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以服務于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隨著虛擬經濟迅速發展,其規模已超過實體經濟,成為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的經濟范疇。與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征,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等四個方面。虛擬經濟的發展來源于實體經濟的需求,同時對實體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影響。正確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問題及其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建立經濟預警系統,增強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完善市場法規,加強金融監管。
[關鍵詞] 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 泡沫風險 經濟預警系統
虛擬經濟是指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企業利用虛擬資本、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進行交易活動所引進的各種經濟形態的總稱,是以虛擬性為基本特征的 ,獨立于實體經濟,同時又必須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的經濟形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經濟的貨幣化程度不斷加深,金融活動占總經濟活動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結果是資本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創新。由于證券市場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投機活動,金融市場的交易額和金融活動本身的產值迅速增長,形成規模不斷擴張的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產品、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不僅包括農業、能源、交通運輸、郵電、建筑等物質生產活動,也包括了商業、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是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經濟的發展、經濟機制運行效率的提高,均與虛擬經濟的擴張發展密切相關。
一、虛擬經濟的特征
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以服務于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隨著虛擬經濟迅速發展,其規模已超過實體經濟,成為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的經濟范疇。與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征,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等四個方面。
1.高度流動性。實體經濟活動的實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即使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其從生產到實現需求均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但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高;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股票、有價證券等虛擬資本無紙化、電子化,其交易過程在瞬間即刻完成。正是虛擬經濟的高度流動性,提高了社會資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為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不穩定性。虛擬經濟相對實體經濟而言,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這是由虛擬經濟自身所決定的,虛擬經濟自身具有的虛擬性,使得各種虛擬資本在市場買賣過程中,價格的決定并非象實體經濟價格決定過程一樣遵循價值規律,而是更多地取決于虛擬資本持有者和參與交易者對未來虛擬資本所代表的權益的主觀預期,而這種主觀預期又取決于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前景、政治及周邊環境等許多非經濟因素,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3.高風險性。由于影響虛擬資本價格的因素眾多,這些因素自身變化頻繁、無常,不遵循一定之規,且隨著虛擬經濟的快速發展,其交易規模和交易品種不斷擴大,使虛擬經濟的存在和發展變得更為復雜和難以駕駑,非專業人士受專業知識、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資金、時間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虛擬資本投資成為一項風險較高的投資領域,尤其是隨著各種風險投資基金、對沖基金等大量投機性資金的介入,加劇了虛擬經濟的高風險性。
4.高投機性。有價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雖然可以作為投資目的,但也離不開投機行為,這是市場流動性的需要所決定的。隨著電子技術和網絡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巨額資金劃轉、清算和虛擬資本交易均可在瞬間完成,這為虛擬資本的高度投機創造了技術條件,提供了技術支持。越是在新興和發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場監管能力越差,防范和應對高度投機行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場,虛擬經濟越具有更高的投機性,投機性游資也越容易光顧這樣的市場,達到通過短期投機,賺取暴利的目的。
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內在聯系
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是相對獨立的兩個經濟范疇,二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虛擬經濟的產生源于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無論虛擬經濟發展多快、規模多大,其根本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沒有實體經濟,則虛擬經濟將無從談起,即實體經濟是第一性的,虛擬經濟是第二性的。同時,實體經濟的發展又離不開虛擬經濟。虛擬經濟中的貨幣、資金、電子貨幣、股票、債券、ABS等金融工具,已經滲透到實體經濟的各個環節,實體經濟的正常運轉和快速發展,離不開虛擬經濟的支持,落后的虛擬經濟會成為快速發展的實體經濟的障礙。
但是,我們應看到,虛擬經濟的發展必須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虛擬經濟的超前發展,并不能帶動實體經濟的超速發展,反而會引發泡沫經濟,而泡沫經濟破裂又會引致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破壞。以EdwardS.Shaw為代表的眾多經濟學家認為,金融活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隨著金融深化而不斷增加,因此主張通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進經濟增長。但經濟發展的事實表明,這一主張是片面的。西方發達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相繼實現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斷提高,金融資產總量迅速膨脹,目前均已大幅度超過本國的GDP,但在金融資產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GDP并沒有隨之快速增長,其增長速度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在歐洲還引發了20世紀90年代的貨幣危機,在日本則產生了嚴重的泡沫經濟現象。許多發展中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等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推行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深化程度迅速提高、虛擬經濟膨脹速度超過發達國家,經濟的泡沫化現象日益嚴重,并引發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機。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一體化程度不斷加強,這些金融危機的發生,不僅對本國實體經濟產生了巨大損害,還通過國際貿易、匯率變動以及資本流動等渠道,對周邊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形成區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機。
三、虛擬經濟的功能及其對實體經濟運行的影響
