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科技企業由于其產品研究與開發的不確定性,使其面臨相對傳統企業較高的財務風險。本論文通過計算高科技企業財務風險指標數據,并將其與傳統企業設立的標準值進行比較,得出高科技企業相對傳統企業的財務指標的特點,為優化高科技企業財務結構、防范風險提供依據。
[關鍵詞] 高科技企業 財務風險 財務指標 財務風險控制
一、前言
高科技企業由于其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高難度及不確定性,在經營和財務上存在高風險性。本論文根據我國高科技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財務報告,研究高科技企業財務風險指標數據,并與一般企業財務指標標準值相比較,總結高科技企業財務風險評價指標的特點,為高科技企業財務結構優化與財務風險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據。
二、樣本及財務指標的選取
1.樣本的確定與數據來源
本論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上市的高科技企業。對高科技企業的確定,主要是依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條件和方法》的修訂文件,所考慮的主要因素為企業所從事生產與經營活動范圍、大專學歷以上人數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重、研發費用占企業總資本的比重。
在本文中我們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滬、深兩市中選取了83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公司,并將這些公司按行業分為四大類:電子類(21家)、計算機類(19家)、通信類(21家)、醫藥類(22家)。根據這些公司2004年年度財務報告所公布的資料,進行相關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和比較。資料來源于由中國證券報監制、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出版的《2005上市公司速查手冊:年報大全》。
2.財務風險評價指標
為了較為全面的分析高科技企業財務風險,本論文決定采用如下評價指標(括號內數據為一般企業設立的標準值):
三、高科技企業財務指標分析
根據上述公司2004年年度財務報告所公布的資料,計算得出高科技企業財務風險評價指標值,并將其與一般企業設立的標準值進行比較。
1.高科技企業整體財務風險評價指標特點
(1)盈利能力來看:絕大多數的高科技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都低于一般企業的資產標準值,但絕大多數企業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卻大于一般企業設立的標準值。主營業務利潤率大于0.1企業僅有14家企業,占企業總數的16.9%,其中電子類企業有6家,相對其它行業企業而言主營業務利潤率最高,而通信企業只有1家住營業務率超過0.1,可見高科技企業雖然主營業收入雖然很高,但是其主營業務收入所帶來的凈利潤卻不是很高。
凈資產利潤率大于0.08的企業有15家,僅占企業總數的18.1%,其中仍然是電子類企業所占的比例最高,醫藥企業只有1家,由此可見高科技企業的權益資金不能帶來很高的收益。
但絕大多數企業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卻大于一般企業設立的標準值,超過標準值0.15的企業達到62家,占企業總數的74.7%,其中醫藥企業就有20家超過0.15,所占比例最高;但是計算機企業只有8家。由此可見高科技企業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
(2)從償債能力來看:雖然絕大多數的高科技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都低于一般企業的資產標準值,但絕大多數高科技企業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卻低于一般企業設立的標準值。
根據上表發現資產負債率大于0.7的企業僅有5家企業,占企業總數的6%,可見高科技企業負債率都不高,也就是說高科技企業的長期償債風險不是很大。
流動比率大于2的企業有18家,僅占企業總數的21.7%,計算機類企業有7家所占的比例最高,醫藥企業卻只有2家;速動比率大于1的企業有36家,占企業總數的43.4%。通過上述分析可見高科技企業的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都不是很高,可見大多數的高科技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不強,即存在一定的短期償債風險。
(3)從資產管理能力來看:多數高科技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低于一般企業的資產標準值,但其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卻大于一般企業設立的標準值。
總資產周轉率大于0.8的企業有17家企業,占企業總數的20.5%,其中計算機類企業有7家,相對其他行業企業而言比例最高,而醫藥企業卻只有2。以上數據說明高科技企業的銷售能力不是很強。
但是高科技企業存貨周轉率大于3的企業有53家,占企業總數的63.9%,應收賬款周轉率大于3的企業也有58家,其中醫藥企業所占的比例最高。以上數據說明高科技企業的存貨占用率較低,流動性較強,存貨轉換為現金的速度也比較快,而且應收賬款的收回速度也比較快。
(4)從現金能力來看:多數的高科技企業的現金能力比較差,其經營現金流動資產比、經營現金總負債比、經營現金主營業務收入比、經營現金總資產比低于一般企業的資產標準值。
僅有4家高科技企業的經營現金流動比率超過0.5,占企業總數的4.8%,這說明高科技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太低;經營現金總負債比超過0.25的企業只有6家,占企業總數的7.2%,由此可見高科技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不是很強;經營現金主營業務收入比超過0.2的企業僅有7家,占企業總數的8.4%,此數據說明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得到的凈現金流入量不高。
2.不同行業之間的比較
(1)盈利能力。電子類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相對其它行業企業而言是最高的,而其主營業務毛利率卻相對較低,可見相對其他企業而言,電子類企業主營業務所帶來的凈利潤比較高,而且其權益資金所能帶來的收入較高,但是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醫藥行業情況恰好相反,通信類企業與計算機企業居中。
(2)償債能力。沒有一家計算機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0.7,可見計算機企業的長期償債風險不是很大。在四類企業中,計算機企業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最大,可見其短期償債風險最小,而醫藥類企業的短期償債風險最大。
(3)資產管理能力。計算機類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相對其它行業企業而言最高,而醫藥企業最低,這說明計算機企業銷售能力較強,而醫藥企業的銷售能力卻較差。
在應收賬款周轉率與存貨周轉率方面,醫藥企業比率最高,通信企業比率最低,這說明醫藥行業存貨占用率最低且流動性較強,存貨轉換為現金的速度也比較快。
(4)現金能力。通過這些數據的分析發現不同行業的高科技企業的現金能力水平基本一樣。
四、結論
通過上述的分析,發現導致我國高科技企業較高財務風險的原因。為了控制高風險,現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其主營業務收入、權益資金的管理,提高高科技企業主營業收入所帶來的凈利潤,使高科技企業收益提高,并有足夠資金用于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
2.加強流動資產管理,優化流動資產結構,提高流動資產的營運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對高科技上市公司來說,應適當降低現金比率,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加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切實提高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3.加強企業銷售能力,提高企業總資產周轉率。
4.加強企業現金管理能力,增加主營業務收入得到的凈現金流入量。以提高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以及高科技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建軍 王 韜:高科技企業的財務指標評價方法.理論探索/四川會計,2001(10)
[2]韓志麗:高科技企業成長中的風險與防范.商業研究,2006
[3]達潭輝:我國高新技術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信息特征統計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6.10
[4]李道波:科技型企業財務預警實證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12
[5]Raman K K. Alternative Accounting Measures as Predictors of Municipal Financial Distres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Finance, 1982, 6( 1):44~5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