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旅游業在國際上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中國是一個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又有幅員遼闊的壯麗河山,五千年的歷史背景,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本文通過對中國旅游業的發展、階段、特點進行分析,以揭示旅游業在入世后的新特點,并探討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 旅游業 市場結構 品牌
一、中國旅游業發展階段
我國旅游業從1949年11月第一家旅行社誕生起,已經走過50年的歷程。從誕生至改革開放的30年中,旅游工作在民間友好來往的范疇內,占據了重要的歷史地位,對外宣傳我國的建設成就,并對國際間友好往來起到了促進作用。
1978年之后,中國旅游業得改革開放之先,進入新的發展時期。20年來的發展,我國旅游產業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產業形象日益鮮明,規模不斷擴大,國際競爭能力優勢不斷凸現。
我國旅游業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旅游行業,西方的傳教士、商人、學者等來到中國,在中國境內傳教、經商或游歷,同時舊中國政府的不少外交官員在與西方列強建立外交關系后,考察異域,見識較廣。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有一定發展;
第二階段:新中國成立后至1978年,主要針對海外僑胞、外籍華人等,進行外事接待。中國旅游游覽事業管理局作為這一時期的旅游管理機構被建立起來。這一階段的旅游業配合外交,宣傳中國建設成就、加強國際友好往來,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三階段:1978年至今,是我國旅游業真正意義上的起步階段。旅游業在改革開放的帶動下,從旅游接待轉向旅游經營,取得了巨大成績。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大力發展入境旅游,積極發展國內旅游,適度發展出境旅游”的發展方針指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提升和鞏固了我國旅游大國的地位。
我國旅游業在2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從小到大,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
同時,在相關制度和法律法規建設方面,我國旅游法制建設體系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是國務院主管旅游工作的直屬機構。隨著國內旅游業和地方旅游經濟發展迅速,許多旅游業管理的部門規章在此期間出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紛紛根據本地旅游業的發展條件出臺旅游業管理條例。我國開始建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旅游業發展和管理的初步法規框架體系。
二、我國旅游市場結構分析
據歷年《中國旅游統計年鑒》和國家旅游局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至2004年,我國的三大旅游市場——入境市場、國內市場及出境市場,接待人數和接待收入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三大市場互為犄角,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和提高國民素質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國內旅游市場
改革開放是國內旅游業的繁榮和發展的前提,國內旅游業又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一個表現。 1998年,中國居民參與國內旅游活動的人數達到6.9億人次,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國;國內旅游收入已占我國旅游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發展十分迅猛。
當前的中國國內旅游業特點有:宣傳促銷形成較大聲勢,在居民生活中產生了明顯的消費導向;國內旅游業發展中的政府主導型作用更加突出刺激了國內旅游消費;景點開發進一步加快,基本改變了國內旅游產品單一的局面;旅游交通更為便利快捷,國內包機、旅游專列、旅游專線車、觀光巴士等有較快發展;旅游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明顯強化,促進了旅游服務質量的提高。
2.入境旅游市場
我國的入境旅游人數不斷增長,入境外匯收入排名自1994年居全世界前十位。入境旅游業發展速度之快,為世界所矚目。
隨著我國旅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交通便利性的提高,經驗逐步積累,入境接待的質量有了很大改善。入境旅游的發展,與我國旅游市場促銷工作息息相關。1991年~1998年的主題宣傳和主題活動,除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和自然景觀,吸引入境游客,還使得全國的旅游產品隨著主題促銷活動的展開而全面豐富發展,使全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接待水平不斷提高。
旅游對外促銷工作,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向整個國際社會宣傳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形象,使旅游業得到了國內更廣泛的理解、關心和支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3.出境旅游市場
