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關鍵詞] 扶貧旅游開發 邊遠落后
2005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縮小貧富差距,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于是,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扶貧工作放到了今年工作的重點。如何扶貧,是多增加扶貧款,多捐贈一些物品,還是減少稅收,亦或干脆把扶貧點的居民進行整體搬遷。這可能是各地有各地的妙招,但本人有一個設想,“授人魚不如授人漁”最好在一些扶貧點進行“扶貧旅游”開發。
在中國,旅游業在改革開放后的20多年中,從無到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旅游的大眾化趨勢日益明顯。旅游業以其“無煙工業”、投資規模小、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等特色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也成為當今世界許多國家作為貧困地區消除貧困的重要工具。如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于1997年推出了“土著人旅游業發展戰略”,使得土著人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土著人的就業率在兩年中上升了5%,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下面我就扶貧旅游開發的可行性及開發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簡單的探討。
一、開發的可行性
1.旅游資源豐富。(1)貧困地區往往是由于其礦產資源不足或地處邊遠地區、交通不便而導致傳統產業不發達,對自然旅游資源沒有開發,因而保存完好。(2)貧困地區由于與外界聯系較少,其本地傳統的民風民俗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保存了一種為人們所關注、好奇、向往的原始形態的風情,成為獨具吸引力的人為旅游資源。旅游資源的組合成為扶貧旅游開發的重點。
2.投資成本較少。旅游的投資相對其他產業來說一般較少,重點可能在一些基礎項目的投資上,比如交通和供水供電,但是現在國家加大了對基礎項目的投資力度,在一些較落后的省份,如江西、貴州等,都基本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條件下,各地方政府只需投資修建一些基礎設施,如旅社、飯店、停車場等等。所以說這種投資規模不大,這對旅游開發的門檻值就會小的多,風險系數也就小了。
3.經濟效益及關聯度較高。旅游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而且它包含了食、住、行、游、娛、購等各方面,對勞動力的素質方面的要求也不高,所以發展這種產業,不僅可以增加當地居民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并且可以帶動當地的其他產業的發展,如商業、農牧業、交通業、餐飲業、養殖業等等,從而帶動當地的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
4.環境問題比較少。旅游作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被世人評為“無煙工業”,它對當地原始的、脆弱的生態環境的影響相對來講要小的多,這也符合當前人們提倡的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二、旅游開發帶來的一些問題
1.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沖突問題。我們都知道,旅游資源開發的程度越深,其經濟效益就越好,就必然帶來開發與環境保護的沖突。而且,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及最多的就業機會,必定要吸收盡可能多的旅游者,而自然環境的原始性和脆弱性又限制了來旅游的人數,這又反過來限制了貧困地區的收入水平和就業機會。就業機會受到限制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一部分人無緣進入旅游業,從而影響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團結,因此,旅游開發時一定要盡可能地延長當地旅游業的產業鏈,以擴大旅游業的乘數效應,讓貧困區中的大多數利益相關者都能進入旅游業。
2.以人為本。我這里所說的“人”指的是當地的居民,在一般的旅游開發中,投資者、經營者(旅游企業、旅游景區、景點)的經濟利益是被放置在第一位的,而扶貧旅游開發的目標應該是:使得貧困人口的經濟利益達到最大,并且注重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機會的開發,目的在于改變貧困地區落后的現狀。所以扶貧旅游開發的主體應該是當地政府,而獲益者是當地居民。
3.當地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沖突。旅游者大多是外來人口,在與當地人交往過程中(有的甚至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必然會對當地的文化產生影響。在前面已經提到了當地富具特色的文化生活和民風民情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因此要特別注意保護當地具有很強吸引力的民風民情。
4.旅游客源市場的開發。由于大多數扶貧旅游開發的地區本身的知名度不高,所以在開發初期的時候,政府應加大該地區的對外宣傳力度,比如在2005年的“五一”黃金周,江西省政府就推出了“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極大的帶動了興國、寧都等老區的旅游業,黃金周期間日平均客流量達萬人以上。同時,作為扶貧項目,還可以經常組織一些特色旅游,如重陽節組織老年人登山、暑假教師的休假等等,這樣既增加了當地的旅游收入,又提高了當地的旅游知名度。
5.旅游項目的開發。雖然是扶貧旅游開發,但開發的旅游項目也應該要適應市場。我認為在初期的時候,可以開發一些以觀光、休養、體驗生活等為主的旅游項目(因為開發投資少,簡單易行)。比如冬季可以賞雪,夏季避暑,農業觀光園等。還可以多開發一些旅游產品,比如富具特色的民族服飾,民族手工藝品,農家特色小吃等,還有一些特色的民族風俗習慣,節慶活動,宗教建筑等等,這樣既擴大了旅游產業鏈,提高了就業機會,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之,貧困問題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已經解決了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取得了世人舉目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在中國的許多地方仍然非常貧困,有的地方甚至還掙扎在溫飽線上,扶貧的工作還很艱巨。筆者認為,旅游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又是“無煙工業”,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關聯度,只要條件允許,應該把旅游業作為特色產業在貧困地區優先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馬勇李 璽編著:旅游規劃與開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