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對我國近年來出口企業頻繁使用FOB貿易術語現象的分析及可能造成貨運風險因素的說明,提出了避免貨運風險的若干措施。
[關鍵詞] FOB貿易術語 貨運風險 規避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的開展以及國際航運條件和技術的改善,在我國對外達成的出口合同中,FOB的使用率越來越高,排在頻繁使用地各貿易術語的首位。FOB合同基本內容是:賣方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在規定的裝運港將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時通知買方。貨物在裝船時越過船舷,風險即由賣方轉移至買方。買方負責租船訂艙、支付運費、辦理保險,并將船名、船期及時通知賣方。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后的風險、費用、責任等均由買方承擔。
一、外貿企業出于成本控制上的考慮
由于國際運輸市場運力緊張,油價不斷上漲而導致運價頻頻上調,加上各種各樣的附加費,對運輸行業價格的波動,各出口公司難以準確控制和把握,因此外貿企業在掌握運輸主動權的情況下,選擇使用FOB合同更方便其在成本上的控制。因為根據FOB貿易術語的規定,賣方只要將貨交到裝運港的船上就算完成其義務,不會再增加這方面的其他成本,比較明確。另外,賣方不需承擔貨物的運輸和保險費用,萬一出現貨物被騙的情況,賣方的損失也會更小,尤其在目前人民幣匯率升值趨勢較大的情況下,不選擇象CIF、CFR這樣的貿易術語,這樣運費和保險費則由買方承擔,可以避免賣方在人民幣升值時造成的損失。
二、外國班輪公司、貨代企業業務上和服務上的優勢
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的航運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外國的班輪公司貨代企業迅速進入我國航運市場,并與我國本土的航運企業展開了競爭。由于外商往往與外國的班輪公司、貨代企業之間業務往來頻繁,彼此都較了解,有很好合作的歷史淵源,買家認為委托國外的貨運公司,更有把握,更能保障他的利益,便會在談判時努力爭取使用FOB術語。另外,這些跨國的航運公司往往規模龐大,網絡遍及世界各地大小港口,對國際航運市場的價格、需求信息十分了解,加上其提供的服務高效、快捷、信譽良好,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選擇國外的貨運公司。
但是,隨著這些年FOB條件的頻繁使用,出口企業結匯受阻,貨權喪失,甚至錢貨兩空的現象也屢屢出現,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出口方與貨運公司或貨運代理之間的貨運糾紛所致。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過于相信外方或貨代的指令和安排。海上貨物運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經過簽訂合同、簽發提單、履行運輸業務等諸多環節,涉及到承運人、托運人、貨代、船代、船公司、收貨人、海關、銀行等各類主體,還包括裝卸、理貨、可能的轉船等事項,當事人和環節一多,出現風險的概率就增大。如果整個運輸環節由外商掌握,我方只是按指令將貨運到外方指定的裝運港的船上,被動的按照他的程序走,對貨物的裝運和整個流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跡象則較難掌控,缺乏及時發現,容易導致問題的出現。
2.對提單的合法性缺乏審查。買方指定國外的貨運公司進行承運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因而提單由其或其貨代公司簽發。比如:在提單的Consignee(收貨人)一欄,如出口企業輕易接受客戶的要求,將to order of Bank(憑銀行指示)改填為客戶的名字,這樣notify Party(通知方)與consignee(收貨方)都是客戶的名字,這樣客戶就繞過了其提貨必須向銀行贖單的環節,輕易地將貨提走。另外,許多企業對提單的真實性或提單上顯示的承運人合法性一般都不提出質疑,也不對其出具的提單是否具有物權憑證進行論證,如,在海運實務中,由貨運代理簽發的提單(Forwarder’s B/L)很常見,但它是往往只是一個貨物收據,證明貨已發出,在結匯中其作用和地位與承運人船公司或船代所簽收的提單是完全不同的。這些提單上的瑕疵或疏忽對今后的結款收匯埋下了隱患。
3.接受客戶提出的“軟條款”。有些企業為了達成交易,爭取訂單,在對“軟條款”不了解和不知道能否做到的情況下,簽訂合同時輕易接受客戶提出的“軟條款”。“軟條款”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果出口企業難以做到,審證時又未予充分注意并加以改正,最后在信用證議付時往往會遭到銀行的拒付。比如,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在信用證中規定運輸貨物的船只必須具有船級證書,船舶超過一定的年限則被認為不符合要求,忽略了這些就會遭遇單證不符的陷阱,遭銀行退票或拒付。
4.無單放貨和外商欺詐。由于實際航運情況復雜多變,堅持憑單放貨,不僅會給進口商不能提貨無法及時銷售帶來損失,也會給承運人帶來船期損失、增加倉儲費用等。因此,實踐中一些變通做法如無單提貨,即憑保函提貨便隨之出現。但無單放貨程序上的一些疏漏,給不法商人偽造保函,騙取貨物提供了可乘之機。另外,一些不法的進口商有意騙取中國出口方的貨款,利用FOB合同規定的由買方租船訂艙的機會,杜撰國外的貨代或無船承運人到國內進行騙貨,或與一些被指定的國外的貨代或無船承運人進行合謀,在無正本提單或無保函的情況下將貨提走。
