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冀東三大靚點的出現,冀東區域戰略合作日趨必要。本文就秦皇島、唐山二市為主導的冀東區域戰略合作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
冀東呈現的三大靚點:曹妃甸列入國家戰略、南堡10億噸大油田的發現、中國第一個科學發展示范區的確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期。以秦皇島、唐山二市為主導的冀東區域戰略合作,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開始啟動的。
一、在決策層面和社會層面提高對戰略合作意義的認識
1.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必然要求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內有效流動和合理配置,在區域間構成一個有機體,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冀東城市群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有效載體,加強戰略合作,是帶動本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地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更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趨勢的客觀要求。
2.從戰略合作實踐的角度為“渤三角”崛起提供參考。繼“珠三角”和“長三角”之后,以京津冀為主體的“渤三角”被溫家寶總理譽為中國經濟騰飛的第三級,戰略意義十分深遠。秦唐二市同環渤海灣,毗鄰京津,在目前環渤海經濟圈尚未真正形成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兩市戰略合作范圍和重點,尋求戰略合作機制和保障措施,以市場運作的方式,通過規劃協調一致,實現互惠互利發展,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性思考,益于使環渤海地區的地理概念盡早成為經濟概念,提供操作意義上的參考。
3.利于打造冀東大城市群,形成融合京津、輻射東北亞的戰略格局。實施冀東區域戰略合作,是加快河北沿海經濟隆起帶迅速崛起的突破口和重要載體,其實質是形成冀東城市群大經濟圈。形成集群優勢,帶動周邊地區和縣市,融合互動京津,輻射東北亞。特別是利用好曹妃甸新區和南堡10億噸大油田的新經濟優勢與北戴河、南戴河休閑的宜居優勢,形成創業與養生的生態鏈,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為沿海經濟隆起帶的迅速崛起提供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支撐,意義重大。
二、明確制定戰略合作規劃的思路、原則和方式
有一個站位高遠、操作性強的冀東戰略合作發展規劃,是取得預期效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因此需要認真把握。
1.總體思路:以打造河北省環渤海地區經濟隆起帶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載體,以產業對接為依托,以科教文衛體合作為紐帶,超前謀劃,統籌規劃,重點突破,整體提升,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國際化進程,構筑冀東戰略合作區,力爭在冀東地區率先實現現代化。
2.合作原則:遵循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總體原則,合作規劃遠近結合,既注重長遠的前瞻性和全局意義,又考慮近期的承受力和可操作性;實施步驟先易后難,在確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編制項目合作規劃、安排基礎設施建設、對接主導產業、共享社會保障等方面,成熟一個領域合作一個領域,起步有先后,緩急有區別;合作過程和結果注重實效,不圖形式的轟轟烈烈,注重內容的扎扎實實。按照資源共享、項目對接、信息共有、市場同體、旅游連線、文教互興、社保一卡、環境合治的具體原則,實現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合作。
3.合作方式: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合作方式,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做到行政推動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相結合。
三、冀東戰略合作規劃的重點內容
1.協調和規劃以“海陸空”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唐秦兩市港口資源得天獨厚,海上優勢明顯。唐山港的京唐港區已具規模,曹妃甸港區已納入國家戰略;秦皇島港吞吐量已超過2億噸,山海關港區建設正在起步。要按照深水深用、淺水淺用的原則,優化整合港口資源,統籌規劃產業分工,適度進行市場分割,避免功能趨同和過度競爭,以加強兩市港口之間的分工協作,形成布局合理、優勢互補的港口體系,建設東北亞航運樞紐中心。
謀劃好連接兩市的沿海鐵路通道,興建山海關至南堡的沿海鐵路。
抓住秦皇島新機場籌建的歷史機遇,選址唐秦交界地帶,把新機場建成兩市共有的空中通道,填補唐山民用機場歷史的空白。
2.加快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實現信息共有。加快兩市通信網絡建設。突出抓好骨干網高速互通和寬窄帶互聯網認證、計費一體化,實現兩市公用計算機網絡高速互通和整合,共享網絡信息與服務。打破行政區劃建成跨地區的本地電話網,力爭早日完成區號并網運營。
3.建立現代市場體系,實現市場同體。如:建設互為補充的現代物流市場;聯通生產要素市場,對金融、保險、證券等資本市場,實行跨地區合作;兩市勞動力市場互相開放等等。
4.整合旅游資源,實現旅游連線。突出兩市旅游資源的不同特色,旅游產品的歷史和現代文化內涵,旅游規劃互為組成部分,共同規劃旅游線路。在資源項目、產品、線路、環境等方面形成合理的網絡關系。兩市的旅游景點分別向對方市民開放,享受對方市民的優惠政策,實行“一卡通”等。
5.營造開放文明的文化氛圍,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實現科教互興。加大兩市在產學研交流成果應用、重大產業項目與資源開發、國企改革與企業資產重組、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對具有共性優勢或互補優勢的科技產業化項目可聯合申報,共同承擔。
按照專業互補的原則,兩市高等教育和師范教育制定相關建設規劃,推進教師教育、教育科研、招生等方面的合作。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則,兩市職業技術教育加速“強強合作”,尤其是依托生產基地和重點項目,如曹妃甸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和世界級化學工業生產基地,臺商在秦投入10億美元的電子項目等,鼓勵院(校)廠(基地)聯合辦學,或根據需求合同辦學,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廣泛開展中小學教育經驗交流活動,共同加強教學研發基地建設。
6.加速社會保障網絡一體化,實現社保一卡。按照“統一規劃,規范標準,網絡互聯,兩市一卡”的原則,建立統一的軟件平臺和數據庫,實現兩市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對接和信息網絡一體化。
7.加強環境保護和區域安全協作,實現環境合治。實行重大緊急情況通報制度,加強接壤國道的交通治安協作,確保生態良性循環和區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