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應收賬款是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正確運用賒銷,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顯得非常重要。企業應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并與銷售、財務部門對應收賬款進行發生監控、跟蹤服務和回饋分析,并由內部審計部門進行監督管理。對于存在的逾期應收賬款,企業應成立專門機構進行催討,并積極尋找債務重組、出售債權的可能,爭取及時收回債權。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安全、有效的管理應收賬款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條件。
[關鍵詞] 應收賬款 原因 對策
一、應收賬款產生的原因
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由于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的比重較小,不存在管理難的問題,也不會列入管理的重點。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發展得很快,商業信用廣泛推行,企業應收賬款占用額越來越大,收款也變得越來越難。
1.商業競爭
這是發生應收賬款的主要原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有存在公平、激烈的商業競爭。競爭機制的作用迫使企業以各種手段擴大銷售。除了依靠產品質量、價格、售后服務、廣告等之外,賒銷也是擴大銷售的手段之一。如果同等的產品價格、類似的質量水平、一樣的售后服務,實行賒銷的產品或商品的銷售額將大于現金銷售的產品或商品的銷售額。這是因為顧客將從賒銷中得取好處。由于擴大銷售的競爭需要,企業不得不以賒銷或其他優惠的方式招攬顧客,于是就產生了應收賬款。由于競爭引起的應收賬款是一種商業信用。
2.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
商品成交的時間和收到貨款的時間經常不一致,這也導致了應收賬款。就一般批發和大型生產企業來講,發貨的時間和收到貨款的時間往往不同,因為貨款結算需要時間。結算手段越落后,結算所需時間越長,銷售企業只能承認這種現實并承擔由此引起的資金墊支。
3.企業自身管理水平低下
我國企業管理者普遍只重銷售而忽視包括應收賬款在內的內部管理,缺乏有效的應收賬款清理措施,造成了核算和銷售的脫節,造成應收賬款賬齡老化, 導致應收賬款逐年增加,影響企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4.制度體制缺位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監督機制不健全。有些企業對領導應收賬款未能給予充分的重視,只把工作重點放在了銷售額、市場占有率以及利潤上,忽視了內部管理控制。企業缺乏嚴密的賒銷內部控制制度。嚴密的賒銷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把應收賬款控制在一定限度內,減少壞賬損失,防止銷售人員徇私舞弊的重要措施。它包括賒銷審批、及時完整記賬、定期對賬和超期催收。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出現賒銷合同不嚴謹,合同、合約、審批手續等資料散落、遺失等現象,造成企業的應收賬款不能如期收回。
二、應收賬款帶來的后果
隨著應收賬款的逐步增多,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耗費的開支增大,增加了管理成本。應收賬款久拖不決會給企業帶來很多不良后果,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轉,導致自身蒙受風險和損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導致企業的利潤虛增,增加了企業利息支出,影響了企業經濟效益,這將成為制約企業提高經濟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造成資金結構極不合理,嚴重影響了企業經營資金的正常周轉和使用,這已經成為當前企業流動資金周轉緩慢,借款使用效能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造成企業資產不實,增加了壞賬的風險。應收賬款引發的投資風險,往往讓投資者措手不及。2005年12月29日,四川長虹公告稱,由于計劃對APEX巨額應收賬款計提大額壞賬準備、對南方證券委托理財款計提大額減值準備,公司2005年將面臨重大虧損。類似的案例在當前滬深股市上并不鮮見。實際上應收款帶來的投資風險并不是在一夕之間積聚。事發之前,往往有跡可尋。APEX所欠的應收賬款占四川長虹2005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已高達50.42%,收入和盈利的真實性本身已存在極大的隱患。從上市公司目前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在信用管理和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同國際做法還有差距。良好的信用管理和應收賬款管理會強化企業對未來市場的應變能力,降低流動資產的風險,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制定公司策略和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上市公司被“應收款項”拖垮,以致掉入陷阱、一蹶不振的例子很多。典型的如PT水仙和PT粵金曼的退市及ST猴王的破產之險都是“應收款項”惹的禍。由于這些企業大比例壞賬準備的提取看似防范了財務風險,但起隱瞞了占用資金的數額,如PT粵金曼“應收款項”的膨脹就是個教訓,該公司對大股東和關聯企業的應收款計提了近10億元的壞賬準備,較其總資產還要高。從2001年中報中不難看出,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對應收款項的信息披露遮遮掩掩,甚至采取隱瞞的手法,不愿意讓投資者知道。這種隱瞞的做法,很容易使中小投資者一不留神就掉進了應收款項的陷阱。
