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在中非貿易額逐年攀升的基礎上,我國對非洲各國的投資力度不斷擴大,在投資規模、投資結構上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面對新世紀中非經貿合作的良好前景,必須以企業為先鋒,以政府為后盾,在投資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把中非經貿合作推向新的高潮。
[關鍵詞] 對非投資 合作 策略
2006年是中非開啟外交關系50周年。年初,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提出建立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4月和6月,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相繼訪問非洲10國,極大地推動了中非友好合作關系發展;11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召開,成為中非關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在中國政府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的背景下,非洲正日益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熱點。
一、中國對非投資的現狀與特征分析
中非經貿關系近年來得以迅猛發展。目前,中國已超過英國,成為繼美國和法國之后,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已同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同40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貿易協定》,與35個國家建立了雙邊經貿混(聯)委會機制,同28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雙邊鼓勵和保障投資協定》。
1.雙邊友好的政治關系為雙方合作提供保障
加強和非洲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不斷在國際事務和政治領域加強團結與合作,中國政府支持非洲國家的主權領土的完整,尊重非洲國家的民族尊嚴并支持非洲國家平等參與國際事務,使得中非之間的政治互信更加鞏固。
2.對非投資步伐不斷加快,投資前景廣闊
近年來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的步伐大大加快。截至2005年底,中國累計對非投資額達62.7億美元。據初步統計,2006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3.7億美元。中方投資項目分布在49個非洲國家,涉及貿易、生產加工、資源開發、交通運輸、農業及農產品綜合開發等多個領域。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促進了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增加了當地的就業機會,帶去了適合非洲國家的技術,增強了非洲國家自主建設的能力,受到普遍歡迎。
與此同時,我國近年來的對非洲的投資規模與我國對非友好關系的發展是極不對稱的,中國對非洲投資的發展有著相當廣闊的空間。
2003年~2005年,全球流入非洲的外國投資分別為185.17、171.99、306.72億美元,同時,我國對非洲的直接投資分別是0.75、3.17、3.92億美元,由此看出,盡管中國對非洲的投資近年來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在中國對外投資總額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也只不過是3%,而在流入非洲的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中所占比例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二、制約中國對非投資的主要因素
1.投資環境限制
從投資環境上分析,非洲大陸總體趨向穩定,但是局部地區政局比較動蕩,政策相對多變,民族、宗教、地區矛盾錯綜復雜,經濟發展落后,市場狹小分散,基礎實施和金融環境較差,人力資源素質很低。經濟改革的步伐特別是私有化進程遠遠落后于拉美和東歐等發展中國家,不少非洲國家并沒有專門的針對外國投資的法律,而是體現在相關的法令之中。綜合這些因素使得非洲成為世界上投資風險最高的地區。
2.面臨其他國家的挑戰和競爭
非洲現在得到的關注是空前的。歐美等發達國家開始普遍重視對非發展政策,對非關系重點由政治轉化為經濟,由援助轉化為投資和貿易。第15屆非洲經濟高峰會議發出了積極的信號,這項由英國首相布萊爾牽頭制定的計劃旨在讓西方發達國家每年給非洲提供250億美元甚至更多,幫助非洲實現一系列的振興計劃。不僅是英國,歐盟、加拿大、日本等都已在各自的財政政策上體現出對非洲的支持。中國對非投資面臨著其他國家的強烈競爭。
3.部分西方國家的無端阻撓
隨著中非經貿關系的加深,在某種程度上觸動了西方國家的既得利益。一些西方輿論利用中非貿易爭端,將經濟問題片面放大和政治化,其深層意圖在于阻撓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市場與歐美企業競爭。最近兩年,一些非洲國家與中國的貿易爭端有增長之勢,成為部分西方國家制造“中國威脅論”的口實,如廉價商品出口沖擊非洲國家市場問題,環境問題、勞工權利問題等。
三、促進中非投資合作的策略分析
1.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和作用
(1)加強政府對企業的引導力度
鼓勵和引導中國優勢的產業到非洲國家進行投資,特別是鼓勵民營企業去非洲投資,完善公共商務信息制度,全方位地傳播非洲投資信息,幫助企業解決對非洲國家投資環境不熟悉等問題。積極溝通政府和金融機構與中小型企業之間的聯系,提高中非發展基金的運作效率,鼓勵企業到中非經濟貿易區開展商務活動。
(2)促進改善投資環境,保護中國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在促進非洲國家逐步完善投資環境方面做出努力,以保證我國企業在非洲投資能夠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減少在非投資的負擔,提高中國企業的競爭實力。
(3)完善對企業投資非洲的金融支持和保障體系
建立非洲地區投資的風險補償機制,進一步改善我國對投資非洲的金融服務,為企業融資創造寬松、便利、靈活的環境,鼓勵投資企業把政策性資金、商業貸款和國際金融機構資金結合起來使用。
