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江頭古村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獨特的旅游資源。本人在深入調查江頭村古村落的旅游資源基礎上,對傳統古村落的價值特征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開發江頭村旅游資源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江頭村古村落 開發價值 開發建議
江頭古村落位于距桂林市區僅32公里的靈川縣九屋鎮江頭村,是靈川旅游西線要重點開發的一個景區。江頭村為北宋著名文學家、理學家、哲學家周敦頤的后輩于明朝在江頭村繁衍生息而逐步形成。江頭村稱謂較多,“科舉仕宦村”、“才子村”、“清官村”、“歷史名人周敦頤愛蓮文化名村”、“歷史文化名村”、“最佳古村落”都是對它的極好的概括。據有關專家、教授到村考證,一致認為江頭古民居擁有古居房宇建筑工藝技巧第一、歷史文化遺跡第一、知名人士第一、鏤花種類第一、“五代知縣”第一等廣西村級桂冠。為了對民居群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本文在實地調查工作的前提下,對江頭村古村落的開發利用進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江頭古村落旅游資源價值與特色
作為廣西境內桂北地區在明清時期形成的民居祠堂、牌坊、巷道、墓葬等建筑群的典型代表,江頭古民居1992年已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中外旅游品牌推廣峰會評為“中國最具旅游價值古村落”,2006年,由于保存了完整統一的歷史風貌,價值較高而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該村的“愛蓮文化”被自治區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獨特的魅力和珍貴的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歷史文化悠久,價值較高
據江頭村族譜記載,始祖周秀旺從湖南宦游粵西,最先寄居桂林府龍勝縣牛頭寨,后來于公元1386年才決定定居九屋鎮。始祖們因是周敦頤的后輩,深感繼承周敦頤文化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周敦頤以儒家思想為基本立場,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有用成分來豐富發展儒家學說,創作了《太極圖說》等理學著作;同時,在古代眾多的詠蓮詩詞中,周敦頤的《愛蓮說》是最能概括蓮的品性和文人的人生追求的作品。在江頭村古民居內,八卦、蓮花處處可見,各不相同。家家堂屋神龕頂部中間都有陰陽太極圖。周敦頤的愛蓮文化、理學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江頭村作為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古村落之一, 其古民居建筑群是目前廣西發現的唯一的明中晚期、清中晚期古民居建筑群,也是目前廣西發現的明清文化底蘊最為豐富的古民居建筑群。現存建筑中(不包括新區),明、清、民國時期建筑各占一定的的比例。典型民居有:太史第、五代五知縣、救命大夫周冠之家、繡花樓、武魁、千年明朝古居等等。村內還保存有反映村落歷史文化的眾多文物古跡, 現存的有:古幣、碑林、牌匾、誥封碑、古石缸、古獅、公子床、古床、古書、書柜、寫字臺、硯臺、字畫、楹聯、宗譜等。可以說,江頭村是研究明清民居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寶貴資源,為學者研究理學文化在嶺南地區的傳播以及明清時期該地區的人口遷移等提供了一個生動的個案。
2.建筑規模宏大,科學性極強
江頭村古建筑群建筑類型豐富,有古殿、古亭、塔、占橋、古牌坊,還有祠堂、古屋、墓葬、古閣、古樓、廟宇、古巷、古道、古井、古碑等。現有民居180余座620多間磚瓦結構民居,古民居約占其中的六成,計有明代40余座,清代60余座, 這些民居連接成遍,又各具時代特色,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完整性,可謂建筑規模宏大,能給游人極大的視覺吸引力。
