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程索賠在國際工程實施中越來越受到承包商的重視,而我國企業在這方面認識還不到位,通過對工程索賠的分類,讓我國企業對索賠有一個基本認識,并認識到索賠的重要性。
[關鍵詞] 建設工程 工程索賠 分類
索賠在LONGMAN詞典是的解釋是:“索賠作為合法的所有者,根據自己的權利提出的有關某一資格、財產、金錢等方面的要求”。在我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索賠的解釋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對于并非自己的過錯,而是應由對方承擔責任的情況造成的實際損失,向對方提出經濟補償和(或)工期順延的要求”。 對于工程索賠來講,就是允許工程承包商獲得不是由于承包商自身原因造成的損失。它是國際建筑市場上承包商保護自身正當利益,彌補工程損失與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許多國際項目通過成功的索賠使增加的工程收入達到工程造價的10%~20%,有許多工程的索賠甚至超過了工程合同額本身,“中標靠低價,利潤靠索賠”是許多國際承包商的經驗總結。而在我國,承包商始終處在劣勢地位,許多承包商不敢向發包方進行索賠,實踐經驗證明,一個不敢、不會索賠的承包商最終是要吃虧的。
在工程建設各個階段,都有可能發生索賠,但施工階段索賠發生較多。索賠是一種正當的權利要求,它是一種以法律和合同為依據的、合情合理的行為。它應遵循客觀性、合法性、合理性三原則。客觀性是指發生的索賠事件是真實存在的,且導致的損失是有證據的;合法性是指索賠事實符合法律規定,導致的損失有因果關系;合理性是指索賠事實在合同條款、法令或慣例上合理,需要合理論證和合理計算索賠值。一個索賠事件,可能符合三項準則,或兩項準則,或一項準則。用下圖把索賠劃分成7個區域,處于合法性范圍的1-4區索賠相對比較容易獲得成功;而處于5-7區的索賠,由于缺乏合法性,一般不容易獲得成功。
現在我國建筑市場對外開放,國內承包商必須盡快成長起來,培養一批合格的合同管理人員來從事工程的索賠管理工作。因此,認識索賠的分類,對建設工程合同當事人提高管理水平會起到促進作用。 現淺談一下工程索賠的分類。
一、按施工合同中涉及的有關當事人分類
1.發包人與承包人間的索賠。這類索賠大多是有關工程量計算、工程變更、工期、質量和價格等方面的爭議,當然也有工程中斷、合同終止等其他違約行為的費用補償。
2.總承包人與分包商間的索賠。指在總包合同中,涉及到總承包人與分包商之間的索賠。這種索賠一般情況下體現為:分包商向總承包人索要付款和賠償;總承包人對分包商罰款或者扣留支付款等。
3.承包人與供貨商之間的索賠。這種索賠多體現在設備或貨物的質量不符合技術要求、數量上的短缺、遲延交貨、運輸損壞、不按時支付貨款等。
4.承包人和發包人向保險公司的索賠。這類索賠多是承包人和發包人受到災害、事故或損害、損失,按照保險合同向其投保的保險公司索取賠償。
5.發包人與監理單位的索賠。這種索賠主要是在監理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因雙方的原因或單方原因使合同不能得到很好的履行或外界原因如政策變化、不可抗力等而產生的費用補償。
二、按索賠的目的分類
1.工期索賠。由于發包人的原因,而導致承包商施工進程延誤,承包商要求將原來的竣工日期順延一段合理的時間,以確定新的竣工日期及維修期,以免承擔延長工期的費用賠償,以及為工期順延向發包方確定有關費用賠償,稱之為工期索賠。工期索賠形式上是對權利的要求,以避免在原定合同竣工日不能按時完工時,被發包人追究延期違約責任。一旦獲得批準合同工期順延后,承包人不僅免除了承擔延期違約賠償的風險,還可能因提前完工得到獎勵。
2.費用索賠。費用索賠的目的是要取得合理的經濟補償。在合同履行中,當施工的客觀條件發生變化而導致承包商額外的費用支付或損失,承包商對超出報價的這部份額外費用或損失要求給予補償,以挽回不應由它承擔的經濟損失就屬于費用索賠。
三、按索賠事件的性質分類
1.工期延誤索賠。因發包人未按合同要求提供施工條件,如未及時交付設計圖紙、道路、施工現場、拖延付款等,或因發包人指令工程暫停或不可抗力事件造成工期延誤的,承包商提出的索賠。
