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江西有著的豐富紅色旅游資源,但是,江西如何推動紅色旅游向縱深發展,使紅色旅游產業成為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值得認真思考的一個重大課題。
[關鍵詞] 江西 紅色旅游 優勢 問題 對策
一、江西發展紅色旅游的有利條件
1.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紅色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被譽為“紅土地”的江西,紅色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數量眾多、種類齊全、品位極高,具有不可代替性和一定的壟斷性。如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軍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紅色故都——瑞金、秋收起義策源地——萍鄉等革命圣地。省內有81個縣(市)被國家定為老革命根據地,贛州瑞金、上饒集中營、井岡山茅坪等景區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有336處革命紀念館、革命舊址,。革命文物4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172件(套)。由此可見,江西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獨特,是一座亟待開發的金礦,發展前景極為樂觀。
2.區位條件優越,為紅色旅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江西省地處中部,是東西部的腹地,東南沿海的后花園,以及緊鄰“長珠閩”等國內旅游主要客源地,區位條件優越。近年來,紅色旅游景區的交通條件已得到較大改善。昌北國際機場開辟了國際航線,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井岡山軍用機場改擴建為旅游機場,現已開通了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航線;高速公路建設突飛猛進,建立了“天”字型高速公路的格局,不僅形成了與相鄰六個省會城市省際8小時經濟圈和以南昌為中心的省內4小時經濟圈,而且井岡山、南昌、瑞金、安源等紅色旅游景區都有高速公路相通,景區的可進入性大大提高。
3.客源市場充足,市場潛力巨大
發展紅色旅游,在游覽中開展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新途徑。南昌、井岡山、瑞金等地有許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大青少年是其廣闊而龐大的客源,尤其是井岡山國家干部培訓基地,其客源都是中國未來政壇的“希望之星”,遍布全國各省(市、區),頗具影響力和號召力,是一個龐大而不竭的客源市場;而作為30余個部委“根”基地的瑞金,這兩個客源市場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是一個相當穩定且日趨壯大的大市場,它既具市場優勢,也獨具政治優勢,可大力開發和挖掘。
4.政府的高度重視,為紅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來,為了促進紅色旅游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其開發提供了正確的指導,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省委、省政府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下發了兩個一號文件,明確將旅游業特別是紅色旅游作為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紅色旅游的發展目標被納入國民經濟計劃。2004年12月,制訂頒發了《江西省紅色旅游發展綱要》,成為全國最早頒發紅色旅游發展綱要的省市。2006年5月,又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紅色旅游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另外,還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對紅色旅游城市和景區的旅游星級飯店,實行水電費、有線電視費的價格優惠;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年度計劃中,優先安排紅色旅游開發用地。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江西不斷完善紅色景區配套設施的建設,開發初具規模,紅色旅游產品漸成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體制滯后,市場競爭力不強
江西紅色旅游在擁有機遇的同時,也受到管理體制的制約。旅游產業機構還不夠合理,計劃經濟痕跡尚未消除,管理上的條塊分割現象依然存在。由于景區涉及到林業、文物、文化、旅游及地方政府等部門,互相掣肘,效率不高,難以形成統一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也不利于區域內資源的整合,項目和產品開發無法按市場化運作,競爭力差,發展活力不足。這種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矛盾和利益沖突,對正在推進中的紅色旅游發展形成了嚴重的體制瓶頸。
2.資源開發層次較低,旅游產品單一
