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北京奧運會的召開會給發展中的中國經濟以極大的推動。但同時,奧運會也將給我們帶來不小的挑戰。本文提出了如何有效地減少奧運低谷效應,實現奧運會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 后奧運 經濟 探究
奧運會的召開會給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后勁,會帶來無限商機。但奧運會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同樣暗藏著危機和風險。
一、后奧運風險及后奧運經濟
“后奧運風險”,一是指奧運后可能的“低谷效應”。在奧運籌備期間,由于奧運會場館建設和為滿足奧運會需求而進行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會帶來投資的大量增長,但在奧運會結束之后,這方面的投資需求會出現大幅度下降。這種由投資需求下降引起的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現象被研究者稱為奧運經濟的“低谷效應”。二是指場館賽后利用上可能的風險。奧運會期間需要大量比賽場館,奧運會結束后,如何避免場館閑置就成為各主辦城市面臨的難題,耗資巨大的體育場館僅維護費用就將成為舉辦城市的沉重負擔。
“后奧運經濟”是指,奧運會后5年~10年的經濟發展狀況。奧運會后帶來的經濟“低谷效應”如果處理不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極大的影響我們經濟的發展。因此,奧運會后幾年的經濟發展將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它不但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將是我們看待整個北京奧運會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減少后奧運風險發展后奧運經濟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說奧運會帶給我們的商機無限,極大的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但同時,奧運會所帶來的各種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的。如何有效地減少后奧運風險,使經濟能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1.場館建設從一開始規劃就應本著節儉、實用、多用途的原則。堅決避免“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創造和開拓新的需求市場,拓寬場館利用渠道。合理安排奧運前后的投資規模,平抑投資總量波動。改變投資過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區的狀況。適當安排部分投資項目,特別是與奧運無關又不急于上馬的項目延至奧運后建設,以平衡奧運前后的投資規模過分波動,不致因投資規模波動造成奧運會后經濟增長出現“大落”。
2.加大體育宣傳力度和廣告效應。就目前來講,我國體育經濟的資金來源主要還是靠贊助。體育要想成為一個經濟產業,就要使體育成為盈利的事業。體育受到很大的關注,是因為它可以得到很大的廣告效應而產生盈利。從這個意義上講,廣告收入確實是體育產業收入的一個渠道,還需要加大開發力度。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們的開發力度和廣度都還遠遠不夠,還有許多國外的經驗值得借鑒。
3.積極倡導全民健身活動,大力發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的參與者畢竟是少數,體育市場要做大做強還得從大眾體育出發。我們可以利用競技體育的宣傳作用,不斷創建我們新的體育市場。體育市場的開發最終應回歸到大眾體育市場的道路上來。同時,我們的體育市場還應該向體育休閑娛樂方面發展。體育還未完全成為由參與者付費的事業,應通過參與者的付費來獲取盈利和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使體育消費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要物質生活資料。從一定意義上說,體育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需要以后,休閑、娛樂,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人們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大力發展非奧運項目體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休閑娛樂已逐步成為一種時尚。很多非奧體育休閑項目如:網球、保齡球、斯諾克等又重新被大眾所認識并逐步接受。這些項目之所以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主要是這些項目對人本身的身體素質要求不高,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很容易開展和普及。在人們的基本生活資料滿足了后,相應的對精神糧食的需求就更加渴望。體育休閑娛樂不僅能強健人們的體魄,而且能達到放松心情的目的,將會越來越受到國民的喜愛,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將是我們體育產業發展的重點。同時,這些體育項目的發展也將有效拓寬體育市場,帶動餐飲、旅游、體育消費品等各個領域的發展,起到經濟杠桿的作用。
5.積極探索促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經濟合作模式。我們可以借助奧運會的東風,積極發展京津冀經濟帶,參照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成功模式,充分發揮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連動和協調作用,推動整個地區的經濟持續發展。加強區域內的統籌規劃,建立行之有效的區域協調合作機制。把跨地區的重大項目協調與合作視為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突破點。在區域整體協調原則一致的情況下,兩省一市對原城市總體規劃進行戰略調整。
6.大力發展體育服務業。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它包括了競技體育、體育場館和設施、體育組織、體育教育、健身健美以及休閑娛樂活動、體育彩票、體育推廣與策劃、體育經紀人行業、體育勞務服務等。要在金融、稅收、財政等政策方面繼續進行有力的扶持,加大體育服務業發展的力度,尤其是要加速培育體育中介組織,如體育經紀人、體育推廣和策劃、體育咨詢、運動員轉會組織等,使其與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相適應,推動后奧運經濟的平穩發展。
7.加速體育產業市場化運作的步伐。我國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還處于起步階段,隨意性強,缺乏長遠和宏觀的規劃,產業發展突破的力度不夠。因此,必須推進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逐步改革現行的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著力解決全國體育產業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積極扶持、正確引導,以奧運會為契機,促進全國各地的協調發展。實現全國體育產業開發的主體多元化、市場規范化、管理法制化、資產有形化、效益最大化;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服務。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張保華:《現代體育經濟學》.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