(4)積極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
充分發揮境外中資企業商會和投資貿易中心的作用。利用已經成立的中非民間商會、中國—非洲聯合工商會等,鼓勵中介機構發揮在促進中非貿易和投資領域的作用。
(5)以文化交流促進中非投資合作
通過開展互派留學生、教師和文藝演出團體、辦藝術展覽、對非人力資源培訓、醫療衛生服務等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互相借鑒,促進投資合作。截止2005年底,中國與非洲各國共簽訂了65個文化協定,已執行文化交流計劃151個。但是,這遠遠不夠,還需要更進一步加強。
2.抓住機遇,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投資合作
(1)深化能源合作
中非之間能源合作市場空間巨大,經濟效益理想,可以列為首選項目。非洲油氣、礦產資源豐富,開采成本總體較低。加強與非洲國家的能源合作特別是油氣資源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企業可以在非洲參與能源開發時涉足管道網線建設、煉油廠、風險勘探、提高采收率等多個領域,形成上下游一體化投資。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開展資源和能源的開采及加工合作,不僅幫助非洲國家將資源優勢變成發展優勢,同時緩解國內能源的短缺問題。
(2)加大企業在非洲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
非洲地區的承包市場潛力較大,主要集中在交通,電力和通訊設施的建設上,工業項目也逐步增多。過去數十年間,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已經在非洲建立了良好的聲譽,為中國企業帶來更多投資機會。2006年,中國企業在非洲完成承包勞務營業額95億美元。中國對非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筑、石化、電力、交通運輸、通訊、水利、冶金、鐵路等領域。中方企業參與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提供了優秀的工程質量,而且降低了造價,增加了就業,帶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3)開拓新的投資領域,擴展投資項目
化工領域:主要可以集中在如塑料制品、日化用品、輪胎等行業。非洲塑料制品方面比較落后,產品通常從歐美進口。我國在塑料制品的生產方面優勢明顯,相關企業可以在當地建小型的塑料制品廠,投資小,見效快。非洲日化用品市場的年增長率達到30%。而中國日化用品在非洲的市場占有率還非常低,有待進一步開發。
農業產業開發:非洲農業產業普遍發展落后,擁有巨大的投資機會和需求。除了傳統農業外,中國的高科技農業技術在非洲有廣闊市場,擁有大量適合非洲大陸的生物農業技術,如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發研究的抗病蟲轉基因棉花、小麥、水稻、馬鈴薯、玉米、西紅柿等,都非常適合非洲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如果將中國的生物農業技術引進非洲,將非常有助于非洲國家增加糧食產量,緩解饑餓、貧困和環境惡化等問題。
制造業:非洲國家的工業制成品主要依賴從國外進口。制造業產值在GDP中比例較低,例如,南非是非洲制造業相對發達的國家,但其制造業產值也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2004年)。可以選擇將中國國內某些產能過剩、能耗高但同時又是不少非洲國家急需的制造業部門向非洲轉移,不僅可以延長眾多中國產品的生命周期,降低生產成本,解決資源短缺問題,同時也有助于非洲制造業自身的發展,特別是能創造不少就業機會。
高新技術產業:非洲國家希望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來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互聯網和移動電話技術在非洲大陸的迅猛擴張就是最明顯的例證。我國在微電子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超導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中已經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如2004年5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長城工業總公司在尼日利亞宇航局關于發射通信衛星的國際招標中取代歐美多家公司一舉中標,這是中國首次用自己研制的火箭和衛星向國際用戶提供在軌交付服務。中國企業在電信網絡運營方面更是擁有相對成熟的產品、技術和服務能力,一些企業已經在非洲站穩了腳跟,并正在雄心勃勃地擴展市場。
醫藥產業:非洲是各種流行性疾病多發地區,非洲國家非常關注醫藥產業的發展,歡迎在醫藥產業領域的投資。例如瘧疾是為害非洲甚廣的一種疾病,近年來非洲抗瘧藥市場每年的營銷額高達200億美元。中國的傳統中醫藥對艾滋病和瘧疾等疾病的療效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的認可。從中草藥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從重慶酉陽縣采購了約30噸的青蒿素類抗瘧藥,價值約3億元人民幣。中國還是全世界少有的幾個擁有人工種植青蒿技術的國家,如果將這種技術引入非洲,不僅可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必然會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進入21世紀,以中非合作論壇為標志,中非經貿關系進入了全面快速穩定發展的新階段。中非投資合作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應該抓住機遇,揚長避短,積極加大對非投資力度,促進我國同非洲各國經濟貿易的快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洛林 李向陽:世界經濟黃皮書 2004年~2005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鄒曉兵:中非經貿合作前景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4.11
[3]項 瑩 蔡芳芳:擴大對非洲直接投資的策略選擇[J].國際經濟合作, 2006.7
[4]陳 蕾:中國企業投資非洲進入黃金期[J].中國投資,2006.1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