紅色旅游產品開發只停留在傳統的基礎上,沒有針對具體的資源特性來進行有效的開發,從而使開發顯得過于粗糙,產品單一;革命遺址、舊址、紀念館大多以展示形式為主,內容雷同,展示方式單調、僵硬,與悠久歷史文化結合不多,特色不濃,品味不高,失去了自己魅力。景區均以參觀為主,缺少體驗性、參與性的項目,不能滿足現代游客體驗參與的要求,對游客吸引力不高。
3.宣傳力度不夠,發展極不協調
除井岡山、南昌、瑞金等主要紅色景區有較高的知名度外,而其他許多革命遺址、遺跡等紅色景區只在當地或周邊地區有一定的影響,這與其豐富的紅色資源極不相稱。這是因為宣傳投入較少,使其一直鮮為人知,游人稀少,造成紅色資源的極大浪費。發展極不協調,如紅色旅游主要景點之一的賀龍指揮部舊址平時門可羅雀,而與之僅兩街之隔的滕王閣內卻游人如織。
4.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保護意識不強
隨著旅游發展,從業人數不斷增加,但總體學歷水平、文化、業務素質偏低,從而導致管理水平不高,服務質量較差。高校旅管專業的畢業生不愿從事旅游行業,造成旅游人才的流失,真正從事旅游行業的人員中受過正規培訓的不多,尤其是優秀營銷人才及高層管理人才緊缺,無法滿足本省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紅色旅游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由于保護意識差,破壞現象仍然存在,不少地方更是急功近利,只是一味滿足快速擴張的旅游需求,以致吸納游客過多,造成嚴重的破壞,這些都不利于紅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策及建議
1.創新開發模式,突出地方特色
對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一方面應體現其獨特性,注意發掘自身潛力,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包裝,各顯特色,展示區域獨特性,避免紅色旅游景點重復建設和紅色產品雷同開發;另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館檔次,改變簡單的圖片展示和櫥窗式陳列,使表現手段更加科學化、現代化,可采用現代聲光電技術立體多維展示,可開發一些體驗、參與式的旅游項目,達到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譬如利用戰爭遺跡、題材進行戰爭場景再現,策劃穿越、探險等參與性項目,激發游客的興趣。
2.加強宣傳促銷,大力開拓客源市場
強化宣傳推介。繼續廣泛利用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宣傳,積極參加省內外各種旅游交易會、推介會、展銷會等進行旅游促銷,舉辦紅色旅游文化節等各種主題活動進行宣傳促銷。要大力開發特色紅色旅游產品和線路。旅行社要適時利用革命紀念日、偉人紀念日、旅游黃金周等喜慶節日,開展紅色文化研習游、革命搖籃體驗游、紅色故都尋訪游、秋收起義訪習游等系列紅色旅游活動。積極開展“井岡山精神”等紅色旅游研討會,增強紅色旅游文化吸引力。應把這種革命精神看作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并將其放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范疇中去研究、保護、去挖掘,走向國際市場。
3.大力培養和引進旅游人才,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競爭日趨激烈,人才已成為旅游業可否持續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應把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的旅游人才作為改善資源配置狀況、提高效率的重要工作來抓。主要途徑有:一是培養內部人才。應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系統地、有針對性地培訓或選派人員到旅游業發達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二是引進專業人才。首先應依托省內高校開設的旅游營銷、旅管、導游、景觀設計等專業,吸收優秀的旅游畢業生;其次,可以在全國甚至是全球范圍內公開招聘優秀旅游營銷人才、旅游高層管理人才。
4.開發與保護并重,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
豐富的紅色資源是發展紅色旅游的基礎,失去這些資源,發展紅色旅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開發利用紅色旅游資源的同時,不能竭澤而漁,應切實保護好這些珍貴的資源。應以正確的歷史觀和科學的發展觀來對待,樹立長遠觀念,為子孫后代保留珍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址和遺物,準確把握紅色和旅游的結合,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的理念,力保紅色資源不“褪色”,適度地開發利用。要嚴格按旅游規律,保護性開發,加強景點維護管理,使之永續利用,對游客和當地居民倡導綠色消費和紅色旅游的觀念,取得社會、經濟、生態效益三豐收。
參考文獻:
[1]甘枝茂 馬耀峰:《旅游資源與開發》 [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
[2]文 軍:《開發江西贛州六縣(市)紅色旅游的探討》[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
[3]葉 周:《“紅色旅游”獨具魅力》[J].人民論壇,2004年第十期
[4]林明太:《莆田發展紅色旅游的SWOT分析及對策》 [J].莆田學院學報,2003(4)
[5]莊東泉:《深度開發江西紅色旅游資源芻議》 [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