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化解資源饑渴癥以適應企業競爭和擴張的需要,是企業戰略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認為,樹立資源使用觀,充分運用隱性知識,構建企業戰略聯盟,是化解企業資源饑渴癥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化解 資源饑渴癥。
企業資源是企業的特殊資產、技能以及能力的總和。企業戰略決策并不是基于全部資源作出,而是根據最具價值的核心資源制定并實施,而核心資源總是有限的。因此,相對于企業的戰略發展而言,總是存在著資源“缺口”,總有一種資源饑渴癥。如何彌補這一缺口以適應企業競爭和擴張的需要,便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樹立資源使用而非所有的資源觀
資源、財產的所有權及其數量對于企業來說雖然至關重要,但是在現代產權交易和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日益普遍,現代經濟資源中越來越重要的人力資本、知識產權等一般屬于個人所有或被合法壟斷的情況下,資源、財產的經營使用權越來越顯得比所有權更實用、更有意義。對企業家來說,不論負債經營、租賃經營、還是承包經營、虛擬經營,只要能運用好經濟資源,能帶來理想的經濟效益就行,至于資源究竟屬于誰所有,有多少資源屬于本企業所有并不很重要。這同企業主雇聘勞動者只是“租用”了其勞動力,而意在獲取其創造的剩余價值是一個道理。資源、財產的所有權或經營使用權只是創造效益的前提和手段,為所有者和經營使用者帶來效益才是目的。因此企業必須打破過去那種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狹隘理解和迷信,淡化資源所有的觀念,樹立資源使用的觀念,面對現代各種各樣的有形和無形的資源,把注意力從取得、保持所有權轉移到取得并充分利用使用權上來,力求以企業實際效益的不斷增長實現企業的真正發展。
二、運用企業隱性知識組裝無形資產
隱性知識的價值實現,在于隱性知識的高效交流、共享和充分利用,為此,企業應切實做好以下幾項主要工作。
1.組建企業知識管理體系。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設立強有力的知識主管、知識經理等專職管理人員,組建專門的知識管理體系。
2.挖掘企業員工的隱性知識。由企業知識主管,根據企業業務流程、市場競爭、長遠發展、形成和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需要挖掘。并對其進行有效整合,逐漸培育和形成企業的核心知識。
3.為隱性知識創造傳播方式。將隱性知識編制成操作規范、管理制度、業務指南和員工手冊等工作文件形式,這樣就可以加快員工隱性知識交流與共享的速度,擴大交流與共享的范圍。
4.為隱性知識創造交流的方式。企業可建立知識庫,內部網以便于員工隱性知識的交流與共享。對難以編碼的員工隱性知識,可建立“尋人數據庫”、“知識地圖”、”專家網絡系統等”,讓員工迅速找到擁有某種隱性知識的人員。企業可將擁有特殊知識與能力的一些人組成各種項目小組、任務小組等這些小組的成員在互動場所中,彼此充分交換想法、經驗,并創造各種新知識。
5.建立學習型組織,為隱性知識創造一個良性循環的成長環境。創建一種鼓勵員工學習的環境,從事制度化學習,使員工在組織學習中面對面的互相交流。
6.激發隱性知識貢獻的積極性。企業應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采取平衡高效的組合激勵措施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如建立“按知識貢獻分配”的物質激勵制度,建立能滿足知識型員工的創造欲、成就欲、尊重欲和自我發展欲的精神激勵制度。
7.營造“共同努力,共同分享成果”的企業文化。建立“自覺合作、自覺交流、自覺共享”的價值觀,促進員工主動交流、共享與創新知識,在企業內創造一種信任、合作和深度匯談的精神,是形成這種文化的關鍵。
三、構建戰略聯盟塑造企業長期競爭優勢
戰略聯盟的核心為“競合”,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在增強聯盟企業總體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并不削弱每個企業的原有核心競爭力,它可以在保持雙方核心競爭力相對獨立的基礎上,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最后達到雙贏的目的。所以,企業通過構建戰略聯盟來學習優勢企業的長處,彌補戰略缺口,這是企業提高長期競爭優勢的新源泉。
1.企業要轉變觀念。首先是競爭觀念的轉變,要從對抗性競爭轉向合作性競爭;其次是擴張觀念的轉變,要從重視積累和重組轉向重視聯盟;第三是戰略聯盟的范圍要由國內轉向全球。
2.聯盟目標要逐漸遞進。主要是在聯盟的功能上,要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轉變,從價格協議、行業標準、品牌營銷等外圍的功能向實實在在的資源互補、研究開發、供求合作、市場進入、風險共擔等演進。在此基礎上,推進聯盟從傳統的功能型組織向新的學習型組織轉變,并將其與自身的核心能力融合連接,提高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3.選擇合適的伙伴。聯盟伙伴的選擇應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目標和能力,同時要有利于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換代的總目標。選擇戰略聯盟伙伴最起碼的要求是誠實、富有創新意識和企業家精神。不能以企業大小來判斷聯盟的合理性,只要企業間有互補性技術和技能,就可以結成戰略聯盟。
4.提升企業文化。不同企業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知識庫,聯盟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學習機會,企業要在聯盟中主動地獲取聯盟知識,因為聯盟的時間總是有限的。所以,企業要有向對方學習的熱情,以自身文化為“基本內核”,消化吸收對方的優質文化為“合理內核”,將它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