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屬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青年基金項目《中山市特色產業之專利戰略研究》資助,基金號2006Y08
[摘要] 目前國內對國家專利戰略和企業專利戰略研究得較多,但是對產業專利戰略基本上沒有太多研究,本文從產業專利戰略角度出發,分析了中山市小欖鎖具產業的現狀,產業專利戰略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產業的戰略目標,戰略選擇和戰略措施。
[關鍵詞] 中山市 特色經濟 專利戰略
一、中山市小欖鎖具特色產業專利發展現狀
中山市小欖鎮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小欖鎮自古為珠江三角洲的一個商貿集散地,改革開放以來,小欖人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經濟建設穩步快速發展,使小欖鎮成為廣東省中心鎮、中山市工業強鎮和區域商貿中心。五金制造業是小欖的傳統產業。早在1986年,小欖鎮就被譽為中國“南方鎖城”;經過多年的發展,小欖形成了以鎖具、燃氣具為龍頭,上下游產品及各類配件齊全的產業群,在國內有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并遠銷歐美、東南亞等世界各地?!肮塘Α?、“華鋒”兩個品牌于2002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鎖王”。2002年7月,小欖鎮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命名為 “中國五金制品產業基地”,2004年4月被中國五礦化工出口商會授予“中國五金制品(小欖鎖具)出口基地”稱號。2004年,全鎮五金行業銷售收入近85億元,占工業銷售收入的32.3%。
中山小欖鎮鎖具專利申請數量逐年提高,從專利數據上看,中山市的專利總量最大,但中山市的發明專利申請量較少,說明中山市鎖具行業在研發水平仍有限。廣州、深圳和東莞的發明量較大,他們整體的規模雖然不及中山,但在具有較中山更強的研發能力,中山的小欖鎮在鎖具方面具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如果不在產品的檔次上有所提高,將難以在日趨激烈的市場中立足。
中山在2001年~2002年的申請量都比較大,具有較大的優勢,但從2003年起走下坡,優勢蕩然無存,說明中山市的鎖具企業的專利戰略意識有所減弱或者是對新產品的研發能力有所下降。除了廣州和深圳,順德、東莞和佛山的專利申請量都有向上的趨勢,是中山市潛在的競爭對手。
二、中山市小欖鎖具產業專利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說,最近幾年中山市小欖鎖具產業專利申請有了較快的發展,并且在專利外觀設計方面仍然處在全國的前列。但是最近已經開始出現發展放緩,動力不足,其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專利意識嚴重缺乏。企業的決策者往往認為專利只是為了保護本單位的技術和產品不受別人侵犯,但自己的企業規模不夠大,也沒什么名牌,再說產品的銷路還可以,專利工作可有可無,實施專利戰略則更與自己無關。企業員工和部分政府部門對專利戰略認識不足,認為只要產品能夠銷售出去,企業能夠向政府上繳稅收就是正常發展,沒有深刻認識到專利侵權對社會、對產業、對企業的危害和專利保護對社會、對產業、對企業的作用。
2.缺乏相應的專利人才。特色產業企業中,82.5%的企業擁有專職的工程技術人員,但從事專利工作的人員很少,43.9%的企業甚至一個都沒有。專利管理理念不成熟,專利管理人才匱乏,只有56.1%的企業擁有專利管理人才,缺乏能進行專利技術挖掘以指導科研創新、防范專利訴訟的人才是制約企業制定和實施專利戰略的瓶頸。
3.特色產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企業整體實力較弱。特色產業企業絕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這些企業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對于產品中涉及到的其他企業的專利技術無法進行吸收和進一步的開發,產品以仿制為主。
4.企業產品研發能力差,研發投入低。各企業的專利技術主要來源于自主研發和引進、吸收和創新,但是自主研發比例最高,占42.9%。調查表明中山市各鎮區的特色經濟產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基本上都能夠認識到,專利對于產業發展的重要性。66.7%的企業認為專利能幫助企業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72.5%的企業認為采取專利保護能夠保持或者增加產品的利潤。但是企業對產品研發的投入卻是乏善可陳,2005年企業研發費用在銷售總額中所占比例為2%以下的企業占20.8%,研發費用在銷售總額中所占比例為2%~5%的企業所占比例為36.1%,調查表明,只有8%的企業認為研發部門的科研開發設施、研究經費能夠完全滿足企業的需要。
5.專利保護力度不夠。企業普遍認為,現階段專利保護力度需要加強,有21.7%的企業遭遇過專利侵權的糾紛,但只有57.6%的企業認為專利能夠有效地保護企業的技術成果。為了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有36.4%的企業采取專利和技術秘密結合的方式、有25.5%的企業采取其他方式進行保護、只有19.1%的企業選擇了專利。
6.尚缺少中介機構和代理人。中山市的專利中介機構和專利代理人的數量嚴重不足。專利中介和專利代理人能為技術成果與產業資本、金融資本之間架設橋梁,幫助企業、個人進行申請專利和專利成果的轉化,為企業提供專利咨詢等重要功能。專利中介機構和專利代理人作為專利實施的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專利情報收集、專業發明、專利申請、專利實施、專利糾紛解決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中山市小欖鎖具特色產業專利戰略選擇
雖然中山的鎖具行業發明專利授權比溫州、廣州、深圳等地稍遜,中山鎖具企業的核心能力還不是很突出,中山、廣州、深圳等地的外觀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量差別不大,說明中山的企業在這兩個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實力,在全國范圍內,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所以,中山的鎖具行業專利戰略應該以進攻為主兼備防守的專利戰略為主。把產品研發的重點放在獲取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上。