2.工程變更索賠。由于發包人或者監理工程師指令增加或減少工程量或附加工程、修改設計、變更工程順序等,造成工期延長和費用增加,承包商對此提出索賠。
3.合同終止的索賠。由于發包人或承包商違約以及不可抗力事件等原因造成合同非正常終止,無責任的受害方因其蒙受經濟損失而向另一方提出索賠。
4.工程加速索賠。由于發包人或工程師指令承包人加快施工速度,縮短工期,引起承包人人、財、物的額外開支而提出的索賠。
5.意外風險和不可預見因素索賠。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因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特殊風險以及一個有經驗的承包人通常不能合理預見的不利施工條件或外界障礙,如地下水、地質斷層、溶洞、地下障礙物等引起的索賠。
6.其他索賠。因合同文件錯誤、貨幣貶值、匯率變化、物價、工資上漲、政策法令變化等引起的索賠。
四、按合同依據分類的索賠
1.合同之內的索賠。指承包商根據該工程的合同條件提出的,具有明確的合同文字依據,可以據此提出索賠要求,并取得經濟補償。如工程量增加、工程變更、加速施工等均屬此類。
2.合同之外的索賠。指承包商的索賠要求,雖然在工程項目的合同條款中沒有專門的依據,但其權利可以來自普通法律。這種合同之外的索賠屬于違約造成的損害或可能是違犯擔保造成的損害,有的可以從民事法律的侵權行為中找到依據。
3.特殊的經濟補償索賠。指承包商和發包人依據施工合同,均沒有違約或觸犯法律,但承包商實際又造成了損失,發包人考慮到實際情況,出于善良的意愿達成雙方友好關系的考慮,給承包商適當的經濟補償。一般發包人在以下幾種情況發生時,會考慮給予經濟補償:(1)若另找其他承包商,費用會更大;(2)為了樹立發包人的形象;(3)出于對承包商的同情和信任;(4)謀求與承包商更長久的合作。
五、按索賠的處理方式分類
1.單項索賠。指在每一件索賠事件發生后都要報送索賠通知書,要求給予索賠的方式。這類索賠通常原因單一,責任單一,分析起來相對較容易,易于雙方分清責任達成一致。但此類索賠要求合同管理人員能夠迅速識別索賠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此作出反應,依據合同,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發包方提出索賠要求。因此在施工索賠中應盡可能采用單項索賠的處理方式。
2.綜合索賠。綜合索賠俗稱一攬子索賠,一般在工程竣工前和工程移交前,承包商將工程實施過程中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解決的單項索賠集中起來進行綜合分析考慮,提出一份綜合的索賠報告。由合同雙方在工程交付前后進行最終談判,以一攬子方案解決索賠問題。由于在一攬子索賠中許多干擾事件交織在一起,影響因素比較復雜而且相互交叉,責任分析和索賠值計算都很困難,索賠涉及的金額往往又很大,雙方都不愿意或不容易作出讓步,使索賠的談判和處理都很困難。因此,綜合索賠的成功率比單項索賠要低很多。
索賠完全在于承包商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它是全面、履行合同的重要保證、是落實和調整合同雙方責、權、利的手段、是合同和法律賦予受害者的權利,它能對工程項目管理水平起著促進作用和使工程造價更趨合理。
參考文獻:
[1]王平李克堅:招投標·合同管理·索賠.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年2月
[2]李建設呂勝普:土木工程索賠方法與實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0月
[3]方俊胡向真:工程合同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4]雷俊卿楊平:土木工程合同管理與索賠.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5]楊曉林冉立平:建筑工程索賠與案例分析.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12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