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旨在通過相關數據分析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宏觀大背景下,2001年~2006年廣西宏觀經濟運行的特點及其原因。
[關鍵詞] 宏觀經濟 產業結構 投資 消費 非公有制經濟原因
六年來,廣西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好,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經濟增長進一步加快,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從2002年以來,全區生產總值增長已連續五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分別為10.6%、10.2%、11.8%、13.2%和13.5%,“十五”時期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6%,高于全國平均增長速度,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3%以上(如圖)。2005年全區生產總值已突破4000億元,經濟總量明顯增強,經濟運行的穩定性進一步增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全年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由2001年的4697元上升到2006年的10240元。財政收入由2001年的263.02億元上升到了2006年的568.08億元,六年的年增長率分別為19.6%、12.7%、11.8%、18.2%、17.7%和19.5%,年平均增速達16.6%,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
廣西宏觀經濟運行的情況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固定資產投資、消費、非公有制經濟等方面。
1.三次產業結構和行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由2001年的24.9∶36.6∶38.5調整為2006年的21.5∶39.2∶39.3,其中,第一產業比頭兩年下降3.4個百分點,第二、三產業比重則提高2.6和0.8個百分點。廣西2001年~2006年三次產業結構情況如下表:
第一產業:內部行業結構不斷優化,在穩定主要農產品產量的同時,繼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特色農業區域格局顯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總體發展良好。一是糧食生產保持穩定;二是種植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三是優勢產業集群區域化特征顯現。農產品加快向優勢產區集中,優勢產業集群逐步顯現。
第二產業:工業經濟穩步發展,2001年~2006年第二產業年平均增長率為1.88%,重化工業特征日益明顯。廣西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擴大工業技改投入,加大工業園區建設扶持力度,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改制重組工業內部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高新技術業得到較快發展,企業克服了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不利因素,廣西工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已開始步入快速發展軌道。同時,廣西重化工業特征日益明顯,增長速度已經連續三年保持快于輕工業。
建筑業也呈穩步增長趨勢。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由2001年的145.68億元上升到2006年的286.4億元,年平均增長0.95%。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0.94億元增加到13.29億元,平均年增長幅度達到2.06億元;上繳稅金由6.04億元上升到22.81億元,平均年增長近2.8億元。
第三產業:內部行業不斷優化,交通運輸及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繼續發展,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中的信息業和旅游業等新興行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2.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重大項目投資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六年來,廣西政府正確地處理好宏觀調控與加快發展的關系,同時繼續堅持投資拉動為主的方針,加大重大項目建設力度,積極發揮重大項目投資帶動作用。期間廣西投資的重大變化是小項目投資減少,重大項目投資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3.消費增長總體平穩,增幅有所提高。2001年~2006年廣西消費需求增長總體平穩,增幅有所提高,確保了作為最終需求的消費對廣西經濟增長的必要拉動,增強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同時,農村消費逐漸加快,城鄉增幅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消費呈現出同步增長的趨勢。
4.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廣西政治上鼓勵、政策上扶持、方向上引導、法律上保護,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積極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加強和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一是投資方面,非國有投資較快增長。二是消費方面,非公有制經濟零售額保持快速增長,市場份額繼續擴大。三是出口方面,私營企業出口居首位。
綜上所述,廣西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加快;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工業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國內需求持續旺盛,國外需求保持較快增長;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繼續提高;宏觀環境趨于寬松,微觀經濟主體活力增強。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國家繼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扎實推進,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程加快,中國——東盟博覽會繼續在南寧舉行,“兩廊一圈”合作的提出;這多重機遇將為廣西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發展提供新的契機。
第二,當前廣西正市場導向的、內在的周期性擴張因素顯著增強,消費結構升級和民間投資成為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有力支撐。
第三,經過“十五”時期的發展,廣西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不斷增強,已經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條件。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廣西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農業基礎薄弱,抵御災害能力不強,農民增收渠道不多;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品競爭力不強,生產受市場需求約束加大;投融資渠道單一,項目前期工作滯后,新上項目難度加大;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就業、社會保障、扶貧開發任務還比較艱巨等。
參考文獻:
[1]黃 錚:《廣西對外開放港口歷史、現狀、前景》,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2]劉咸岳主編:《廣西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02年》,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3]劉咸岳主編:《廣西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03年》,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4]劉咸岳主編:《廣西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2004年》,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5]李甫春等著:《千年等一回——廣西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理論構想》,民族出版社,2001年
[6]韋小鴻等著:《廣西沿海地區經濟跨越式發展戰略研究》,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7]楊道喜著:《論轉軌時期的廣西經濟發展》,中國人民出版社,2002年
[8]章遠新編著:《新世紀新階段廣西加快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中國物價出版社,2003年
[9]廣西社會科學院編:《廣西實現富民興桂新跨越研究》,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2001年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2(3)
[11]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2002年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3(3)
[12]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2003年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4(3)
[13]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2004年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5(3)
[14]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2005年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6(3)
[15]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2006年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7(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