進攻型專利戰略主要以積極主動地研發先進技術并且及時地申請專利并取得專利權。這是取得市場競爭主動權,避免受制于人的一種戰術。具體又包括以下類型:基本專利戰略、外圍專利戰略、專利轉讓和出售戰略等。
1.將企業的核心技術申請基本專利?;緦@侵笇⒛稠椉夹g或某件產品的核心技術申請專利并取得專利權?;緦@瞧髽I實施專利戰略的基礎,一個企業擁有的基本專利越多,這個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也就越強。
2.圍繞基本專利構筑嚴密的外圍專利網。擁有基本專利的專利權人,通常圍繞該基本專利不斷進行研究開發,并且申請眾多的外圍專利,利用這些外圍專利進一步覆蓋該技術領域。中國企業在技術上與歐美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基本專利不多,但可借鑒二戰后日本的專利戰略,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通過技術引進掌握國外的先進技術,再全力圍繞這些技術主動進行應用性的開發研究,構筑外圍專利網,突破歐美企業的技術壟斷,變被動為主動。
3.開展專利的有償轉讓和許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統計資料表明,1965年,各國之間通過以專利技術為主的許可證貿易額為20億美元,1975年貿易額達到110億美元。到1995年,許可證貿易額進一步增長至2500億美元,同期的技術貿易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一般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目前,我國處于技術引進階段,很多企業與國外企業的項目合作是在引進國外企業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技術是中國企業亟須解決的問題。
四、中山市小欖鎖具特色產業專利戰略實施措施
1.建立鎖具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機制,通過制定中山市專利保護條例,進一步明確專利發明人、設計人以及專利轉化實施的激勵措施。加大專利執法力度,及時有效地處理各類專利糾紛,制止專利侵權,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制環境。指導企業建立制市產權參與分配機制,制定和實施專利發明人、設計人以及專利技術的主要轉化實施者的獎勵規定,完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促進創新人才脫穎而出,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
2.構建面向鎖具產業的知識產權信息共享平臺,及時準確了解行業技術領域的新發展和新信息,尤其是對專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有利于啟發企業的創新思路,節約開發時間;避免重復開發,造成資源浪費;有利于掌握競爭對手的技術發展情況,及時采取相應對策,避免侵犯他人專利權。
3.加強決策咨詢服務,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及經營決策方面的法律、信息咨詢服務和實用專利技術。引導企業把專利工作同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有市場前景的產品研制開發工作結合起來,使專利工作在企業的生存、發展競爭中真正發揮其重要作用。
4.開展知識產權工作者和專業人才培訓,提高企業專利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企業專利工作是一項需要高智能的管理及專門業務工作,涉及法律、科技、經濟等方面的知識,把知識產權法律及其相關知識作為企業員工的培訓內容,通過對企業專利工作人員進行再培訓和再教育,使他們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企業的專利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5.積極開展對鎖具產業協會會員單位的知識產權法律宣傳和對會員單位的各級領導、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知識產權培訓工作,通過宣傳培訓,提高整個行業的知識產權意識。
6.為鎖具產業協會會員單位提供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建立會員單位之間的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
7.選擇一批技術開發能力較強的企業實行專利技術開發和專利戰略運用試點。引導它們以技術創新為導向,以專利產品和專利技術開發為突破口,依靠專利手段、運用專利戰略進行市場開拓,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建立以專利制度為基礎的現代企業技術創新機制,把專利工作全面納入到企業的科研、開發、經營、技術和產品的進出口等各個環節中。充分發揮試點企業的帶頭示范作用,一方面促使相關企業能夠正確運用專利制度,自覺進行專利申請,依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逐步完善企業內部的專利工作運行機制,做到專利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制度三落實。
參考文獻:
[1]楊林村鄧益志趙立新:《國家專利戰略研究》[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4月
[2]張宏:《運用專利戰略促進經濟發展》[J].科學與管理, 1998年18卷(4):26~27
[3]厲寧:《知識經濟時代國家專利發展戰略研究》[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2.10
[4]趙海軍:《實施專利戰略轉變專利理念》[J].天津科技,2005(2):46~47
[5]王永康:《實施專利戰略提升區域技術創新能力》[J].今日科技,2003(9):19~21
[6]蔣迅明朱雪忠:《區域性專利戰略探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3(8):78~81
[7]周霞張海鷗:《發展專利戰略_提高我國的技術創新能力》[J].經濟師,2003(2):21~22
[8]張正鈾:《對廣西實施專利戰略的一些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7):33~35
[9]呂福明:《我國企業實施專利戰略現狀調查》[J].科技信息,20
[10]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政策研究處編,《優秀專利調查報告集Ⅳ》[C].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年4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