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國的企業并購行為越來越頻繁,并購的環境也日益復雜,并購成為一項高風險的資本經營活動。因此,加強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并購方的角度分析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及其影響因素,并力圖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企業并購 財務風險 防范
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
影響企業并購中財務風險的基本因素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
1.環境的不確定性
企業并購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從宏觀上看,有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經濟周期的波動、利率匯率的變化,以及通貨膨脹等。從微觀上看,有并購方的經營環境和資金狀況的變化,有被收購方進行反收購的可能性,還有并購后整合過程中的變化等。所有這些變化都會使企業的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同時企業并購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法律、資產評估、人事、技術、管理、企業文化等多個領域,這些英文翻譯因素都可能成為導致并購財務風險的不確定因素。
2.信息的不對稱性
由于客觀原因的存在,并購雙方處于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地位。并購方通常處于信息上的不利地位并因此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如果目標企業是缺乏信息披露機制的非上市公司,并購企業往往不能掌握足夠的信息。即使是上市公司,有時也會對其資產利用價值、富余人員、市場占有率和開拓能力了解不夠導致整合難度加大甚至失敗。
二、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
1.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財務風險
目前我國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合理性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是信息不對稱;二是企業價值評估體系不健全,并購活動不能按照市場價值規律來實施;三是服務于并購的中介機構相對缺乏,增加了企業的整合成本和風險。這些因素都增加了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財務風險。
2.并購中的融資風險
并購資金通常是通過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種渠道獲得,其風險也各有不同。內部融資的籌資阻力小,無成本費用,但其引起的財務風險也不容忽視。大量采用內部融資會占用企業的流動資金,從而降低企業對外部環境的快速反映能力和調試能力,增加財務風險。而外部融資則會加重企業的財務負擔,安排不當會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另外,有些企業本身負債率已很高,再借款能力有限,即使舉債成功,并購后也會由于企業負債過高,資本結構惡化,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3.并購后資產的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并購后債務負擔加重,又缺乏短期融資,而出現支付困難的情況,在現金支付的并購企業中表現尤為突出。通常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極高,使得并購后企業的負債比率大幅度的上升,資本的安全性降低。如果并購方融資能力不佳,現金流量安排不當,流動比率就會因此大幅度下降,給并購方帶來資產的流動性風險 。
4.整合過程中的財務風險
首先,并購企業在整合期內,由于相關的企業財務機構設置、財務職能、財務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了財務收益與預期發生背離的可能性。其次,由于企業財務組織內部管理主體善意或惡意的失誤、監控不力等情況的存在,也會引發整合過程中的財務風險,使企業遭受損失。
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防范
1.并購前進行謹慎的可行性分析
在確定目標企業前,并購方應當對目標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進行審慎的調查與評估,從中發現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通過嚴格的調查分析,選擇適合的目標企業,從而降低并購可能產生的風險與損失。
2.提高信息質量,不過分依賴財務報表
目標企業確定后,并購方應通過各種渠道對其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財務報表無疑是重要的信息資料,但同時也應看到其固有的缺陷。財務報表反映的只是企業在過去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對于未決訴訟、重大售后退貨、對外擔保、自然損失所導致的或有事項或期后事項,會計制度中雖然要求在附注中予以批露,但仍有很大的選擇空間,目標企業可以依據自身需要選擇披露與否和批露程度。因此并購方不能過分倚重財務報表,而應充分利用表外資源。
3.嚴格編制資金預算表,降低融資支付風險
企業在實施并購行為之前,應對并購各環節的資金需求進行周密的預測,并根據并購資金的支付時間、數量編制資金預算表,幫助企業合理安排資金的籌集與使用,保持資本結構的合理性,降低財務風險。切忌短債長投,應根據資產負債的期限結構調整資產負債匹配關系,通過建立流動性資產組合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4.確定財務分析指標,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模型
要準確及時地識別防范財務風險,必須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利用某些財務比率指標的變化趨勢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監控。針對不同的財務風險的程度和狀況,采取果斷的排警對策。按照財務比率指標的性質及反映財務狀況能力的大小,常用于預警財務風險的比率有:現金債務總額比、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5.加強企業并購后的整合是防范財務風險的根本措施
并購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并購后的整合。只有將資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推動企業的成長。首先,并購方應向被并購企業委派財務負責人,以更好地執行并購方的財務資金管理制度,移植其管理模式。其次,對被并購企業實行嚴格的產權控制,保證生產經營活動一體化,發揮協同效應。最后,加強溝通,消除文化障礙。通過雙方有效的信息溝通,達到減少誤解和沖突、整合企業文化的目的。
四、結束語
并購既能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又存在著極大的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對于財務風險的規避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并購活動的成敗。本文在對并購中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風險防范措施,并購雙方只有對風險有效的規避才能使并購達到預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胥朝陽:企業并購的風險管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2]張友棠:財務預警系統管理研究.中國人名大學出版社,2005
[3]吳曉求:企業并購原理.中國人名大學出版社,2002
[4]干春暉:并購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