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中國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外資大量進入成為不爭的事實。然而,外資結構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外商獨資和并購異軍突起。本文即主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析這種“獨資化”趨勢的原因、利弊和一些對策。
[關鍵詞] 獨資化 鄧寧理論 外商直接投資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進一步向世界打開市場,外商在中國的投資無論在量上還是質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我國吸引外商投資的規模,從1994年的338億美元增加到了2003年的535億美元,外商投資存量也從1995年前的973億美元增加到了2004年8月底的5450億美元,增長了4.6倍。同時,外商投資正在逐漸傾向到獨資領域。從1998年起,外商獨資經營企業所占比例首次超過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成為我國主要的外資利用方式。此后,外商獨資企業所占的比例一直急劇增長,大大超過中外合資和中外合作企業所占的份額,成為跨國公司進人中國的主要方式。
二、“獨資化”趨勢原因分析
1.內部原因分析
根據英國經濟學家鄧寧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也稱之為OIL模型,筆者認為獨資化的三個決定因素為:
(1)所有權特定優勢。指一國企業擁有的或能夠得到的,而別國企業沒有或難以得到的生產要素稟賦。主要是知識產權這類無形資產。
(2)內部化特定優勢。指企業在內部運用自己的所有權特定優勢,以節約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
(3)區位特定優勢。指只與特定地區有關而且必須在這些地區才可以加以利用的因素。
根據這一理論,跨國公司為了防止企業重要生產要素的流失,為了避免與東道國合資中的交易成本,為了追求廣大的中國市場,這些因素都促進其獨資化。
2.外部原因
(1)法律原因分析。我國在法律方面的支持主要表現在:先后頒布了《合作企業法》、《著作權法》等法律。從1993年開始,我國陸續頒布了財會稅收、進出口、金融外匯領域有關利用外資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放寬了外商在國內的投資領域,從1998年起,我國就有關外資政策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特別是入世以來,我國不僅修訂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對投資的領域、股權和投資的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更寬松的規定。2006年施行的新《公司法》更是為外商建立自己的經濟實體提供了保證。
(2)其他外部原因分析。①投資環境的優化。中國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熱點地區,國內投資環境的優化增強了外商的投資信心,也使其敢于采用獨資企業的形式。根據1999年9月《財富》雜志的調查報告,95%的跨國公司將中國視為未來5年最理想的投資地區,而在尚未到中國投資的跨國公司中,計劃5年內到中國投資的占63%。
②中國經濟持續穩定高速發展。2002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達到8%,中國吸引外資超過500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引資國。2002年又是中國入世的第一年,中國積極履行入世承諾的行為得到高度的評價,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充滿堅定的信心。
三、“獨資化”對我國的影響
1.正面影響
外資的進入使中國的企業面臨更加強勁的競爭。外商獨資企業的先進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使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前所未有的認識到自身的劣勢。
2003年11月初在珠海舉行的世界經濟發展宣言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就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并購等方式到中國進行投資,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上市,鼓勵跨國公司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進一步擴大外資參與不良資產的重組和改建、處置,允許外商以直接投資的方式,受讓上市公司的法人股的股權。
2.負面影響
(1)阻礙我國民族產業的發展。更多的外商企業內部交易,在產品市場排斥中國制造;同時,并購會使我們喪失國產名牌,先進技術和商業秘密。
(2)消費者福利將受到嚴重的損害。外商投資企業的壟斷不僅損害國民的消費福利,而且其壟斷利潤的相當一部分會轉移出境,政府進行收入再分配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很多。
(3)先進技術獲得障礙加大。獨資化現象的出現使外商減少了技術外溢,我方若要有效競爭則要花大量資金購買和開發技術。
四、外商“獨資化”法律對策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要做的是積極順應它的發展,提供法律政策支持,并通過制度設計防止其出現壟斷。
1.減少對現行外資企業設立特別限制和禁止經營的行業和項目
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協定已于1999年3月1日正式生效,各簽約方將取消或減少對外國金融機構的限制。而我國《外資企業法》的規定顯然與世貿組織的規則要求不符,也與我國金融業逐步開放的現實相脫節。
2.在外資待遇方面,要逐步對外資實行國民待遇
目前,在投資領域、原材料供應、市場銷售、優惠待遇等方面,內外資存在不同待遇。因此,在我國的外資立法中,應修改與國民待遇不一致的條款,包括逐步放寬外商投資領域方面的限制;按統一標準收費;給與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購買原材料和銷售產品的自主權等。
3.保護民族工業的法規有待進一步健全
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的產品在某些行業和領域的市場份額快速增長。因此,在積極吸收和利用好外資的同時,如何保護和發展民族工業、幼稚產業,將對民族工業、幼稚產業的沖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盡早制定和頒布《反壟斷法》,促進和保護我國重要產業和特殊產業的發展,防止外國競爭者過度進入并形成壟斷。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