三、應收賬款管理的對策
以下從三個方面闡述加強應收賬款的對策:
1.應收賬款的防范機制
建立專門的信用管理機構,對賒銷進行管理。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必須特定的部門或組織才能完成。企業對賒銷的信用管理需要專業人員大量的調查、分析和專業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設立企業獨立的信用管理職能部門是非常必要的。還應健全考核系統。應制定應收款項考核指標,既要設置絕對數指標(如本期計提壞賬準備數),也要設置相對數指標(如應收賬款周轉率)。這些指標要納入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其考核結果與經營者及員工的經濟利益掛鉤,促使全體員工關心應收款項的清收情況,把壞賬損失降到最低點。對造成逾期未收響應收款項的責任人可分別采取限期收款、停職催款、收款發薪等措施,明確清收責任。
2.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主要從如下幾方面來完善:(1)健全的審批制度。企業發生的每一項銷售和收款業務,都應經過嚴格的審批,在審批確認后,才能作為應收賬款入賬,以防止不必要的應收賬款的增加。(2)加強應收賬款日常動態狀況的傳遞與報送。應收款項發生后,企業財會部門應每間隔一定的時間以文書、表格形式向有關的業務部門、責任經辦人員、企業領導傳遞應收款項的動態信息,最好是一月一次甚至更短,督促和提示上述有關人員及部門催收,而對逾期未結清的應收款項則通報的時間應更短。(3)保持管理信息暢通,避免信息失真。企業一般應建立應收賬款情況月報制度。定期對應收賬款進行賬齡分析,如賬齡超過30天的,企業的財務主管應進行分析研究,對不同欠款單位落實具體的催款策略。(4)制定往來款項對賬制度。根據應收賬款的特點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往來款項對賬制度,并嚴格執行。(5)采取有效的催收手段。對超過約定期限尚未收回的應收款項,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采取如下清收方法:第一,委托討債公司去討債;第二,向法院起訴要求債務人償還債務;第三,從債務人那里取得一定的有價值的貨物,折價抵償其債務;第四,爭取債轉股,將應收款項轉為對債務人的投資。
3.強化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
企業要對應收賬款的運行狀況進行經常性分析、控制,及時發現問題,提前采取對策,防止惡化。
(1)實施應收賬款的追蹤分析。應收賬款一旦形成,企業就必須考慮如何按期足額收回的問題。這樣,賒銷企業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對該項應收賬款的運行過程進行追蹤分析,重點要放在賒銷商品的變現方面。企業要對賒購者的信用質量、償付能力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客戶現金的持有量與調劑程度能否滿足兌現的需要。應將那些掛賬金額大、信用質量差的客戶的欠款作為考察的重點,以防患于未然。
(2)認真對待應收賬款的賬齡。一般而言,客戶逾期拖欠賬款時間越長,賬款催收的難度越大,成為壞賬損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業必須要做好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密切注意應收賬款的回收進度和出現的變化。在應收賬款的賬齡結構分析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把過期債權款項納入工作重點,研究調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應收賬款的收現效率。對尚未到期的應收賬款,也不能放松監督,以防發生新的拖欠。
(3)滿足應收賬款收現保證率。企業為了當期必要的現金支出,必須要取得與之相匹配的現金流入總額。企業既定會計期間預期現金支付額扣出同期穩定可靠的現金流入額(包括可隨時支取的銀行貸款、短期證券變現凈額等)后的差額,就非要通過應收賬款的有效收現才能得以保證最低現金需求。
(4)建立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制度。不管怎樣嚴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著商業信用行為,壞賬損失的發生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業要遵循重要性和謹慎性原則,對壞賬損失的可能性預先進行估計,積極建立彌補壞賬損失的準備制度。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應收賬款可以計提壞賬準備金。企業要按照期末應收賬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補償因債務人破產或死亡,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已無法收回的壞賬損失,以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關于建立健全企業應收款管理制度的通知》財企[2002]513號
[2]張津京 邱素琴:“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對策” 《河北財會》2002年
[3]許文珍:“分析應收賬款管理” 《稅收與企業》2002年第5期
[4]王 強:“如何建立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財會通訊》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