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業零售業的連鎖經營是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采用的一種現代化的商業經營形式和組織形式。近些年來,連鎖經營在我國發展很快,但在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做了簡要的剖析,并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對策。
[關鍵詞] 連鎖經營 問題 對策
連鎖經營作為一種商業組織和經營制度,一般是指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若干個企業,以一定的形式組成一個聯合體,通過企業形象的標準化,經營活動的專業化,管理活動的規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現代化,使復雜的商業活動在職能分工的基礎上實現相對的簡單化,把獨立的經營活動組成整體的規模經營,從而實現規模效益。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服務業,尤其是商業零售業的規模和數量都得到迅猛發展,連鎖經營使零售業擺脫了傳統形式對其獲得規模效益的束縛,創造了更多獲得規模效益的機會和途徑,實行連鎖經營已經成為我國流通體制改革的戰略抉擇。但是如何規避我國連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風險已不可避免地擺在我們面前。
一、我國商業零售業連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1.連鎖經營中的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受到傳統營銷觀念及國內一些地區基礎信息化設施與科技水平的影響和限制,連鎖經營的信息化程度低,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信息管理系統的發展滯后。目前我國連鎖銷售企業中的計算機運用尚未普及,較低的電子化程度使連鎖店必備的設施還很不完善,不利于連鎖企業的現代化經營。
(2)配送中心設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在我國連鎖經營企業中,許多企業配送中心內部的數據采集、配送中心與外部接口系統如電子自動訂貨系統(EOS)、電子數據交換(EDI)等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與國外連鎖企業自動化、現代化的配送相比,配送效率低下、配送過程中的物耗和物流成本極高。
(3)企業外宏觀信息化的基礎設施落后,信息技術不發達。當前商業系統信息技術裝備水平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不僅如此,我國對于電腦語言、條形碼技術、遠程通訊等應用技術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這樣企業的員工必然占用過多,而員工的開支約占流通成本的40%左右,商品價格自然難以低廉,無法適應連鎖經營發展的需要。
2.連鎖經營中缺乏知識化的管理、調查和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1)新經濟要求規范化的高水平管理模式,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連鎖經營體系都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運作手冊,使得總店對各連鎖分店監管不力。
(2)建立連鎖店時,企業對當地經濟、地理等狀況缺乏科學分析,對基本情況認識不夠,缺乏知識化的調查分析,使得店面設立位置不合理。
(3)管理人員和員工素質不高,缺乏“知識化”的人才。從我國連鎖業發展現狀看,不合格的管理人員和員工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很多上了規模的企業都沒有成立專門的人員培訓機構,也沒有聘請專職人員開展培訓業務,歸根究底是沒有認識到市場競爭關鍵是人員素質的競爭,結果導致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不高,效率低下。
3.對虛擬市場空間運用不夠
(1)電子商務化程度跟不上經濟發展的節奏。當前,互聯網的發展,網上信息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使得一個新的市場——網上虛擬市場逐漸形成。許多知名企業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利用這個虛擬市場對企業產品、理念、文化進行宣傳,在網上進行交易,甚至建立了網上企業,受到很多消費者的歡迎。但我國連鎖企業還很少嘗試從這方面來宣傳產品和出售產品。
(2)缺乏與其他相關企業的信息交流。較之西方發達國家,我本土連鎖經營,保守與閉關主義思想嚴重,與其他連鎖企業很少有信息交流,這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限制了連鎖經營的發展。
4.種種因素制約了連鎖企業向“全球化”方向發展
(1)資金缺乏,網點發展速度慢,難以形成規模經濟。
(2)現行體制制約著連鎖經營的跨地區跨部門的發展。目前我國“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地區所有的管理體制使得難以在其他省份建立連鎖店,限制了連鎖企業擴大規模,自然也就制約了連鎖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方向。
二、我國商業零售業連鎖經營發展的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加強人才培訓,盡快提高人員素質
搞好人才培訓,盡快提高人員素質,是發展連鎖經營的先決條件。要制訂培訓規劃,采取各種形式、各種渠道,動員各方面的力量舉辦培訓班,組織外出考察,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如報刊、電視、報紙、電臺等普及連鎖知識,使連鎖企業的經營和主要管理人員了解和掌握經營的基本理論和技能。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學會、協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推動連鎖經營發展。可根據連鎖發展的需要,組建全國性的連鎖店行業自律組織,有條件的城市也可成立地方性連鎖店協會,并同各國和國際連鎖協會建立起聯系,溝通信息,培訓人才,協調關系。
2.加快企業建設,擴大企業規模
連鎖商業的生命力在于規模,規模經營產生效益,這是連鎖經營發展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我國連鎖企業可通過以下方式擴大規模:
(1)大力發展特許經營。麥當勞之所以成為全球餐飲業的巨無霸,主要原因就是它是全球最好、最早和最充分運用特許經營的公司。特許經營能夠聯合加盟雙方的優勢,各得其利。目前我國多數連鎖企業在擴張時常采用直營方式。由于自有資金緊張,使得直營式擴張受到很大制約,而且還受到時間、地域、地方法規、稅收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我國有條件的連鎖企業可憑借自己的品牌、管理技術、配送體系等優勢,以特許經營的形式吸收更多的加盟店,從而以較小的投入來獲取較大的收益。
(2)開展合資、合作與合并。我國有條件的連鎖企業也可走企業聯合的道路來擴大規模。通過企業兼并或資產重組的方式,或強強聯合,或以強并弱,形成大型企業集團,與外國資本相抗衡。
3.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加強企業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走管理興企、科技興企的道路。
(1)實行總部統一管理。統一企業識別系統、統一進貨、統一核算、統一定價、統一營銷策略和營銷手段、統一管理、統一稅收。總部是連鎖經營企業宏觀決策和調控的中心,它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企業成本和經濟效益。
(2)完善供應鏈,以改進管理流程為核心的成本控制優先。零售經營過程采用標準化的運作程序,在充分吸納國外成功供應鏈運營經驗的基礎上,加強總部進貨、配送中心、庫存中心的業務工作流程的設計與控制,加強分店進貨、庫存、銷貨等業務工作經驗的設計與管理,采用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對進、銷、存、資金、財務等方面的數據及反饋信息及時進行處理,以做到適時、準確、高效,節約成本。
(3)對市場進行細分,制定滿足需求的產品差異化策略,重視企業整體戰略。從商品編配服務、店址選擇、價格制定到促銷,應有一整套的戰略和策略,以服務質量為先導,吸引消費者,開拓消費者,提高市場占有率。
(4)提高管理網絡化、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連鎖經營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幾年來,我國一些連鎖企業之所以效益不高,甚至虧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沒有真正建立起反應快速、內部管理科學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國外大型連鎖企業都十分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沃爾瑪公司就率先使用了衛星通訊系統。2000年,沃爾瑪又投資90億美元開始實施“互聯網統一標準平臺”的建設。沃爾瑪正是憑借先發優勢、科技實力,在短短的幾十年里一躍成為全世界第一大跨國連鎖集團。為此,我國連鎖企業要把發展、運用高科技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來抓,加大投入,積極搞好連鎖經營信息處理系統及輔助系統的建設。
參考文獻:
[1]美國賈格迪什·謝特等:《零售業出現的新變化用其未來趨勢》.《參考資料》,1998年12月15日
[2]哈佛商學院MBA教程《零售學》,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9年中文第1版
[3]陸滿平:《對零售業態的認識》,《中國商貿》雜志,1999年第一期
[4]何春凱:發榮.連鎖致勝[M].廣東旅游出版社,1999
[5]陸強華:《連鎖經營原理》,中國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