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分析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現狀,探討加快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步伐的發展措施與對策。認為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建立市場思想,了解市場,把握機遇,利用優勢,開拓市場,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教學與創收的雙贏之策,促進高校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市場經濟 高校體育 體育產業 發展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形成,體育產業在我國發展方興未艾。也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體育產業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近年來,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體育消費群體增加,高校體育作為體育產業的一部分,在市場經濟和高校體制改革中,如何把握機遇,利用高校現有以及潛在的多種有效的發展途徑,加快發展高校的體育產業,使之逐步走向社會化、生活化、產業化、多樣化就顯得更為重要,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教學與創收的雙贏之策,是目前高校體育發展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現狀與分析
1.受傳統思想束縛,不能與市場接軌
中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的發展,一方面受傳統思想觀念的約束,不夠開放,只注重體育課教學和課余的體育活動,另一方面受整個國家體育產業發展水平的制約,限制了中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的速度。整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高校體育市場的發展和開放程度,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的體育設施主要是為了教學,市場取向動機不強烈,難以轉變“教學體制”的格局與工作思路,忽視市場配置資源的要求;在教學之余,過分閑置,不能使其得以充分利用,不能增創收入來彌補體育場館維護、管理經費的不足。
2.產權關系不明晰,體育產業經營范圍小
學校是體育設施的擁有者,體育部或體育教研室是體育場館的經營者,但二者往往混淆不清,產權界限摸糊。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所有權不明晰,部分資產多頭管理或無人管理,責、權、利分配不合理,激勵作用減弱,致使經營管理效率差,造成資產閑置和資源的浪費,從而影響了高校體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制約著高校體育產業化的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缺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有效管理,它的開放也僅在體育健身和培訓、體育比賽、場館的出租方面有所發展,還有很多方面沒有充分開發和利用,也未能開發體育產業相關配套服務,使體育產業經營范圍偏小,沒能達到高校體育發展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缺乏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運作意識和手段
對體育產業的認識滯后,思想保守,缺乏產業意識,對高校體育產業潛力和發展前景認識不足。經營管理形式單一,沒能充分利用機遇,大力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目前市場經營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第一,對體育市場分析研究不夠,缺少對市場深入調查;第二,由于市場經營管理者素質偏低,經營決策的靈活性和應變性較差,市場分析能力差;第三,經營管理水平低,經營組織內耗大,資源嚴重浪費,效益不好;第四,缺乏先進的經營理念,不能有效地開拓市場、適應市場。這都嚴重影響高校體育產業的深化。
4.缺少市場化運作的商業贊助
體育贊助促進了體育運動的發展,高校體育沒有依靠商業規律和市場規律來運作。獲得的企業贊助也只是一小部分,企業還沒有真正把高校體育運動作為提高企業知名度一個窗口,沒有把校園體育運動作為企業文化來發展。學校領導層和管理層不僅要懂得體育知識,還要有企業、市場、科學管理、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要想辦法廣泛吸取社會資金,彌補學校資金不足的問題,從而加快發展高校體育產業。
二、促進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措施與對策
1.必須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育產業思想體系
體育產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是一項生產性事業,它不僅為社會提供了體育器械、設備等物質的消費品,同時也提供體育服務這一非物質的消費品。體育產業不只是指直接和體育器械、設備等生產、銷售有關的活動,也包括體育表演、體育設施建設、經營等。高校體育產業的經營策略,要建立市場意識、服務意識,與社會建立密切的聯系,了解社會對體育消費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發展體育產業。同時高校應加快自身體育運作機制改革,以便經營管理高效、快速、透明、規范以適應市場經濟變化的需求。
