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循環經濟已在西方國家走過了30余年的發展歷程。它們在循環經濟發展實踐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給予我國許多現實啟示。
[關鍵詞] 國外 循環經濟 啟示
與知識經濟一樣,循環經濟也是當今世界最新的一種經濟形態與經濟增長模式。就循環經濟的發展歷程看,它最早開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西方國家普遍感覺到匱乏的資源已經嚴重制約了本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又對資源、環境和人們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巨大破壞,為此,必須尋找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以使本國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在長達30多年的循環經濟發展實踐中,西方國家積累了一整套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方式方法。這些方式方法對于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
啟示一:加大新聞輿論的宣傳教育力度,培養全社會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樹立、落實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經過長時期的工業發展,西方國家普遍對原有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經濟增長模式感到非常擔憂,對資源、環境問題愈加重視。目前,在許多西方國家,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公民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非常強烈。反觀我國,在此方面卻有很大的欠缺。如果我國還不及時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那么,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就要面臨嚴峻挑戰。借用西方國家循環經濟的發展經驗,現階段,我國要特別加強對循環經濟的宣傳與報道力度,增強國民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的認識,樹立全民資源節約與環保意識,把循環經濟的發展與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有機結合起來,變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為政府、企業與全民的共同行動。
啟示二:建立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政策保障機制。
當一個國家的國民普遍對循環經濟比較認可并加以接受時,執政者就應順應民意,把民眾的思想上升為國家意志,用法律、規章和制度的形式加以確立下來。西方國家在促進本國循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走的無不是這樣一條道路。借鑒西方國家循環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我國可以通過立法的方式,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循環經濟法律,這不僅有助于政府、企業和國民進一步加深對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認識與理解,而且還可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推行循環經濟方面的義務和職責,明確全社會推行循環經濟的途徑和方向。當前,我國應及時制定《清潔生產促進法》和《循環經濟促進法》;抓緊修改《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節約能源法》;同時,還要抓緊制定、修改和完善其他相關的法律制度。除此之外,還要制定或完善鼓勵支持循環經濟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技術政策、消費政策和稅收政策等。當這些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政策保障機制一旦建立起來后,不管是各級政府,還是企業與個人,都要加以自覺遵守和嚴格履行。
啟示三:積極開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循環經濟實際上就是一種高科技、零排放的經濟,它的發展必須借助科技進步。西方國家循環經濟的發展走的就是這樣一條道路。當前,我國應重點加強對節能技術、節水技術、鏈接技術、新材料技術、生態技術的研究開發,促進技術進步和科技成果的轉化,降低能耗、水耗,實現廢物轉變成資源的鏈接或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可再生資源替代自然資源,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資源節約的整體技術水平;積極采用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大力降低原料、能源的消耗,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盡可能把環境污染物消除在生產過程中;大力發展以循環經濟為基礎的環保產業,加強對“三廢”的綜合利用,充分開發利用再生資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延伸產業鏈,開辟新的生產領域,對無法再次循環利用的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啟示四:探索建立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不同層次的循環經濟模式和體系。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地區與地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相差非常大,目前還不可能找到一個同一層次的循環經濟模式以在全國推廣。借鑒西方國家循環經濟發展經驗,我國應把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工業企業上,選擇典型企業和大型企業進行單個企業的生態工業試點。根據生態效率理念,進行產品生態設計、清潔生產等。選擇一批工業園區,根據工業生態學原理進行生態結構改造,建立廢物交換系統、企業間的閉路循環和生態鏈,以及虛擬生態工業園,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業間的工業代謝和共生關系。通過廢舊物資的再生利用,建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機制,鼓勵公眾參與,實現消費過程中和消費過程后物質和能量的閉路循環。
啟示五:明確政府、企業和公眾個體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借鑒西方國家循環經濟發展經驗,政府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中起著監督、管理、規范和引導的作用,政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資源意識,在全社會樹立循環經濟觀念,建立綠色生產、適度消費、環境友好和資源永續利用的社會公共道德準則;要改革對地方黨政領導的考核辦法,逐步推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政府機關和公務員應當重視綠色消費,優先采購有環境標志認證的產品,優先采購經過清潔生產審計或通過IS014001認證的企業產品。企業和公眾是實施循環經濟的主體,在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和公眾肩負著一定的經濟責任、社會責任與道義責任,他們要按照“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組織生產,進行消費,使循環經濟的優勢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馮之浚:循環經濟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十六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