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實體經濟的運行效率;而且資本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務,還為實體經濟提供了穩定的經營環境,降低實體經濟的經營成本和因價格或匯率波動引致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使實體經濟能夠穩定增長。另一方面,虛擬經濟自身產值的增加本身即促進了GDP的增長,虛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直接促進了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具體而言,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適應實體經濟的需要而產生,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可能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破壞性的損害,主要是使國民經濟發生動蕩和危機的可能性增加:
1.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正面影響
(1)增強資本營運功能。虛擬資本的運作能有效地提高資本運營能力。虛擬資本是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國際大公司樂于采用的經濟手段,即利用票券、期貨、期權以及其他金融衍生物。這些資本在持有和交易過程中形成的經濟活動又稱為資本經濟。當企業從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經營型 ,并逐步轉變為資本運營型時,企業大量利用并購手段來擴大資本,提高資本運作能力,就已經逐步使用了虛擬資本方式,如投資股票、債券、期貨、期權以及其他衍生物金融工具,如遠期合約、期貨合約、期權合約、利率上限合約等手段。一方面擴大企業資本運作范圍,另一方面擴大資本籌集能力、資本增殖能力。充分發揮資本的增殖手段是虛擬資本的主要功能。擴大企業利用虛擬資本參與競爭能力是目前國有大型企業研究的重要課題。增殖是資本生存和合法性的依據,它也同樣是作為資本特殊存在形式的剩余資本從事虛擬經濟的直接手段和目的。
(2)擴大經營能力功能。虛擬經濟最主要的特征是其虛擬性,而虛擬性經濟表現為經濟形態的虛擬性、經營形式的 虛擬性、過程控制的虛擬性幾個方面,其主要作用在于擴大經營能力,借助外部實體經營企業發揮其運作功能。
(3)調節資源配置功能。虛擬經濟的資源調節功能表現在運用虛擬經營的企業往往具有優秀的品牌,優質的關鍵資源和良好的管理經驗,往往對某一類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和專項控制,并能充分利用各項資源 進行有效的加工、生產、營銷,從而達到合理配置有限資源,調節生產機能,實現資源優化組合。
(4)提高風險報酬的功能。虛擬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征是高風險性,最突出的是金融泡沫的形成、網絡風險的產生等, 而高風險與高報酬是相輔相承的,高報酬的產生決定著風險報酬的高低,所以虛擬經濟的高風險性形成高報酬,從而提高了虛擬經濟的創造風險報酬的能力。
2.虛擬經濟也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破壞性的損害。
主要表現在:
(1)虛擬貨幣的過量發行和銀行信貸呆壞賬的大幅增多,會動搖實體經濟正常運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礎。
(2)虛擬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投機風險。虛擬貨幣一旦以膨脹的信用化形態進入生產或服務系統的循環,虛擬經濟就進入了實體經濟并形成了兩者之間的互動。這一互動增加了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3)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減少了進入實體經濟的資金,降低了金融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從總體上來說,虛擬經濟的適度和正常發展,是有助于為實體經濟動員儲蓄和提供融資支持的。但是,當虛擬經濟發展到過度膨脹時,在一定時期或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其作用就會走向反面。
(4)虛擬經濟的擴張可能出現經濟泡沫過度,引發泡沫經濟的產生,導致對實體經濟的巨大破壞。
(5)虛擬經濟的跨國擴張嚴重危及世界經濟安全,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實體經濟造成巨大沖擊。金融市場的全球一體化和金融業務國際化、自由化,使國際資本流動急劇增長和快速擴張。特別是在金融創新的推動下,以各種對沖基金為主的國際投機資本也應運而生,并迅速增長。
四、正確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問題及其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1.充分認識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適度發展虛擬經濟。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對待虛擬資本、虛擬經濟,不能因為它們有可能導致泡沫經濟或金融動蕩而取消之。應該認識到,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與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意味著經濟形態的多樣性和高級化。
2.對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國際化等理論要深思和慎行。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格利和肖曾反復論證了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好處,這一理論一度影響深廣,而且在發展中國家盛行。但自從爆發墨西哥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人們開始對其理論進行反思,提出了“三化”理論是否適合發展中國家的質疑,以及在何種程度和哪些階段實行的建議。一般地說,從經驗來看,貿易自由化是沒有問題的,而資本自由化則是有很大風險的。目前我國尚不完全具備全面推進金融深化和自由化的條件,還存在著多種體制和機制問題。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金融國際化勢在必行。
3.正確處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的關系,把握好虛擬經濟發展的“度”,使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虛擬經濟的發展并不一定導致泡沫經濟。只有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才會出現泡沫經濟。而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投機雖然是重要的原因和導火線,但實體經濟的內在失衡才是導致泡沫經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投機是泡沫破裂乃至引發金融危機的催化劑,是外在原因;而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和泡沫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出現問題才是內在的原因。所以,我們一定要打牢實體經濟的基礎,把握好虛擬經濟發展的“度”,使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4.注意防范和控制我國經濟的泡沫風險,抓緊化解已形成的過度經濟泡沫 我國實體經濟運行的泡沫風險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一是股市??陀^地說,目前我國股票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虛擬過度問題。二是房地產泡沫。三是由于實體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國有企業較大面積虧損造成的泡沫。它集中反映在銀行的巨額不良貸款上。對已經形成的經濟泡沫,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緊化解。
5.建立經濟預警系統,增強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完善市場法規,加強金融監管為了使虛擬經濟更好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防止泡沫經濟的產生,必須加強對虛擬經濟運行的監督與管理,控制其與實體經濟的偏離度,使虛擬經濟形成的資產、交易量與實體經濟的對應從發散變為收斂,促進與實體經濟運行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德] 魯道夫·希法亭:金融資本-資本主義最新發展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2]李方:金融泡沫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8
[3](美)約翰·G·格利愛德華·S·肖:金融理論中的貨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Hiferding, R. Finance Capital,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1910
[5]Hayek, F. A., \"Price Expectation, Monetary Disturbances and Malinvestments\", in Hayek, Profit,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London, Routledge, 193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