2.必須有寬松的政策,法規保障及完善的體育市場
政策法規和完善的體育市場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必備條件。沒有政策的支持,就沒有體育產業,沒有法規的保障,體育產業就不能順利地實施,沒有完善的體育市場體育產業就無法進行,三者缺一不可。對培育高校體育市場應加強政策扶持,多一點優惠,少一點收費,不斷優化“政策環境”。1993年,國務院明確把體育列為全國第三產業中18個主要行業之一,在2001年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李嵐清同志提出:“要把體育產業列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之中,給予大力支持和推動。”這一指導,為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發展方向。高校要利用好政策和自身優勢,與社會建立協作機制,廣泛吸取社會資金,實現資源共享、產業聯動。通過對體育產業政策、技術及市場運行機制的綜合調查、研究,來為高校體育產業發展提供戰略指導,使高校體育產業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
3.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經營活動,配合全民健身活動的指導服務業
目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五天工作制的實施,全民健身蓬勃興起,人們的體育消費出現了空前的高漲。通過營銷體育服裝,體育器材及出租運動場地,以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愿望。有條件的高校根據學校和社會需求,辦起相應的體育產業,如運動減肥中心、按摩康復中心、健身、舞蹈、武術、游泳、體育服裝廠、體育百貨商店等相關配套的服務和培訓。因此,大膽地開發高校體育產業,拓寬高校體育的經營項目,增設各種不同項目的課外業余活動俱樂部,培育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不斷增加體育消費人口,必將成為解決高校體育經費短缺的有效方法。此外,還可以成立有償體質測試服務,對外全方位開放,定期提供體質測試服務和體育咨詢服務等,以滿足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
4.采用校企聯合,共擴校企知名度
多數高校都擁有自己的運動隊,由于運動隊在參加比賽時所需的經費都是學校自己來負擔,使各高校在經費支付上存在一定的困難,進而運動隊外出參加比賽、交流的機會減少,有時不得不放棄參加一些比賽,這樣的情況,高校應主動將運動隊推向市場,開展與企業聯合辦隊,由企業出資解決比賽、訓練的費用,運動隊冠名企業的名稱參加比賽,既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也可不斷提高運動隊的技術水平,從而達到增加學校的知名度和聲譽。同樣,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也可以積極爭取企業出資贊助學校系際聯賽和校際聯賽,如“麥當勞” 廣州大學生足球聯賽和“廣東電信200”廣東省大學生籃球聯賽等。爭取費用的也可以通過參與企業的工會活動,指導企業體育文化活動和運動隊的訓練,這樣就豐富了發展高校體育產業的形式。
5.充分利用場地設備齊全的優勢,向社會提供有償服務
當前我國社區體育開展的轟轟烈烈,但是面臨缺少活動場所和專業體育指導員的問題。高校的體育場館設施和體育人士除在完成高校體育教學任務后,其余時間則被閑置起來,如果利用課余時間及雙休日時間來為社會大眾開放,提高有償服務,既解決了社會大眾參加體育鍛煉無場地設施、企事業單位舉行比賽無場館等問題,又可為大眾健身提供科學的鍛煉方法和理論指導,避免設施閑置而造成資源浪費,應充分發揮場館的綜合效益,為學校實現創收,擴大影響,贏得聲譽。
6.加強高校體育產業化專門人才的培養
在體育市場中,最重要的資產是人,解決體育市場人才資源短缺和提高運作人的素質,是體育市場向成熟發展的重要條件。高校體育經營者的經營決策與管理,決定著高校體育產業化的發展水平。高校體育的產業的發展必須具有懂得市場取向的體育經濟、體育管理專業人才,尤其是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否則再好的市場策略也沒有意義。建立培養機制,加快培養速度,不斷提高經營管理者的專業素質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這也是目前高校體育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三、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大力發展高校體育產業化是高校體育深化改革,自我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體育產業及運行機制必然要發生符合市場經濟運作規律的變革,也是高校體育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現階段高校體育產業具有以福利體育為主,商業體育為輔助的,經營業余的特征。高校體育產業有著其他體育產業所無法代替的優勢,高校應充分發揮和利用自身優勢的有利條件,使高校體育產業在市場經濟中展現出更為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李明:體育產業學導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武斌:論高校體育產業開發的有利條件及實施途徑[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3)
[3]朱飛: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5,(27)
[4]王菲:淺談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