5.出口業務不精,輕易選用FOB條件。在目前外貿出口日益面臨競爭和壓力的情況下,有些出口業務員,更多單純地從節約成本上進行考慮,而忽略了最終交易的安全性。不少業務員對各種貿易術語及其外貿的整個流程不夠熟悉精通,面對不同情況與外商談判選擇使用其他貿易術語以減少風險的能力便顯不足。在沒有充分了解國外進口商是否合法存在、資信等級以及國際航運市場的情況下,與其簽訂FOB為貿易條件的出口合同就意味著貨物的運輸權利、運輸方式和承運人的選擇權等均交給了外方,這當中隱藏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綜上原因,國際貿易因受空間、時間、法律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風險性特別大,一旦出口企業的利益受到了侵害,損失往往很難得到挽回或挽回成本巨大。因此,在國際貿易中時刻樹立風險意識,加強外貿各個環節的規范性是減少風險最好的措施。具體來說,應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承運人或貨代的主體資格的確認和調查。在談判中,如外商堅持使用FOB條件并指定船公司、境外貨代或無船承運人安排運輸,我方可以接受知名的船公司。而對外商指定的一般的境外貨代或無船承運人,在不影響交易的情況下,可以委托相應的機構、人員對其資信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調查,掌握該公司的注冊地、注冊資本狀況,公司的業務狀況,之前與他人履約的表現等等基本情況,了解其是否有向我國交通部辦理無船承運人資格的手續,同時要求在我國的貨代或無船承運人出具保函。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①確認國外的貨運公司是否真實存在,這樣可以防止欺詐行為;②即使出現了不法外商的騙貨行為或無單放貨的情況,只要承運人或貨代是真實存在的,至少可以確定責任的主體,存在通過訴訟的方式挽回自己的損失的可能。
(2)嚴格按照交易條件,規范單據的操作流程。根據FOB合同的規定,賣方沒有辦理貨物保險的義務,而是由買主方辦理。而在實際中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即當買方在履約中發現行情對己不利,拒絕接收貨物,就有可能不辦保險,這樣一旦貨物在途中出險就可能導致錢貨兩空。面對這種情況,要嚴格按照FOB交易的條件和要求事先告知買方裝運通知(Shipping Advice),及時催促買方履行相應的義務,嚴格保險條款。另外,針對信用證結算方式中常見的“軟條款”問題,首先要分清其不同的性質,比如有些是當地的銀行設置的特殊的固定格式,只要注意審查,嚴格按照其要求去做即可。比如有些是與產品質量、市場準入等方面有關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則應在產品出口前就應考慮到并做好充分準備。總之,在制作和審查單據時做到單證一致,如若做不到則應及時通知修改以免遭銀行拒付,耽誤結匯。
(3)海運單(Ocean Waybill)與海運提單(簡稱提單)(Ocean B/L )使用的風險控制。海運單是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由承運人提管或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將貨物交付給單證所載明的收貨人的一種不可流通的單證,由于海運單能方便進口人及時提貨,手續簡便,費用節省,在目前國際貿易界中使用非常普遍。其特點是承運人只憑海運單載明的收貨人的提貨或收貨憑條交付貨物,只要該憑條能證明其為運單上指明的收貨人即可。而提單則不同,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具有物權性質,要求承運人必須做到憑全套正本提單放貨,這是賣方據以收回貨款的保證。海運單僅僅是一份貨物運輸合同,只是一種收據,一旦出現問題,不能象提單那樣運用其物權特性使賣方安全放心的對抗買方的違約,穩妥地保障自己的利益。但是,無論使用哪種單據,賣方要做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始終牢牢控制能夠提取貨物的憑證,同時要求承運人嚴格按照賣方的指示操作,發貨時必須憑符合要求的單據,履行必要的手續或程序。
(4)從提單格式內容角度,控制無單放貨的風險。在FOB交易條件中,買方常會要求賣方提交的提單注明買方為托運人(Shipper),而貨物在運輸途中,買方以提單的托運人的名義指示承運人將貨物交給他指定的收貨人。這樣一來,就可能出現無單放貨的現象,如果買方資信好,又有轉售在途貨物的要求,以買方為托運人未嘗不可。但如果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那么在提單中托運人的填寫上就顯得很重要。根據《漢堡規則》的解釋,托運人既可以是將貨物交給承運人的人,也可以是與承運人簽訂海上運輸合同的人。顯然,一般情況下,為避免無單放貨而收不回貨款,應選擇賣方為托運人。另外,在海運實務中,在提單尚未收到,貨物已到達目的港或承運人代理倉庫的現象比較普遍,為減少船舶滯貿或減少倉儲費用,出口方也可以要求貨代企業簽發在目的港放貨的保函,以避免無單放貨。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進一步放開,更多的企業將進入外貿領域,企業在選擇國際貿易術語,特別是使用目前最為普遍的FOB貿易術語時,應嚴格按照《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對FOB條款的規定和解釋來簽訂和履行合同,對在買方租船訂艙時可能帶來的貨運上的風險有充分的認識并予以足夠的重視,最大限度減少風險。
參考文獻:
[1]李學蘭 李 丹:承運人及其代理人對無單放貨行為的責任分擔問題[J].國際商務研究,2004,<6>:39~42
[2]郭 峰:“有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的幾個法律問題”.中國涉外商事審判網,2003年2月28日
[3]邢海寶:海商提單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