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為與北京、天津處于同一區位的河北省在經濟發展中,既有難得機遇,又面臨著巨大挑戰。本文從分析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在本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機遇和挑戰出發,提出了關于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設想。
[關鍵詞] 河北省 區域經濟 發展 問題 戰略
我國是地大人多但人均資源占有并不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各地區在自然資源、地理區位以及人文特點等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影響著各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影響著各地區的現代化的進程和經濟發展的道路。因此必須實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謀求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共同富裕。作為國民生產總值連年居全國第六位的河北,在全國仍然不是經濟強省,如2005年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都在全國位居10位之后。河北省雖然地處沿海,與北京市及天津市毗鄰,但在過去20多年里,河北省在經濟增長、就業增長、經濟多樣性、生產力提高及社會發展方面明顯滯后于其它沿海省份。因此,必須下大力謀劃發展對策,以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規模、特色和協調發展,以提高河北省經濟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一、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全省經濟發展缺乏協調性、輻射性
全省十一個地級市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距擴大,區域經濟發展的功能協調性尚未得到充分發揮,表現為先進區域對落后區域的帶動與輻射能力不足。如唐山的鋼鐵、石家莊的醫藥產業自我發展,對相鄰的相對落后的滄州、承德、衡水的區域經濟發展輻射有限。
2.十一地級市所在地大部分經濟運行質量較低
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積累,再加上行政體制的影響,十一個地級市所在地發展成為各自所在區域的市級經濟核心區,在這些經濟核心區中,到2005年人均GDP在8000元以下的還有張家口、承德、邢臺、衡水、滄州等5個地級市,這說明經濟運行的質量低下,也說明“核心區”的名不符實。
3.全省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特色趨同
90年代以來,河北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但是由于受原有產業存量和發展思路的影響,大部分地區把主導產業集中在電子、化工、建材、機械和冶金等方面,總體上明顯表現為產業結構的低級化和趨同化。這不僅制約了區域特色經濟格局的健康成長,不利于整體競爭能力的持續增強,影響了經濟未來發展的后勁;而且造成不應有的資源浪費,制約著河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河北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機遇和挑戰
1.河北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挑戰
受過去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宏觀政策以及區位地理環境的影響,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面臨著如下挑戰:
(1)面臨周圍發達省、市對生產力要素洼地效應的挑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成為資源配置的主導機制,生產力要素按照市場的導向不斷地向生產率相對較高、回報相對較好的區域流動。這一流動過程表現為北京、天津、山東對高效優質生產力要素的洼地效應,河北省就處于了對生產要素吸引力不大的被動地位。
(2)面臨區域分工收益低下和區域協作不利的挑戰。
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條件的變化,集中地反映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周圍先進的北京、山東、天津等地產品在市場上勢必給河北省帶來巨大壓力,再加上國外產品的競爭,所以,對河北省產品在市場占有率的提高極為不利,本地市場多被蠶食。
2.河北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機遇
在面臨這樣嚴峻挑戰的同時,河北區域經濟發展又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北京申奧成功以及“大北京”發展規劃的提出,將加速首都及其周邊地區經濟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因此,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區要抓住這樣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第一,要利用“綠色奧運”加大首都周圍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力度,與北京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補償投資運行機制;第二,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力爭成為首都無公害農副產品的主要供應基地;第三,要加快港口、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主動接納北京的資金和產業轉移。
三、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
河北委、省政府近年出臺了《關于實施“一線兩廂”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指導意見》,加強了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分類指導,河北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具體地應把握如下方面。
1.內動外聯,貫徹落實“一線兩廂”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省內,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發展中間一線,積極推進南北兩廂”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即以石家莊、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島五市為“中間一線”,建設全省經濟發展的隆起帶;以邯鄲、邢臺、衡水、滄州四市為“南廂”,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以張家口、承德二市為“北廂”,努力實現經濟發展的新跨越。
省外,要堅持橫向聯合,強化跨省協作功能。重點是配合“大北京”建設規劃著力培育京津保三角形地區的整體經濟實力,嘗試與京津攜手探索三地進行土地一體化開發、產業協調布局、生態環境整體改善以及城鎮建設同步推進的可行路徑,力爭一道將此地區建設成為一個多種城市中心的城市網絡,將京津的一些產業、資金、人才轉入這一地區。
2.實施壯大特色產業帶、構建新的產業帶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堅持培育和壯大特色產業帶,主動凝結產業群體,努力擴大區域產業規模,真正把有市場潛力又具區域特色的產業做大做強;探索構建三大新興產業帶:一是近環京津高新技術和外向產業帶,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通過培育壯大各級各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大量吸引省外資。二是沿海經濟帶,借助沿海港口和產業基礎優勢,通過有序、有效的生產力要素合理東移,促進沿海經濟、海洋經濟開發,形成以臨港工業為主體的河北省新的產業生長點。三是沿路經濟帶,即沿京廣、京九、京秦高速公路進行特色經濟開發,京廣沿線重點發展醫藥、化工、冶金、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和電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京九沿線著重體現縣域經濟特色,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發展高效農業和創匯農業;京秦沿線則積極尋求與京津產業對接和承載京津產業轉移的戰略機遇,努力營造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示范”空間。
3.實施產業資源整合鏈接的市縣產業集群發展戰略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運行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郡縣治、天下安”,治理縣政歷來就是安邦定國的根本之策,因此,必須實施正確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全省各市縣在堅持市場導向原則的前提下,要增強全局意識,結合各縣市內的企業發展情況,尋求相關產業資源,進行整合鏈接。在產業發展上做到既突出特色,又能夠有所為有所不為,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形成合力,從而與周邊區域的產業實現對接,使每家企業都成為產業鏈緊緊相扣的一環,實現資源共享,互為補充。通過產業的分散與聯合,著力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在縣域范圍內作大作強產業集群,努力營造“眾星成月”,以收共盈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冬原:《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中國教育資源網2006年9月13日
[2]河北省政府:《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2006年2月
[3]亞洲開發銀行、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發展戰略研究》2005年8月17日
[4]單于廣:《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走勢與趨向》時代潮,2003年第3期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