法423 條)。
5.創新地加入了會計參與制度。這是這次日本新《公司法》的獨創,還未有過先例。其為本已脫胎換骨的新《公司法》注入了最新鮮的血液,但能否順利在體內存活發展尚是未知數。
二、此次修改對中國的借鑒
1.合同公司與我國公司法相關內容的比較以及對我們的啟示。我國公司法自1994年頒布以來,雖然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制度落后,內容不全,修改遲緩,為此也廣受批評。2005年公司法大修改則在多方面有了大的突破。其中的一大特點就是增加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自治的內容。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這一制度的確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另一方面,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的機關構成、機關權力的分配、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設置等仍然作了許多強制性的規定。當我們在引進西方已經成熟的、并且技術性含量比較重的法律制度時,完全可以更加直接、更加迅速、更加徹底,因為這是市場經濟體制下通用的制度。
而日本的立法對經濟形勢的跟蹤非常緊密,總是迅速地根據不斷出現的新的經濟形勢調整自己的立法。毫無疑問,此次日本合同公司制度的出臺,在這一點上又一次給我們以啟示。
2.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對我國的啟示。2005年進行修改的中國公司法正式地導入了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第152條第2、3款)。但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剛剛建立,在實踐中還存在著許多規范不明確的地方。借鑒這次日本公司法修訂的內容,我國立法可明確公司重組后股東代表訴訟中原股東原告的資格、公司應向股東披露其拒絕訴訟的理由、濫訴認定的要件等問題。
日本法的此次修改,使得股東代表訴訟更加合理化,主要體現在:
(1)新公司法明文規定,原告股東由于某種原因成為非股東時,原則上喪失了其原告資格,但如是由于股份交換、股份轉移和合并等原因而成為全資母公司股東或存續公司股東時,不喪失原告資格(新公司法851 條1 項)。
(2)公司做出不起訴決定時的理由披露義務。股東向公司提出起訴請求,公司通常會先進行事實調查,再根據調查結果做出是否起訴的判斷。為了牽制公司高層管理者之間的互相護短,并方便股東為進行代表訴訟收集必要的資料,新公司法規定:當提出起訴請求的股東或作為起訴對象的管理人員請求時,公司必須向他們通知其決定不予起訴的理由(新公司法847條4項)。
(3)濫訴要件的明確化。由于股東代表訴訟的起訴權是單獨股東權,且費用很低,極容易發生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的濫用,新公司法明文規定:當追究責任等的訴訟是為了該股東或第三人的不正當利益,或者是以損害公司利益為目的的,該股東不得提起訴訟的請求或起訴(新公司法847條1項、4項)。
3.公司治理結構方面。日本公司法典在創新公司法律制度方面邁出了重大步伐, 僅就公司組織機構體系而言,建立了極其豐富多彩的多樣化模式體系。設置委員會公司制度就是公司通過其章程規定的方式, 選擇董事會+三委員會+會計監查人,另加執行官及代表執行官組織機構模式,以此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基本制度。相比較而言, 首先,這一制度對公司傳統的業務執行機構董事及董事會進行了更加細致周到的設計,將公司業務執行基本決策和具體業務執行作了適當分工。其次,這一制度對公司業務執行和對業務執行的監督職能作了較好的劃分, 加強了公司董事會的監督職能。再次, 這一制度加強了三委員會的職權,使三委員會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最后, 這一制度強化了外部獨立董事制度, 符合近年來以強化外部獨立董事、監事制度的方式提高公司法人治理機制效能的世界各國公司法制建設的潮流。這些均屬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機制的有益探索,對不斷完善我國公司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機制必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王保樹主編 于 敏 楊東譯:最新日本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崔延花譯:日本公司法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3]劉小勇:解讀日本公司法2005年的大修訂.太平洋學報,2007年第一期
[4]王作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有益探索——簡論日本設置委員會公司制度.青海社會科學,2006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