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0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07)11-0494-04
近年來,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對化學原料藥行業產生了一些影響,另外,隨著環保、出口退稅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實施,更是增添了我國原料藥企業負擔,降低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我國是化學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大國,在世界范圍內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7年化學原料藥行業經濟運行如何,各項經濟指標完成得如何,就自然成為了醫藥界比較關心的問題。
2007年1-8月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醫藥企業為5 969家,其中化學原料藥企業有1 025家。目前環保問題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式實施后,一些達不到環保新標準的企業將被淘汰。
1 化學原料藥行業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1 生產保持快速增長
2007年1-8月份化學原料藥工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984.83億元,同比增長26.01%,增幅列全部醫藥子行業第四位(前三位依次為中藥飲片加工、衛生材料和制藥機械)。
在整個化學原料藥累計實現的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股份制經濟(占43.26%),累計實現了426.08億元;接著是外資與港、澳、臺投資經濟(占20.05%),實現了197.49億元;其他經濟類型占17.62%,實現173.58億元;國有經濟類型占16.51%,實現了162.59億元;所占比重最少的是集體經濟(僅占2.55%),實現了25.10億元。其中,同比增長較快的是其他經濟類型(34.18%)和外資及港、澳、臺投資經濟(30.95%),均超過了整個原料藥行業的增幅(見表1)。
從控股類型來看,私人控股占化學原料藥工業總產值的49.12%,國有控股占26.18%,外商控股占11.00%,集體控股占8.55%,港、澳、臺控股占5.15%。
統計顯示全國化學原料藥企業有1 025家,其中大型22家,中型149家,小型854家,從累計實現的工業總產值看,小型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行業36.01%,中型企業占34.89%,大型企業占29.09%。大型企業的優勢沒有充分體現。
統計還顯示,山東省、浙江省、江蘇省三省化學原料藥企業分別都在100家以上,然而,在實現工業總產值排名中,江蘇省沒有進入前三位。河北省原料藥生產態勢很不錯。排在前三位的占了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見表2)。

1.2 銷售增勢明顯,產銷銜接良好,出口增速有所恢復
1.2.1 銷售產值
2007年1-8月份,化學原料藥完成銷售產值941.61億元,同比增長25.14%,增幅列醫藥子行業第五位。
從經濟類型看,股份制經濟是我國化學原料藥的主力軍,完成了409.66億元,占銷售總產值的41.60%,同比增長20.18%;其次是外資與港、澳、臺投資經濟類型,完成了186.56億元,占銷售總產值的18.94%,同比增長29.91%;其他經濟類型則完成了167.60億元,占銷售總產值的17.02%,同比增長34.78%,列增幅首位;國有經濟類型完成了153.31億元,占15.57%,同比增長23.35%;集體經濟類型完成了24.47億元,只占2.49%,同比增長26.61%。國有和集體兩種經濟類型的銷售總產值相加也僅占銷售產值的的18.06%,不到1/5。
從控股情況看,私人控股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在原料藥行業比較有優勢,分別創造了49.31%和26.16%的銷售產值,港、澳、臺控股企業增幅比較大(達到了39.91%)。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完成銷售產值275.43億元,占該行業銷售總產值的29.25%,同比增長20.48%;中型企業完成324.91億元,占34.51%,同比增長21.98%;小型企業完成341.27億元,占36.24%,同比增長32.54%。銷售方面,大型企業優勢同樣不明顯。
從地域來看,銷售產值前十強產生了84.00%的產值。其中銷售產值排名前三位的山東省、浙江省和河北省共同創造了化學原料藥52.48%的銷售產值。增幅前三位的是黑龍江省、廣西狀族自治區和云南省。前五位的增幅都接近甚至超過60%。原料藥行業有向邊陲地區擴展的趨勢(見表3)。

1.2.2 產銷率
2007年1-8月份化學原料藥產銷率為95.61%,高于整個醫藥工業平均水平,但是同比下降了0.67個百分點。
從控股情況看,港、澳、臺控股和外商控股產銷率比較低,分別是94.14%和94.16%,集體控股最高(96.55%),私人控股(95.97%),國有控股為95.54%。
從企業規模看,小型企業產銷率達到了96.22%。大型企業產銷率為96.13%,中型企業為94.55%。
從各地區看,重慶市產銷銜接最好,排第一位,達到了103.39%(見表4)。

1.2.3 出口交貨值
我國是世界原料藥出口大國之一,2007年1-8月份,化學原料藥行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28.86億元,同比增長只有15.20%,遠低于行業增幅平均水平。 2004年開始出口交貨值增速呈逐年下降趨勢,2007年8月份增速有所上升,逼近2005年的水平。8月份累計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總產值的24.30%,同比下降了2.1個百分點。
從經濟類型看,股份制經濟占比重較大,為46.83%,其他經濟類型同比增長較快,為24.55%,集體經濟類型出現了負增長(見表5);從控股情況看,原料藥企業出口交貨值主要集中在私人控股和國有控股,分別占47.55%和31.07%。同比增長比較快的是港、澳、臺控股企業(27.37%);從企業規模看,原料藥出口交貨值主要集中在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分別為43.83%和32.74%,小型企業占比為23.43%。從地域來看,排在出口前三位的是浙江省、河北省和山東省。前三位的3個省實現出口交貨值占全國原料藥行業的59.99%,其中,浙江省就占33.67%(見表6)。從出口交貨值增幅看,廣西狀族自治區、湖南省和重慶市為增幅前三(見表7)。

