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關系的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礎?,F實收入分配的差異過大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不良影響,必須采取有力措施構建和諧的分配關系,才能確保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
[關鍵詞] 收入分配 分化 調整 社會和諧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理論導向矯正了平均主義的低效,而隨之出現的兩極分化對社會和諧發展形成了新的影響。
一、當前收入分配差異的現狀分析
“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因此,收入分配不合理必然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由于我國自然及歷史情況復雜,現實收入分配存在著較大差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城鄉收入差距相對過大
學術界一般認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在1.5倍~2倍的范圍是合理的區間,以這個標準衡量,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相當嚴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78年為2.36∶1,1985年減為1.85∶1,1990年升為2.2∶1,2002年擴大到3.5∶1,2003年、2004年分別為3.23∶1和3.21∶1,2005年、2006年分別為3.23∶1和3.28∶1。如果加上城鎮居民的相關社會福利和農民過重各種稅費,據有關專家估計,差距已達6倍以上。
2.地區收入差距過大
2003年最高收入的上海是最低收入寧夏的2.28倍。從人均GDP角度看,東部與西部的比例2003年達到2.52倍。省際差距更大,如浙江省是貴州省人均GDP的5.6倍。從財政收入水平看,東部地區平均每個鎮財政收入2832萬元,西部地區平均每個鎮財政收入只有477萬元。
3.不同行業的職工收入差距過大
2003年職工平均工資,農、林牧漁業職工不到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的50%;只占航空運輸業的19%、證券業的15%。1978年~2003年間,全國職工平均工資增長21.83倍,金融及保險業增長了35.81倍,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增長了29.85倍,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增長了22.72倍;而農、林、牧、漁業只增長了13.83倍。
4.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差距過大
按國際標準,基尼系數在0.3~0.4之間為正常狀態,超過0.4是處于比較嚴重的警戒狀態,達到0.6則屬社會動亂隨時發生的危險狀態。2004年我國基尼系數已超過警戒線達到0.465。此外,財富積累的“馬太效應”正逐步顯現。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4年,收入最高的10%家庭的財產總額占城鎮居民全部財產的比重接近一半,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財產比重只有1%左右。這兩個數據已經大大超越了30%的富人占有70%的社會財富及70%的窮人僅占30%的社會財富的帕累托原則。
二、構建和諧分配關系的現實選擇
社會成員的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是影響社會發展的不和諧因子,必須采取有力措施著力縮小這一差距。
1. 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構建城鄉居民之間的和諧
(1)加大支農投入力度。2006年國家基本建設資金增量主要用于農村,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06年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也主要用于農村,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機制。(2)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規范涉農收費管理。(3)繼續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4)堅決遏制土地征收對農民的侵害,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生計問題。(5)建立多層次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戶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等,以制度建設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構建和諧社會。
2.積極構建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發展之間的和諧
西部支持東部先發展,東部帶動西部大發展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兩個大局”的發展戰略,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s小地區差距既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也離不開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因此,既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促進中西部地區的基礎性設施、公共設施的建設,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保障中西部地區公民接受義務教育、社會保障等基本權利。
3.加強和改善國有單位收入分配的調控和管理
首先,進一步加強對壟斷企業工資收入的管理監督和總量調控,清理和規范企業各種不合理收入。其次推進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加大對居民收入的稅收調節力度以及完善個人收入監測辦法,進一步推進個人信用體系建設。
4.調控個人收入分配
運用個人所得稅、遺產贈予稅、物業稅、存款利息稅、消費稅等個人收入稅收來限制過高收入;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幫助城市特殊困難家庭解決就醫看病、子女上學等實際困難。繼續開展經常性社會捐助活動,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扶危解困工作。
總之,沒有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就沒有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不能構建和諧社會。為此,一方面要堅持發展,另一方面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設的成果,使社會逐步走向和諧。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頁
[2]財經資訊視野周刊2007~1~25載,中國統計局發布,2006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796元,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3587元
[3]趙全厚馬洪范:和諧社會下的收入分配調整及財稅對策,《中國金融》,2005年第5期
[4]文中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06)》有關資料計算
[5]牛根穎劉強:促進公平分配構建和諧社會,《中國發展觀察》,2005年2月號
[6]景權:構建和諧社會.確保弱勢群體共享發展成果,《老年人》,2005年第4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