江頭村古時的村民已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如他們防火險意識很強。雖然左右鄰居的院落與院落相聯通,但院落與院落間都建有“風火墻”相隔。風火墻功能多樣:墻體內外都是火磚,具有保溫、隔熱、隔火的性能,可防止一家起火全村遭殃的悲劇發生。另外,風火墻高出屋脊,又可防止大風吹走屋瓦。
3.藝術價值高
全村古建筑和古物的雕刻,使用的種類有木雕、石雕、磚雕,三雕藝術齊全并且三雕藝術在江頭村古建筑群中完美地融合。雕刻造型多樣,光各種鏤花就有歷史人物、花卉、樹木、竹子、果實、畜禽、飛鳥、野獸、昆蟲等20多個類屬,共500多種。雕刻工藝精湛,造詣深邃,被古建筑專家譽為“中南鏤花第一村”。
因江頭村古村落建筑裝飾藝術豐富精美,在視覺效果上對游客造成了強烈的震撼和感染,藝術價值極高。
4.商業氣息不濃,真實性高
隨著旅游者的逐年增多,江頭村來自外部的影響日漸加大,許多年輕人涌入城市。旅游者的思想、行為等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江頭村村民。傳統結構的古民居四周出現了極少數貼滿了瓷磚的現代樓房。這樣,使得原來古樸、典雅、和諧的一個完美的整體受到了小小的破壞。但是,絕大部分江頭村村民目前仍居住在他們祖輩們留下的這塊風水寶地中,傳統的鄰里結構并沒有多少改變。村里仍傳承了體現地方特色的風俗節慶活動如姑娘節,傳統的生活器皿、生活習俗、娛樂方式也沒有滲入過多的現代符號,商業氣息不濃,真實性極高。
5.規劃布局獨特,自然環境天人合一
江頭村始祖在擇地定居時就充分考慮了村落周邊的山、水、田園、道路、古樹的布局。江頭村西高東低,西面靠山,東面開闊,村落的布局順地勢采用坐西向東的布局,西面是居住區,東西的開闊地是耕作區。村落北面是景色秀麗的黃家坡,南面是九仙山,西靠五指界,東臨筆架山。村的東部有護龍河、龍頸河、東江河三條河流分三層穿過,從選址看是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這種優美的自然形勢正是風水學家們所稱道的。江頭村村落建在中間寬、兩邊狹窄的吉地,而護龍河又緊貼村東而過。古代視水為財富,其意為借北水南行,會保佑全村大吉大發。在護龍河出村口處村民又建護龍橋,意在留住吉祥和富貴。
古村落內部布局也比較獨特,村子中央有一條巷道,名字叫做“迷宮”。 狹窄的“迷宮”形成一連串的“之”字形,每一個“之”字形都會對著一扇門,能看到的只是巷道兩邊的只有門沒有窗戶的屋子。生人到此,不知從何處走出去,到處是門,到處是短彎,還有隱藏的地道,故進入此巷子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據說此獨特的“迷宮”巷道是專為防止小偷而專門設計的,體現了較高的規劃藝術和較高的科學價值。
江頭村古村落生態環境天人合一,村落綠樹成蔭, 周邊的山、水、田園、道路、古樹自然地已成為古民居建筑群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恬靜的田園景象尤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園。
二、江頭古村落旅游資源保護性開發思路
1.開發定位
根據近幾年桂林市、江頭村旅游市場需求的情況及江頭村古村落旅游資源的特色,筆者認為可以將江頭村古村落的旅游開發定性為: 以江頭村古民居為中心,重點展現原汁原味的儒家愛蓮理學文化。以周圍優美的田園風光為依托,把鄉間郊野農家活動及民俗活動打出特色。在大桂林旅游圈帶動下,用吳莊果園和金山院風光為兩翼加以輔佐,把江頭村發展成為集訪古觀光旅游、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為一體的自治區級乃至國家級歷史文化旅游景區。
其市場定位為: 立足以桂林市為中心,放眼廣西省,積極發展歐美和日本市場。以桂林市民及歐美和日本游客為主體,開展觀光旅游、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旅游。
2.旅游開發建議
江頭古村落可根據資源情況劃分功能區來開發,建議劃為古民居觀光區、游客參與性農藝觀光區二個功能區。具體旅游開發建議如下:
(1)加強區域合作
有關部門應采取措施,扶持江頭村突破屏弊,使江頭村旅游進入全省、全市的旅游圈。特別應將江頭村與桂林、興安等周邊地區的景點聯系起來,雙方建立起密切的業務聯系和互動關系。以已有知名度的“舊”景點帶江頭村這個“新”景點,走共同發展的道路。
(2)充實旅游產品內涵
開發江頭旅游資源必須以某一特定的市場區域或特定的旅游消費群體為前提。由于其對桂林市及桂林境外市場有很強的依賴性,江頭村應重點對桂林市的海內外旅游者進行市場分析,區分不同層次市場的需求度,開發出高、中、低檔的旅游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旅游者的需求。這是充實旅游產品內涵的一個前提。