中國出境旅游是從中國公民自費出境探親旅游發展而來的。1997年我國正式開放出境旅游來,我國的出境旅游發展非常迅速。2005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次達到3100萬。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認為,預計到2020年,中國出境旅游總人次將達到令人驚嘆的1億之多,成為第四大客源輸出國。
4.三大旅游市場特點
首先,國內市場是中國旅游業的基礎和支柱。其人數及收入遠遠超過其他兩個市場。而且,我國人口數量大,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國內旅游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入境市場的重要性下降。這是從另外兩個市場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得出的相對的結論。再加上這一市場的增長一直是依靠總量擴大而非效益提高獲得,其重要性在相對下降。
第三,出境市場的發展速度快,比重持續上升。出境旅游人數與國內旅游人數的比例從1995年的0.72%,提高到2004年的2.62%;另一方面,出境旅游人數與入境旅游總人數的比例也從1995年的9.75%,提高到2004年的26.46%。隨著更多旅游目的地的開放, 出境旅游的高速發展仍將繼續。
三、入世后中國旅游業的新發展
旅游業不僅是服務行業,也是綜合性行業,在帶動相關行業發展,增強經濟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時,旅游環境的好壞,還是一個國家國民素質,國家實力,乃至國際形象的側面反映。
入世五年來,中國旅游業在發展中不斷壯大。具體表現在:一是市場進一步活躍。“入世”后,我國進一步加大了對外開放的力度,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國際地位和知名度有了提高;二是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我國旅游業在一開始與國際接軌之時,在法制環境、行業規范、旅游觀念等方面,都與國際慣例距離很大。入世之后隨著服務貿易條款的簽署,國有旅游企業在其他旅游發達國家積極的示范效應之下,開始用先進的企業制度改造管理和經營;三是在世界上樹立的良好形象進一步提升。國外人士到中國旅游,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風景的了解更為深入,從而對中國的文化習俗有了客觀的了解和評價。同時,旅游業的對外開放也改善了中國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資進入。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旅游消費需求將大幅提升,這是旅游業持續興旺發展的動力。同時,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政治進一步崛起和國際交往的發展,國際旅游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國際旅游產品及行業管理將逐步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品牌為王的競爭時代,旅游業品牌戰略呈現出新的閃光點。各種傳媒不斷滲入和影響人們生活,其宣傳力量不可小覷。一部韓國電視連續劇——《大長今》在亞洲的熱播,不僅向世界宣傳了韓國獨有的自然風光、傳統飲食,也帶動了一向不溫不火的韓國旅游業的發展。這部電視劇的成功不僅僅給國內旅游增添了活力,也給相關產業——尤其是餐飲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這是旅游是一個綜合性行業,需要各個行業協調、共同發展的最好詮釋。新西蘭旅游業的快速增長,《魔戒》功不可沒;我國電視劇《一米陽光》中,融入麗江古城的無限風情,天雨流芳,夢幻的麗江成為無數觀眾心向往之的勝地……
影視和旅游,開辟了雙贏的新模式。影視作品借助自然風光和唯美畫面贏得觀眾,其中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作為旅游資源,又在影視的帶動作用下凸顯品牌效應。
北京市旅游局借助2008奧運會的契機,在美國紐約舉行“體驗北京·走近奧運”旅游推介會,向觀眾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向美國朋友發出邀請,親身體驗中國古老的文化與壯美風光。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從側面向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展現一個繁榮、強大的中國,以及泱泱大國的歷史、人文、地理背景,勢將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吸引更多的國外游客。悉尼奧運會比賽期間共接待國外旅游者達50萬人次,由此可見奧運期間對舉辦地場館建設、票務銷售、住宿設施準備、交通保障等方面的要求。2008年將會是我國旅游業的一個高峰階段,奧運會過后,我國旅游事業會更加成熟,平穩的發展。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至2020年,將有四億人在亞太各國間旅游,其中有一億是中國人。中國屆時將成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國。
參考文獻:
[1]任媛媛:淺析入世給中國旅游業帶來的利弊及對策,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年12月 第5卷 第四期
[2]中國旅游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