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教育、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全國各高校結合自身的條件,相繼辦起了許多與高校教學、科研、后勤服務相關的校辦企業。我國也相繼出臺了政策大力扶植和發展高校企業,并給予了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本文結合現行的稅收政策,探討高校企業的稅收籌劃策略,以降低企業成本,進一步發展高校企業。
[關鍵詞] 高校企業 優惠政策 稅收籌劃
20世紀50年代,為了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一些高校創建了一批實習工廠和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印刷廠、設備加工廠等。由于依附于學校,此時的高校企業缺乏獨立性。80年代,高校企業大面積興辦和發展起來,此時的高校企業進入了探索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高校企業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性,企業開始考慮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此后,高校企業蓬勃發展。2004年度全國高校校辦產業收入總額969.3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9.93億元,向國家交納稅費達48.66億元。
一、高校企業的特點
校辦企業,一般定義為由學校獨資或學校部分出資,由學校負責或學校主要參與負責經營管理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或隸屬學校法人的各類經濟實體的總稱。北大方正、清華同方、東大阿爾派、江中制藥、華中數控等校辦企業中的佼佼者都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而校園里的餐廳和校辦零售部則多屬隸屬于學校法人的經濟實體。
高校企業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彌補了教育經費的不足;承擔了教學實習和科研試驗的任務,成為高校教學實習和科研試驗的基地之一;分流了學校的人員,使學校中能夠而且愿意從事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生產經營的人員,盡其用,盡其才,從而支持了高等學校綜合改革的開展;參與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
高校企業依托高校而發展起來,與傳統企業相比具有下述特點:首先,高校企業中高科技企業占多數。據2004年度全國普通高校校辦產業的統計,在4563所校辦企業中,科技型企業2355個,占全部上報企業的51.61%。其次,規模較小。高校企業的創辦是高校利用自身的人才資源和科學技術優勢創辦的校辦企業。由于學校本身缺乏的企業市場運作能力及高校企業不成熟的體制等因素,制約了高校企業的發展。再次,高校企業大部分是國家支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例如,軟件、機械電子和生物制藥等。最后,高校企業以學校為依托,兩者關系密切。學校大多提供土地、廠房、水電服務設施,高校企業反過來服務學校。
二、高校企業稅收籌劃的建議
稅收籌劃是在遵守稅法的前提下,運用納稅人的權利,根據稅法中的允許、不允許,以及非不允許的項目、內容等,對企業組建、經營、投資、籌資等活動進行的旨在減少稅務、有利于財務目標的實現的謀劃和對策。高校企業有著與一般企業一樣的目標——維護自身整體利益,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合法手段謀求長遠發展,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高校企業在現有稅收優惠政策的條件下,可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相應的稅收籌劃:
1.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的應用。高校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多數,可以結合高新技術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相應的稅收籌劃。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廠址應該選擇在高新技術開發區里面;在公司組織形式的選擇上,選擇公司形式將更加有利。因為經批準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可按15%稅率征收的企業所得稅收優惠,且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兩年。而以獨立經營、合伙經營形式則不能享受此優惠。另外高新技術行業個人工資較高,如果選擇獨立經營、或合伙經營,稅負就很重;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有利,因為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是人力資本投入,進項稅額較少;合理的研發費用的列支,可以使企業RD費用按150%比例在稅前扣除;同時高新技術產品和技術服務收入的稅收待遇不同。技術服務收入稅收待遇好,則可以適當調整產品和技術收入的比例。
2.會計處理過程中的稅收籌劃。選擇適當的存貨計價方法,存貨計價方法不同,計算出的發貨成本就不同,由此決定的企業實現的利潤就不同,繳納稅款也就不同了;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對于高新企業,選擇加速折舊法有利,因為高新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短。其他的企業根據情況可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還有費用分攤、壞賬處理等籌劃方式。
3.高校企業水電費的籌劃。由于學校向企業提供房產、土地,且企業一般位于校內,所以企業用水用電由所在學校轉供。此時,自來水和電力公司通常與學校簽訂供水、供電合同。但是學校作為從事教學、科研的事業單位,并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是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所以企業也就不能從學校取得能夠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費用。有以下方法可以籌劃:(1)高校企業可以和自來水公司進行溝通,與自來水公司簽訂合同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2)由高校企業成立專門的部門,統一與自來水公司簽訂合同。高校企業轉供學校的水電,然后與學校間進行結算。一方面可以抵扣進額;另一方面可以自由的安排水電的用量,合理安排稅負。(3)爭取國家政策支持,解決水電費用不能做進項稅額處理的問題。
4.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進行稅收籌劃。高校企業大部分是國家支持和鼓勵的產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行業性質,積極關注國家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進行稅收籌劃。例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00)財稅字第25號《關于鼓勵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合乎國家規定的高校企業的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就可以享受此種優惠。
5.依托高校,進行稅收籌劃。高校企業與學校的關系,好比母子、父子關系。發揮這種比較優勢,合理的進行稅收籌劃。例如,請高校稅收相關的專家,適時的指導和規劃自身企業的財務,規避稅負。因為這些專家一直走在理論的最前沿。學校的優勢發揮好了,企業的效益也就可以提高。
三、展望
目前,國家取消了很多高校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把高校企業納入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中。這一措施對高校企業既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高校企業自身觀念障礙、體制障礙等制約了高校企業的發展。新時期下的高校企業更應該做好自身改革的同時,充分利用國家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在稅收方面做好稅收籌劃,減少企業成本,增加企業效益,做大做強企業,為學校和國家做貢獻。
參考文獻:
[1]董再平:對稅收籌劃的幾點看法.稅務研究,2005(07)
[2]丁麗冬王軻: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的思考.商業研究,2001(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