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陽投資環境存在的問題
河南省信陽市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為了吸引外資,加快老區經濟發展,近年來,信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投資環境的改善工作。2003年以來,信陽市先后出臺了21個關于優化環境、加快發展的文件,在軟環境建設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全市體制、政務、市場等環境明顯改善,市場環境進一步規范。但信陽市經濟發展環境建設的成果只是初步的、階段性的,與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信陽市投資環境上仍存在不少問題:
1.部門政策法規不盡合理。目前現有的一些部門政策還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有的是從本部門本系統的需要來考慮的 ,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實踐中難以行得通。
2.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單位和部門的領導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存在著說得好、做得差,應付檢查等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擺正管理和服務的關系,沒有真正樹立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思想,重管理輕服務或只管理不服務。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意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還有待于提高。
3.行政執法簡單粗暴。有的行政執法人員在工作中缺乏法律觀念,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甚至濫用職權,動輒帶人扣物;一些執法部門濫用手中的權力,亂收費、亂檢查、亂罰款、亂攤派現象屢禁不止;有的行政執法單位甚至以經費緊張為借口,以經濟創收為目的,以罰代法,嚴重破壞法治環境。
4.政策落實棚架。一些縣、區政府為招商引資和扶植企業發展制定了若干優惠政策,作出了一些具體的承諾。但有些部門和單位落實政策不力,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上級指示斷章取義,打折扣、搞截留,按需宣傳,致使政策難以落實,不能很好地發揮應有的政策效應。
5.行政審批繁雜。從一些企業反映的情況看,行政審批事項多、環節多、周期長、隨意性大等仍然是突出問題。有些部門甚至擅自擴大審批對象,把審批項目作為部門“創收”的手段。
6.社會治安欠佳。目前,一些地方流氓黑惡勢力向經濟領域滲透的態勢明顯。針對外來投資客商強買強買、強行服務、敲詐勒索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不法經營者制假售假,侵害企業利益,干擾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二、優化信陽投資環境的對策
今后,我們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著重在優化投資環境上下大功夫、采取大動作、謀求大突破,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經濟快速發展、有利于改革順利推進、有利于保持社會穩定的良好環境,把信陽建成投資興業的樂土。
1.解放思想,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我們應當在全市干部當中深入開展一次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思想教育活動,牢固樹立為納稅者服務的思想,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系,履行職責和盡義務的關系,充分認識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努力做到“四破四立”:在領導干部中,要消除那種怕與外商打交道的顧慮,樹立敢于善于同外商交朋友的意識;在各部門中,要堅決破除部門利益和小團體利益至上的狹隘觀念,樹立全局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在一般干部中,要破除“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觀念,樹立優化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在社會各方面,要破除單一投資的觀念,樹立“外商發財我發展”的長遠市場經濟觀念,為各類投資者和經營者營造一方凈土、一方樂園。
2.以機關效能建設為重點,抓源治本,深入推進優化投資環境工作。行政執法機關、經濟管理部門和壟斷性公益事業單位的權力大、責任重,其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一個地方發展環境的好壞。今后,我們要在全市鄉鎮以上機關干部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單位通過開展優質服務治“卡”、文明禮貌治“粗”、規范收費治“亂”、遏止源頭治“本”活動,努力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圍繞“提速、提質”,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管理和運行機制,努力創造高效便民的政務服務環境。要轉變工作作風,在解決“辦事難”、“不作為”、“亂作為”、“文山會海”、“迎來送往”、“素質低”、“作風浮漂”、“效率低下”等方面狠下功夫。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主以及城鎮居民中聘請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監督員,由優化辦組織評議人員每季度對全市執法單位的行政能力、服務態度、辦事效率等方面進行評議。并把群眾測評機關作風活動與文明機關考核結合起來,針對2006年群眾測評機關作風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研究制定本單位、本部門的整改工作方案和措施,扎扎實實抓好整改。
3.進一步清理行政許可項目,全面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以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為宗旨,結合《行政許可法》的實施,把轉變政府職能、促進依法行政作為改革的重點,進一步清理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行為,該下放的下放,該削減的削減。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要向社會公開,公開審批的條件、程序、時限,推行首問負責制、行政問責制和一審一核制,限時承諾辦結,超時追究責任。今后除了市政府公布保留和繼續執行的行政許可項目以外,各部門、各單位不得執行其他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對象的行政許可項目。繼續執行其他行政許可項目的,應當追究有關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全市各級行政機關要進一步做好行政許可的依據文件、實施主體和許可項目的清理、削減工作。在行政許可項目的清理上要打破條條框框,有所突破。對不符合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妨礙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的行政許可事項要堅決取消,對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不再進行審批,對保留的行政許可項目,要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辦事成本為目的,切實規范程序、精簡內容、減少環節。
4.積極推行市直機關崗位交流、輪換、競聘工作,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對掌管行政審批和人、財、物管理職權的市直機關的科級干部進行交流、輪換和競聘上崗,是促進機關廉正建設、提高行政效能、優化政務環境的重要舉措。市直各部門應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市直單位特別是政府職能部門最好拿出幾個重要科室科長職位在全市行政機關范圍內進行交流、輪換,凡在同一崗位工作滿四年的科長必須進行交流、輪換。市紀委、市監察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干部交流、輪換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對工作不落實的單位要通報批評、限期整改。
5.設立“優化環境熱線”電話。鼓勵群眾、企業經營業主對行政單位和執法人員的不規范行為進行投訴、舉報。“優化環境熱線”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耐心為群眾提供有關服務;實行首受責任制,對當天受理的必須當天登記造冊,并在24小時之內督辦。行政效能監察中心要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并定期在信陽電視臺、《信陽日報》上公布查處結果。
加強優化經濟環境的宣傳力度。要利用宣傳標語、報刊、電視、政府網站等多種宣傳媒體,經常性地宣傳信陽優化經濟環境舉措和取得的成效,營造濃厚的優化經濟環境輿論氛圍, 吸引中外投資者前來投資,把信陽建成資本聚集的“洼地”, 投資效益的“高地”,促進信陽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