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圖書物流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現代圖書物流的對策,即樹立現代物流理念,完善圖書物流法制、標準建設,構建圖書配送流暢的第三方物流系統,構建圖書信息流暢的技術平臺,培養高素質的圖書物流人才。
[關鍵詞] 圖書物流 問題 對策
現代物流被稱為“經濟領域的黑大陸”和“第三利潤源”,是當今社會的支柱產業之一。圖書物流作為現代物流的一部分,在出版發行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現圖書物流現代化,是提高我國出版業經濟效益、實現社會效益、降低流通成本的主要途徑。因而,廓清我國圖書物流的現狀,理清圖書物流存在的問題,提出圖書物流建設的對策,并進而促進圖書物流的健康發展,顯得尤為必要。
一、圖書物流存在的問題
概而言之,我國圖書物流建設中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1.現代圖書物流理念尚未確立,相應的法律、標準還不健全
圖書物流業健康發展所需的文化制度環境尚未建立。表現在:相應的核心理念尚未確立,“物流意味著安全、經濟、準時,物流業標準化、集成化、網絡化地發展,為整個知識經濟體系運行創造良好的社會基礎”等理念不夠深入人心。相應的法律不夠健全,比如,我國物流企業融資制度、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產權轉讓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著問題。相應的標準還未完善,圖書物流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不高。
2.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各自為政,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大圖書物流系統尚未形成
受傳統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出版發行業從采購到銷售一系列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自營完成,這種物流活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遲了現代圖書物流服務的發展。同時,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模式,導致大量物流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各種區域性、規模化的物流中心建設發展十分緩慢。此外,行業和地方保護措施,致使圖書物流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割據局面。
3.圖書物流領域信息流通不暢,信息化基礎平臺建設有待加強
縱觀我國圖書物流業,從硬件建設而言,其技術裝備水平較低低,生產效率不高,服務水平較差。從軟件建設而言,專門開發的物流管理系統還未得到普遍使用,尚未實現物流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資源共享。
4.圖書物流人才匱乏
圖書物流行業中,專業人才奇缺,制約了我國圖書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削弱了我國圖書物流業的競爭力。
二、圖書物流建設對策
1.理念引領:樹立現代物流理念
現代物流的魅力在于它的核心理念,它把整個社會看作一個物流運行系統,用信息系統來整合對顧客、出版商、物流公司、區域分銷商、零售商之間的管理,讓物的流動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經濟性,消除物流過程中的價值浪費,讓參與者人人受益,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競爭力,抵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盲目競爭,調節滯后的制度性缺陷。在這種理念下,每個圖書物流結點都相互聯系,從而結成一個物流網;每個結點上的圖書都按照區域、屬性和服務對象在不同的方向得到集成;每個結點上的圖書都可以按照顧客的要求,準時運送到相應的物流結點,在集成和配送過程中實現價值最大、效益最優。
在現代物流理念統領下構建圖書物流系統,就是要以信息論、系統論、優化論、運籌學為理論指導,實現圖書物流系統目標系統化、功能集中化、組織網絡化、手段現代化、服務系列化、作業規范化、經營市場化、效益最大化。
2.制度規范:完善法制、標準建設
按照國際慣例,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統一的圖書物流法規,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由政府、出版社、圖書物流企業共同制定統一標準,與國際接軌;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物流標準是圖書物流發展的基礎。物流標準包括硬件標準和軟件標準。硬件標準是指物流運作過程中的相關機具、工具的標準及配套標準,從一個作業程序轉向另一個作業程序的銜接標準,物流倉庫、堆場、貨架的規格標準、建設標準,信息系統硬件配置的標準等;軟件標準是指物流信息系統的代碼、文件格式、接口標準,物流管理、操作規程標準等。政府要承擔起建立圖書物流標準的責任。一方面,要在圖書物流用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方面做好基礎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標準化工作的協調和組織工作,對國家已經頒布的各種相關標準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吐故納新。
3.系統支持:構建圖書配送流暢的大物流系統
長期以來,我國圖書物流業主要采用自營物流配送模式,這與現代物流的專業化分工是背道而馳的。大力推進圖書物流的外包服務,發展專業的第三方圖書物流業,是我國圖書物流今后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物流業的運營模式,一般有三種:一是自營物流配送模式,二是合作配送模式,三是第三方物流,即由物流勞務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服務的物流運作模式,是專業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自營物流配送模式需要企業擁有雄厚的實力和龐大的網絡,我國具備這種條件的企業不多;合作配送需要雙方業務的同質性和權責的一致性,這種模式也不太適合我國企業的發展。鑒于我國企業的規模和實力,選擇第三方物流是最經濟的。“通過與第三方圖書物流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大大減輕配貨工作量,壓縮配貨成本,尋求壓縮庫存和降低商品缺貨率的最佳點,最終實現生產、物流、銷售一體化,達到雙贏的目的。”
我國圖書物流正從傳統儲運向現代物流轉變,因而,作為初創階段,可以在大中城市,采取與出版社共建的方式,建立區域性的圖書物流中心,使得區域性的物流中心成為出版商的存貨商、分銷商、代理商。
4.技術支撐:構建圖書信息流暢的技術平臺
構建圖書物流技術平臺的目的是實現圖書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這包括構建相應的硬件平臺和軟件平臺。
(1)硬件平臺。大而言之,國家應繼續加強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加快主要道路的改造和江河的治理。具體言之,要加強圖書物流的信息化、網絡化硬件平臺建設。比如,圖書物流配送中心的設備建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即自動揀選系統、分揀系統、報件分揀系統。
(2)軟件平臺。 軟件平臺建設主要是圖書物流管理系統建設。現代圖書物流管理系統要以國際先進的物流理論為指導,從業務流程整合入手,采用Internet,Intranet,大型分布式數據庫技術,以及條碼技術,GIS和GPS等現代電子息技術,實現信息采集、存儲、識別和執行的自動化。系統組成一般有:運輸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客戶管理信息系統,貨物報關管理信息系統,運輸(配送)管理信息系統,倉儲管理信息系統等。
5.人才保證:培養高素質的圖書物流人才
圖書物流水平的高低取決于高素質的圖書物流人才。我國對流通基礎理論的研究、特別是物流問題的研究嚴重滯后,專業人才嚴重匱乏。在教育部公布的學科設置上,不僅沒有研究流通基礎理論和實務的學科,而且將已有的商業經濟學科也取消了;十幾所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也被取消。市場急需的物流人才從何而來。國家應設置專門研究流通理論的學科,恢復商業經濟專業和物流專業。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具有跨學科綜合能力的專業人才。另外,還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術,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促進我國圖書物流研究和物流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 玲:關于我國書業物流系統改革的思考[J].中國出版,1999(4):14~15
[2]陳方建:中國圖書物流:從傳統儲運向現代物流轉變[J].物流技術,2006(11):103~105
[3]林自葵 汝宜紅 鄭 凱:我國圖書物流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圖書情報知識,2004(8):45~47
[4]吳東育:我國圖書業電子商務發展與現代圖書物流配送[J].商場現代化,2006(3)(中旬刊):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