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了供應鏈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問題,即合作伙伴的逆選擇和合作伙伴的道德風險問題,然后分析問題并對這兩個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 委托代理問題 逆選擇 道德風險
一、供應鏈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問題
供應鏈管理從系統觀點、合作觀點出發,最大限度地減少內耗和浪費,通過整體最優來實現全體節點企業的共贏。雖然它使得各節點企業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但由于各節點企業都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利益個體,不可避免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委托代理問題。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合作博弈機制的實現,只是減少了委托代理問題發生的可能性,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委托代理問題。況且,供應鏈中信任關系的建立與鞏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在供應鏈構建的過程中及供應鏈運作的磨合期間,委托代理問題可能并不少見。
在以制造企業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中,制造企業處于委托人的地位,供應商、經銷商、物流服務提供商等處于代理人的地位,由于后者擁有制造企業所難以掌握的私人信息,在制造企業構建供應鏈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合作伙伴的逆選擇,在供應鏈構建之后,可能會遭遇合作伙伴的道德風險。
1.合作伙伴的逆選擇
在選擇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過程中,作為核心企業的制造企業一般都能清楚地掌握各合作伙伴候選人的報價,包括供應商中間產品的供應價格、經銷商的服務價格、物流服務商的服務價格等,但對各合作伙伴候選人的質量,包括供應商中間產品的質量及供貨及時性、送貨等相應服務的質量、經銷商的銷售能力及售后服務質量、物流服務提供商運輸、倉儲、配送等方面的服務質量等缺乏足夠的了解,因此,經常出現“劣品驅逐良品”的情況,將質量水平較高的候選人排除在供應鏈之外,而將質量水平較低的候選人納入到供應鏈之中。
2.合作伙伴的道德風險
在完成供應鏈的構建之后,以制造企業為委托人與以供應商、經銷商、物流服務提供商等合作伙伴為代理人的委托—代理關系即告確立,信息的非對稱可能誘發合作伙伴的道德風險。尤其是在供應鏈構建之初或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合作伙伴的道德風險發生的頻率會更高一些。
根據信息非對稱的內容劃分,供應鏈中的道德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1)隱藏行動的道德風險。引發這種道德風險的前提是:代理人行動的努力程度和一系列不受委托人和代理人控制的外生變量,如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技術環境、市場環境等共同決定代理行動的結果。如果在供應鏈協議簽訂以后,委托人只能觀測到結果,而不能直接觀測到代理人的行動和外生變量,代理人就可能實施對委托人不利的行動,一旦委托人追究責任,代理人往往將結果的不理想歸咎于外生變量。如供應商將供貨的延誤歸咎于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造成原材料供應緊張,而不是自身生產組織不力。
(2)隱藏知識的道德風險。引發這種道德風險的前提是:外生變量首先決定代理人的行動選擇,代理人不同的行動選擇決定不同的行動結果。如果在供應鏈協議簽訂之后,委托人不但能夠觀測到代理人的行動結果,而且能夠觀測到代理人的行動,但卻不能觀測到外生變量的實際發生情況,代理人就可能截留有關外生變量的知識,選擇有利于己乃至有損于委托人的行動。
二、信號傳遞機制與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
1.信號傳遞機制的提出
斯賓塞(Spence,1974年)以勞動力市場為例,提出信號傳遞(Signaling) 機制這一解決逆選擇問題的辦法。斯賓塞認為,不同能力的雇員受教育程度是不同的,原因在于:一般而言,教育通過提供對工作有用的信息、技能及各種基礎性知識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改進人的工作能力;退一步來講,即使教育不能改進人的工作能力,但由于工作能力較高的人更容易達到較高的教育水平,因而,受教育程度與工作能力仍存在很強的正相關性。雖然雇主在錄用雇員之前并不直接知道雇員的能力,但卻可以通過雇員的受教育程度判斷其能力的大小。在這里,受教育程度具有強信號的性質,承擔了有效信息傳遞的職能;而其他一些信號,如雇員應聘時的著裝,由于與雇員的工作能力關系不大,屬于弱信號,無法擔當起有效信息傳遞的職能。
2.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的信號傳遞機制