要全力構建愛蓮文化、科第文化氛圍。江頭村從明清以來就大興科舉教育,辦義學、設私塾。據不完全統計,江頭村周氏家族歷代以來出仕的有168人,有父子進士,三代庶吉士,一家五代五知縣,一家兩代進士、三代都翰林。而且周氏家族歷代出仕的官員基本秉承愛蓮家風,為官清正廉潔,許多人寫有專著。建議江頭村在愛蓮家祠重現古時私塾的教學場所和場景,定時表演學生認真學習,教師認真授課的一幕。同時,各戶村民可根據家庭歷史情況,有選擇地重現明清時“官場”,讓游客體驗親自當上古時各品級官員的滋味。還可根據市場的需求,把先人的專著、為官時的朝服、簪笏、手批、硯臺等遺物仿制做成系列旅游商品,在各家各戶買賣。
(3)開辟休閑體驗農業旅游產品,發展鄉村旅游輔佐訪古觀光旅游
在開發中應把視野放開闊,把開發的范圍進一步擴大。不要緊緊盯在江頭古建筑群的開發上, 還要放在村落四面景色秀麗的田園景象上,突出江頭村訪古觀光旅游加鄉村旅游的特色。通過實施差異化特色包裝,江頭可以為桂林旅游加入新鮮內容,它也更容易與桂林有關山水風光景點組合成旅游線路。
建議修建松林至牌坊的通道及木結構風雨橋,使江頭村田園風光、古牌坊古樹古塔與古民居連通成一體,擴大江頭村旅游參觀面和滯留時間。
建議開辟專門面向游客的“試驗田”,讓游客使用農具,進行田間作業,體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間生活,全方位感受體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園的農家情趣。
建議利用圩日。在前往江頭途中,游客會先后經過潭下鎮和九屋鎮。這兩個鎮的圩在整個大桂林都是極有名的,其中 潭下鎮是桂北四大圩鎮之一。早在民國二十一年,史書就記載說“潭下圩較繁盛,買賣以竹木紙張為大宗”。“每期趁圩者有二三千人次”。 九屋圩“趁圩者各有千人”。如今潭下鎮和九屋鎮更加繁榮,趕圩的民俗延續不變,九屋鎮是逢3、6、9成圩,潭下鎮逢2、5、8成圩。每逢圩日,商販、村民云集,熱鬧非凡。新鮮的瓜果蔬菜、各種各樣的土特產品和商品應有盡有。如加以利用,游客定能在此找到一種鄉村生活的樂趣。
(4)發展美食旅游
江頭村傳統美食較多,應重點推出“江頭粽”、“江頭圓子”、“周氏豆醬”、“正宗靈川狗肉”等民間傳統美食,特別是“靈川狗肉”。靈川狗肉在區內外享有盛名,多次獲得全國、區市縣名菜稱號, 2003年度又獲得中國廚師節“中國名菜”金獎,它本身就是靈川的一個品牌,有很好的市場號召力。依托品牌發展還不能忘了桂林旅游美食節。桂林旅游美食節自2000年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屆,經過幾年的精心培育已成為桂林乃至全區著名的旅游節慶品牌活動。可適當依托這個品牌發展江頭美食旅游,如可在九屋鎮設立桂林旅游美食節分會場,大力推出江頭民間傳統美食。
(5)挖掘江頭傳統民俗文化
江頭傳統民俗文化極為豐富,應每年按傳統習俗在江頭村舉辦“姑娘節”,爭取把“姑娘節”辦成中國又一知名的情人節。還要恢復“納鞋底”、“社戲”、“沖耙耙”等江頭村原有的民俗民風,讓游客自行體驗勞動的樂趣。江頭村祭祀民俗活動也可恢復。江頭村傳統的祭祀活動最先是每年四次,后改為兩次,主要在每年的春秋時節進行。祭祀活動由族長擔任司儀,其主要程序是:首先鳴炮,敲鐘擊鼓,燃燭上香,彎腰跪拜,進獻食品,酌酒勸食,朗頌祭文,行終獻禮等。江頭村傳統的祭祀活動主要目的是進行愛蓮精神教育。這種精神正是是目前社會大力提倡的。
參考文獻:
[1]隆振葵 陽長榮 周思雄:靈川江頭洲列全國最佳古村落名榜[N].廣西日報,2005/09/21:001
[2]周思雄 古居秀雅:蓮風傳承———桂林江頭洲村[J].廣西地方志,2005,(5) :52~55
[3]廣西桂林市靈川縣招商局:江頭洲古民居旅游項目招商簡介[EB/OL].新華網, 2007~04~02
[4]汪清蓉 李 凡:古村落綜合價值的定量評價方法及實證研究——以大旗頭古村為例[J]. 旅游學刊 , 2006,(01):19~24
[5]朱曉明:古村落評價標準[J] . 古建園林技術,2001,(4):53 ~55
[6]喻孝鵬:靈川江頭洲村獲“全國敬老模范村”稱號[N]. 桂林日報,2007,1 (4):001
[7]韋繼川:廣西“國保”文物現狀(下)保護文化遺產是責任[EB/OL].廣西新聞網, 2006~06~09
[8]文江濤:耕讀傳家與文化濡化——以廣西靈川縣江頭洲村文化教育習俗為例[J]. 桂海論叢, 2006,(02):88~91
[9]李河等:民國二十一年度廣西各縣概況[M].廣西民政廳出版,廣西民政廳秘書處印, 1933: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