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對用戶參與新產品開發過程的分析基礎上,闡述了這一過程潛在的風險性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新產品開發 用戶參與 風險防范
一、引言
知識經濟的到來,越來越強調外部知識資源對于企業創新過程的重要性。為了能夠更好地響應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企業要求用戶能夠積極參與新產品的開發過程,將其整合到企業的價值創造中,從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更好地發掘用戶的需求。
二、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用戶參與
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用戶參與,是企業獲取和運用用戶知識,滿足各階段知識需求的過程。新產品開發劃分為概念形成、設計和開發、測試和上市三個階段,與此相對應,外部的用戶將承擔概念源、共同生產者、最終使用者的三種角色參與到產品開發中。
概念的形成階段,用戶作為概念源快速提供和評價創新的想法;設計與開發階段,用戶作為共同生產者,參與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用戶可以識別比較重要的自己喜歡的產品特征,并且對這些特征進行排列優先順序,還可以設計和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同時可以詳細說明對產品界面的需求;測試與上市階段,用戶作為使用者對產品原
型進行測試及準確評價,同時和其他用戶交流產品使用的經驗。
三、新產品開發中用戶參與的風險及其防范
1.引入階段的風險
這方面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第一,局限于增量性創新。用戶依賴于自己的經驗,在很大程度上會關注如何去改進自己熟悉的東西,而不愿意去尋找一個全新的,因而這種所謂的功能固著會阻止根本性創新而僅僅鼓勵增量性創新。第二,僅服務于利基市場。用戶之所以會被企業引入新產品開發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用戶能夠成為依據其需求設計出來的產品的忠實購買者,然而一旦這些用戶只是極小一部分并且他們只是對新近創造的產品有興趣,那么這種優勢會很快便為劣勢。這種所謂的利基市場將很難滿足企業在銷售量和利潤方面的預期。這類風險的防范主要依賴于以下方式:
(1)有效的用戶選擇。即要選擇能為企業帶來創造型知識的用戶,即所謂的領先用戶。領先用戶一般具有兩個特點:領先用戶面臨市場上將普及的新產品或服務需求,但是他們在市場上大部分人遇到這種需求幾個月或幾年之前就已遇到了;領先用戶敏感的通過發現解決他們需求的方案而受益匪淺。因為他們不能或不愿等到新產品或服務慢慢變到在市場上可以獲得,所以他們經常提前開發新產品或服務。因此,企業應該加強與領先用戶的交流與合作。同時,也應選擇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用戶參與,廣泛吸取多方面的意見。
(2)有效的交流方式。企業借助于電話、問卷調查或利用互聯網進行市場調查,提供與用戶交流的廣闊空間,以最大限度的獲取對企業有利的知識。
2.合作階段的風險
企業在引入用戶之后,要對用戶的知識進行一個有效的消化和利用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會出現用戶知識不能有效利用的風險,這主要是由于企業自身吸收能力不足造成的。吸收能力是企業識別新信息的價值,并將其吸收、轉化為商業成果的能力。企業知識吸收能力越強,對于用戶知識利用的能力就越強。而先驗知識、研發投入、學習強度和學習方法、組織機制是影響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
這一階段的風險防范的有效方式就是建立學習型產品開發團隊。首先,建立一個能為公開的組織學習和交流提供完好基礎設施的網絡,以充分利用組織內部以及外部大量知識,使團隊的創新和學習建立在高效的信息網絡基礎上。其次,建立有助于團隊成員彼此進行合作的創造性方式和激勵組織成員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最后,借助產品開發的過程形成創造型團隊視野和相應的文化氛圍,鼓勵職能部門、項目組和團隊成員之間建立廣泛、及時、不間斷的交流制度,以利于團隊的學習和創新。
3.結束階段的風險
這類風險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在雙方的合作中,企業和用戶都投入了各自的知識資產,用戶會在其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企業的一些技術、商業、經營秘密等顯性知識,這些重要顯性知識的泄露可能會引起企業重大的損失,從而導致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二是合作過程必然創造、生產出新的共同的知識資產,因而存在這些知識資產的歸屬和界定問題,如果不能明確會導致用戶與企業知識產權的爭論。
這些問題的解決依賴于合作創新的制度安排是否具有明確的產權確定框,包括以法律形式界定的知識產權保護、合作組織達成的關于創新知識產權的正式協議等。但是這些協議的作用受到執行成本和監督成本的制約。如果執行成本和監督成本過高,將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機會主義行為。所以說,事前對知識產權問題的規范有助于減少用戶對未來合作收益預期的不確定性,但是預期的不確定性還要受到這些規范實現的可能性的影響,如用戶的信用、以往合作經驗、合作關系的依賴性大小等都會影響用戶的預期。如果雙方有明確的產權規定、用戶有良好的信用、雙方在合作中優勢相對均衡、合作的彼此依賴性較大,那么,用戶對產權分享的預期不確定就會較低,從而激勵用戶積極、主動地參與創新。
四、結束語
用戶參與新產品的開發過程在給企業帶來一定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這些風險的解決有賴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因此,對于企業來說應該在用戶利益與弊端之間作出平衡,以提高產品開發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后銳張畢西:企業開放式創新:概念、模型及其風險規避[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3):140~142
[2]Hobo, M., Watanabe, C., Chen, C. Double spiral trajectory between retail, manufacturing and customers leads a way[J].Technovation,2006, (7):873~89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