信號傳遞機制對于優選供應鏈合作伙伴很有幫助。對于高質量的潛在合作伙伴而言,有必要借助各種信號向制造企業傳遞自己的質量優勢;對于制造企業而言,要善于對接收到的各種信號進行判斷和分析,首先區分出哪些信號屬于強信號,哪些信號屬于弱信號,借助各種強信號判斷各潛在合作伙伴的屬性,以便擇優選擇出供應鏈合作伙伴。在選擇供應鏈合作伙伴時,以下一些有關潛在合作伙伴的變量可以充當質量水平的強信號:
(1)質量承諾。質量承諾是指潛在合作伙伴以今后將承擔維修費用或賠償費用為代價,傳遞產品與服務的高質量特性。如供應商承諾,如果所加工的零部件不能達到樣品的要求,制造企業可以拒絕收貨,由此造成的零部件缺貨損失由供應商按照所加工零部件貨款的一定比例承擔。
(2)企業聲譽。企業聲譽有助于鑒別潛在合作伙伴的質量水平。由于破壞聲譽的機會成本巨大,一般企業都傾向于維護自己的聲譽。通常而言,聲譽較好的企業意味著較高的質量水平,尤其是當良好的企業聲譽與明確的質量承諾結合使用時更是如此。
(3)第三方認可。政府有關部門、各種中介組織等的認可可以較為有效地傳達企業的質量信息。如果某個潛在合作伙伴被政府有關部門或行業協會評為先進企業或信得過企業,其產品被評為名優產品;或者通過了相關認證機構,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則無疑向制造企業發出了質量水平較高的強信號。
(4)被優秀供應鏈接納。如果潛在合作伙伴已經被某一世界知名企業接納為其供應鏈成員企業,則意味著它在質量方面有較強的可信度。
三、供應鏈協議與合作伙伴的激勵及信息共享
為了有效防范合作伙伴的道德風險問題,核心企業需要在完善供應鏈協議上下功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重點突破:第一,對各供應鏈合作伙伴進行有效激勵,以利益弱化這些代理人發生道德風險的動機;第二,建立并強化供應鏈的信息共享機制,通過弱化信息的非對稱基礎減少道德風險發生的概率。
1.有效激勵:弱化道德風險發生的動機
在供應鏈協議設計的過程中,核心企業必須貫徹激勵兼容原則,即核心企業希望各合作伙伴所采取的行動只能通過使各合作伙伴利益最大化的行動來實現,使各合作伙伴有足夠的激勵按照核心企業的意愿去行動。(1)針對隱藏行動的道德風險的激勵機制。首先,根據合作伙伴的行動結果確定其收益。其次,考慮到外生變量對行動結果的影響確定合作伙伴的收益。由于行動結果還取決于外生變量的影響,因此應對外生變量所引起的風險在核心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進行分攤。由于外生變量對于委托人與代理人雙方都是不可控因素,因此,在擬訂供應鏈協議時,核心企業應事先預估出自己與合作伙伴各自的風險系數。(2)針對隱藏知識的道德風險的激勵機制。首先,以合作伙伴的行動努力程度作為其收益確定的主要變量。由于合作伙伴的行動努力程度能夠被容易地觀察到,則核心企業首先應根據合作伙伴的努力程度確定它們的收益。各合作伙伴努力程度越高,所獲得的收益越多。其次,以合作伙伴的行動結果作為其收益確定的輔助變量。由于合作伙伴的行動結果同樣可以觀測到,核心企業就可以對合作伙伴的行動努力程度與行動結果進行比較,如果發現行動努力程度與行動結果出現明顯的非對稱,則要追究其中的原因。
2.信息共享:動搖道德風險發生的基礎
弱化道德風險發生的信息非對稱基礎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可以通過建立和完善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以減少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信息非對稱現象,動搖道德風險發生的基礎。
對于制造企業而言,通過建立ERP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 系統,在注重對企業內部包括物料、設備、人力、資金、信息在內的所有制造資源進行總體計劃和優化管理的同時,通過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 或互聯網,實現與供應商、經銷商、物流服務提供商乃至最終顧客的信息共享。ERP 系統通過定義事務處理相關的會計核算科目與核算方式,使得在事務處理發生的同時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保證資金流與物流的同步記錄和數據的一致性,可以根據財務資金現狀追溯資金的來龍去脈,并進一步追溯所發生的相關業務活動,改變資金信息滯后于物料信息的狀況,便于實現對合作伙伴的實時控制。尤其是隨著供應鏈管理的深化,ERP 系統將日臻完善,信息非對稱的現象將日益減少。
四、結束語
供應鏈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問題是供應鏈管理中的一個普遍問題,所以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成為供應鏈管理的關鍵。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給出了不同問題的解決辦法,即建立信息傳遞機制和合作伙伴的激勵及信息共享。通過這幾個對策使我們能有效的解決供應鏈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陳劍馮蔚東:虛擬企業構建與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