1.3 經濟效益增勢明顯
2007年1-8月份,化學原料藥實現利潤總額62.99億元,占醫藥工業利潤總額的17.65%;同比增長36.10%,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增幅同比增長了22.02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從經濟類型看,股份制經濟貢獻最大,占全行業利潤總額的40.70%,國有經濟同比增長73.59%,列增幅第一位;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經濟同比增長38.55%,也有不俗表現,超過了該行業的平均增幅。
從控股類型看,仍然是私人控股和國有控股占比最大,分別創造了原料藥行業的47.73%和23.32%的利潤總額。其它依次為外商控股(占12.55%),集體控股(占8.34%),港、澳、臺控股(占8.07%);同比增長最快的是港、澳、臺商控股企業,同比增長98.48%,國有控股也不錯,同比增長了65.05%。
從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的利潤在全行業利潤總額的占比比較高,占41.19%,其次是小型企業(占34.51%),大型企業占24.29%。
利潤總額前三強是浙江省、山東省和河北省,其中河北省同比增長了104.16%,山東省同比增長了49.86%,浙江省同比增長比較低(21.35%)。江蘇省出現了利潤負增長。前三強創造了整個原料藥行業的53.44%的利潤總額,前十強創造了85.65%的利潤總額(見表8)。

2007年1-8月份化學原料藥虧損企業數為215家,同比增加了10家企業,比5月份減少了16家。企業虧損面上,國有經濟類型最大,為42.86%,其他類型都在18.12%~25.71%之間。
從控股類型看,虧損面比較大的是國有控股(達38.30%),外商控股達26.25%,集體控股達22.09%,私人控股達18.27%,港、澳、臺控股達17.02%。
從企業規模看,虧損面主要集中在小型企業(為22.27%)。大、中型企業都低于行業平均幅度。優勢互補,合理并購,做大做強仍然是化學原料藥企業的目標。
利潤總額居前三位的浙江省、山東省和河北省虧損面分別為20.25%、6.25%和18.60%,均低于全行業的虧損面。
1.4 銷售費用和銷售成本增幅有所提高
2007年1-8月份,化學原料藥累計銷售成本為765.36億元,同比增長23.35%,增幅同比增長了7.13個百分點;銷售費用累計38.94億元,同比增長14.04%,增幅同比增長了3.3個百分點。
2007年1-8月份化學原料藥成本費用利潤率為7.15%。其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經濟的成本費用利潤率較高(為9.61%),其他經濟類型為7.20%,股份制經濟為6.71%,集體經濟和國有經濟分別為5.92%和5.62%。
從控股情況看,港、澳、臺控股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1.56%,外商控股為8.14%,私人控股為7.16%,集體和國有控股分別為6.85%和6.04%。

從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8.48%,小型企業為7.12%,大型企業為5.68%。
成本費用利潤率居前三位的地區為云南省、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分別為22.37%、12.59%、12.42%。利潤總額前三的浙江省、山東省、河北省的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9.67%、5.96%和5.72%。
2 化學原料藥企業資產規模分析
2007年1-8月份,化學原料藥行業資產規模繼續擴大,資產總計達1 570.27億元,同比增長8.83%,但擴大的速度有所減緩,增幅同比下降了3.78個百分點。總負債898.52億元,同比增長4.41%;資產負債率為57.22%。
化學原料藥資產中,國有經濟類占23.36%,同比下降了0.91%;股份制經濟占較大比重,為45.36%,同比增長了8.76%;外資及港、澳、臺投資經濟增幅較大,占全行業總資產的16.86%(見表9)。

從控股類型看,私人控股(占行業總資產41.60%)和國有控股(占行業總資產37.27%)企業是化學原料藥行業兩大主要企業類型,并且私人控股保持繼續擴大趨勢,同比增長了15.22%,但是國有控股類型在逐漸萎縮,同比下降了0.32%。可以看到,外商和港、澳、臺控股企業在不斷擴大規模,增幅都遠高于平均水平。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不斷擴大,給國有控股的原料藥企業,特別是歷史悠久的大規模國有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見表10)。
從企業規模看,化學原料藥行業小型企業增加比較多,資產同比增長了19.34%,大型企業同比增長了1.46%%,中型企業增長了9.96%。但從占總資產比重看,大型企業資產占37.07%,小型企業只占到26.26%,我國原料藥行業數量多、規模小的格局仍然存在。
從全國范圍來看,化學原料藥行業資產總計前三位的是浙江省、河北省和山東省;資產增幅居前三位的是黑龍江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安徽省(見表11)。

化學原料藥行業總資產報酬率為5.04%,居整個醫藥工業第六位,顯得比較低。從控股類型看,國有控股的資產報酬率最低,只有3.51%,報酬率比較高的是港、澳臺控股和外商控股(分別為7.46%、6.39%);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的資產報酬率不夠好(僅為3.68%),小型企業和中型企業分別為6.06%和5.68%。
3 結語
2007年1-8月份繼續保持良好增勢,經濟效益增勢明顯,生產保持快速增長,產銷銜接也不錯,出口增幅出現了反彈,但是成本費用增幅有所提高。
化學原料藥行業主要以私人控股和國有控股方式的股份制經濟類型為主,呈現數量多、規模小的小型企業為主的態勢,大型企業雖然資產占比比較大,但是無論從產值、銷售產值和利潤總額都沒有體現其優勢效應。成本費用利潤率和資產報酬率也處于非常低的水平。大型企業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2007年4月由國家環保總局起草的《制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將在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化學原料藥企業勢必有一些不合格的企業要停產,雖然成本暫時會給企業帶來不小負擔,但從長遠來看,我國原料藥行業必將健康、有效地快速發展。
(收稿日期:200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