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四方物流是一種新興的物流運作方式,它克服了第三方物流的不足,主要是對整個社會物流產業資源進行整合,實現物流服務的行業標準化。本文試從資源配置、利潤、規模經濟濟及創新角度分析第四方物流能為企業帶來的績效。
[關鍵詞] 第四方物流 資源配置 利潤
一、第四方物流的概念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是一個能調配和管理組織自身,并以具有互補性的服務提供商的資源、能力與技術來提供全面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的供應鏈集成商。第三方物流主要是側重于企業內部的資源整合,不能把物流資源從一個宏觀的范圍內進行有效的利用和整合。第四方物流發展滿足整個社會物流系統的要求,最大化的整合了社會資源,減少了商品流通時間,節約了資源,提高了物流效率,也減少了環境污染。第四方物流最大的優越性在于它能保證產品得以更快、更好地送到需求者手中。
從世界物流發展的大環境來看,第四方物流是物流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只有對第四方物流企業進行績效評價與分析,才能夠正確判斷4PL的實際經營水平,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進而增加企業的整體效益。如何對第四方物流進行績效評價,讓更多的企業了解4PL的優勢,對不斷完善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迅速促進4PL的建立,使其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泉”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第四方物流的績效分析
無論采取哪種物流運作方式,績效是每個企業所關心的問題,因為企業生存的根本就是“利潤”。
1.產業資源配置效率。第四方物流企業的資源構成是多方面的,但從總體上來說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大類。有形資源主要是指“財物”資本;無形資源主要是指技術信息等。
局部最優不能保證系統最優,4PL的資源整合就是將整個社會物流資源視為一個系統,通過物流信息平臺,對系統各要素進行加工與重組,使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形成合理的結構,實現整體優化,協調發展,從而實現資源相互配合與協調,發揮整體最大功能,使之達到整體最優實現整體最大效益。
2.規模結構效率。規模經濟性是關于所正確選擇的生產投入組合的規模與企業產出率之間的關系的理論。布羅曾(Brozen)、德姆塞茨以及尼達姆(Needham)經過實證研究發現:對于大多數產業而言,市場集中度在10%~50%的區間內,利潤率不會隨著集中度的提高而上升,有時反而下降,只有當市場集中度超過50%,才存在兩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第四方物流正是對現有的零星物流企業進行整合,進行統一規劃,實現標準化服務,降低物流服務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運作方式。專業化的物流服務要擁有及時地信息資源和較高的固定資本投入,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平臺和擁有先進的物流服務設施,企業才可能與國外的物流巨頭進行抗爭,只有企業的規模較大,其平均成本才能下降,因此,該產業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性。
4PL可以成為生產、銷售企業之間的橋梁,把雙方的費用、價格固定化;加快了物流的流通速度,最大化的利用整個社會的資源降低物流成本,節約交易費用;企業規模的擴大,可以提高其市場占有率,同時也擴大了對第四方物流的需求,可以說規模的擴大對供需雙方具有利益一致性。4PL的專業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利用其資源整合能力可以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物流效率。
3.利潤水平。貝恩認為,不同產業利潤率的差異主要來自于大企業間的串謀制定的價格,是壟斷性串謀價格導致了高利潤。顯然,某一個產業市場集中度越高,大企業間越容易達成串謀價格從而獲得壟斷利潤。
第四方物流企業通過發揮專業化管理規模化經營和整合整個社會物流資源的優勢,為物流服務需求方提供優質、低成本的服務, 吸引物流服務需求方將其業務外包, 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專業化分工和規模經營, 生產企業可以集中所有的財力、物力進行生產,而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可以用有限的資源提高其服務的水平,達到標準化,有利于提高人員、設備、場所的利用率,使物流效率得到提高, 物流成本將得到大幅度地降低。由此可見,在我國物流產業還比較薄弱的情況下,實行產業保護政策,對促進我國物流企業的迅速成長,加強國際競爭力是有利的,而第四方物流就是在對社會物流資源進行整合的基礎上產生的。
4.創新。4PL的創新不僅僅是一種新的物流服務方式,它還體現在服務理念、服務內容上。4PL服務的客戶關系,不是此消彼長的價格博弈關系,而是雙蠃的合作伙伴關系,4PL企業擁有比較完備的服務體系,能夠為雙方客戶提高高質量的服務,這將使生產企業對其形成一種信任,這種互動關系將大大促進企業的發展。4PL企業要激烈物流產業競爭中能夠以客戶為中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運用其供應鏈的整合能力,在運輸、倉儲、配送等功能性服務基礎上不斷創新服務內容,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物流服務,使產品能夠更快、更直接地達到目的用戶。
三、結論
第四方物流重點是對原有企業的物流資源進行整個行業內的整合,并不是另外產生的一種新生事物。國外第四方物流的產生是建立在第三方物流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的,但是我們如果再走這條道路必將拉大與發達國家的距離,我們應該走非常規發展之路,在建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同時,進行第四方物流的實踐。目前,我國的物流企業比較分散,使出現幾個大的第四方物流供應商成為一種可能。
參考文獻:
[1]張志華:第三方物流的規模經濟性和價值創新性.中國交通技術論壇.2005,11
[2]中國第四方物流的發展與思考.物流論壇.2006,8
[3]蘇東水:產業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4]晏再庚:第四方物流價值分析.當代經理人.2006,0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