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我國不同模式擔保機構的現狀出發,闡述擔保機構遇到的突出問題,進而提出促進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信用擔保 現狀 問題 對策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歷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擔保功能的需求迅速增長,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行業快速成長,為許多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了幫助,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截止2005年底,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已達2914家,共籌集擔保資金815.15億元,累計擔保企業26.34萬戶,累計擔保總額4673.87億元,累計實現擔保收入57.66億元。
一、我國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及發展現狀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00]59號《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的基本要求和《指導意見》的基本框架,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實踐模式,歸納起來包括政策性擔保、互助擔保和商業性擔保等三種模式。
1.政策性擔保機構
政策性擔保機構是政府為扶持中小企業而建立的,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擔保機構。近年來,政策性擔保機構在所有擔保機構中所占比例有下降趨勢。到2005年底,政府全資或參與出資的機構所占比重為39.57%;政府出資217.02億元,僅占擔保資金總額的26.62%。
2.商業性擔保機構
商業性擔保機構是民間投資的,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擔保機構。截至到2005年底,民間出資1961家,在擔保資金總額中,非政府出資占擔保資金總額的73.38%;四川省民間資本組成的商業性擔保機構104家,占81.9%,民間出資20.9億元,占其擔保資金總額的73.1%。
3.互助性擔保機構
中小企業互助擔保機構是中小企業為緩解自身貸款難而自發組建的擔保機構。我國中小企業擔保的實踐,最初就始于企業互助擔保基金會。近年來,互助擔保遠遠落后于政策性和商業性擔保的發展,只是在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發展較快。2005年末浙江省有會員制擔保機構46家,主要集中在杭州蕭山和余杭兩地。
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存在的問題
1.擔保相關的政策法規存在缺位
現行的部門規章立法層次相對較低,效力有限,屬指導性文件,缺乏法律、法規的剛性,使得實際執行中的效力和作用受到影響。1995年出臺的《擔保法》僅側重于普通的擔保行為,對于專業性擔保機構的運作活動沒有明確的規定,對擔保行業的保護力度不夠;對參與擔保的專業擔保機構所做出的法律規范效力也相對薄弱。
2.與業務伙伴的合作關系有待改善
中小企業作為擔保機構的客戶對象,對擔保機構的認識存在偏差,自身規模小、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信用缺失等先天性缺陷又影響著擔保業務的開展;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收費標準參差不齊,使得中小企業的負擔過重,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廣東中小企業獲得擔保貸款的綜合成本為8.3%,比普通銀行貸款高2.3個百分點,比民間借貸高0.3個百分點,在三種融資渠道重成本最高。
3.自身資金規模小、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我國擔保機構的戶均資本金還不到3000萬元,代償能力低,抗風險能力差;我國擔保機構總體擔保放大倍率不足2倍,遠沒有達到1:10的政策許可范圍;大部分擔保機構的業務僅限于對短期流動資金的擔保。
我國擔保機構的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擔保機構很多都缺乏完善的擔保保證金制度、集體審核制度、風險內控制度、運行監測制度、代償制度和債務追償制度等,影響擔保機構運行質量和效果。
4.不同模式擔保機構的發展不協調
各地區擔保機構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明顯好于西部地區。政策性擔保機構和商業性擔保機構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互助性擔保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它們,只是在某些經濟發達地區開展的比較好。政策性和商業性擔保機構在整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中占絕大多數,而互助性擔保機構數量則少的可憐。
三、促進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發展的對策建議
1.制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相關的法律和法規
一方面,應盡快出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完善現有的規章制度,規范擔保機構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貫徹《中小企業促進法》,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再擔保體系的建設,完善風險分擔和風險補償制度。此外,盡快出臺相關政策,確立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統一監管,完善其市場準入、市場運作、市場退出制度。
2.改善和合作伙伴的關系
針對中小企業廣泛宣傳擔保的杠桿效應和獲得擔保的運行程序,降低擔保費用,減少中小企業通過擔保獲得貸款的成本;加大和商業銀行的合作,提高擔保貸款在銀行整體貸款業務中的比例,真正實現“平均互利、風險共擔”,扭轉擔保機構高風險和低收益的不平衡現狀,和商業銀行建立合理的代償的分擔比例。
3.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要提高自身的資本金實力,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擔保機構要通過提高業務收益、擔保資本金來源多樣化等手段,提高自身的資本金實力,進而增強代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要建立完善的擔保保證金制度、集體審核制度、風險內控制度、運行監測制度、代償制度和債務追償制度,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
4.國家出臺政策引導不同模式擔保機構的良性發展
要大力推進中西部等不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實現不同區域間擔保機構和擔保業務的互動,在東部較發達地區擔保機構發展較好的同時,帶動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平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行業發展報告 [R].呼倫貝爾:第七屆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負責人聯席會議,2006
[2]王鵬:擔保理論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9月
[3]廣東民間投融資問題研究課題組.廣東信用擔保機構調查報告[J].南方金融,2005年第2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