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論文分析了影響供應商產品質量的主要原因,設計了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指出了供應商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提出了委托第三方對供應商實施質量控制,推行預控、實控、檢控的質量控制新思路。
[關鍵詞] 供應商 質量控制 指標體系 第三方 預控 實控
企業產品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供應商產品質量的好壞,隨著企業專業化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間的生產合作日益廣泛,企業零配件、原材料的供應量越來越大。據統計,現代工業企業零配件、原材料的供應量一般在30%~70%之間,因此,企業產品質量控制的重心,對于零配件、原材料供應比例高的企業來說,實際上應從本企業向供應商轉移。據此,論文重點探討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控制問題。
一、影響供應商產品質量的主要原因
影響供應商產品質量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七大方面(如圖所示)。
一是沒有有效的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組織機構,主要表現為: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組織機構環節多,過程長,工作效率低,工作職能不明確;
二是沒有科學合理的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和選擇制度,主要表現為:沒有對供應商進行分類分級管理,供應商選擇不合適,沒有建立質量聯保制度;
三是沒有科學合理的采購政策,主要表現為:與供應商質量協議不全面,質量保證條款不詳細具體,沒有對供應商進行重要程度分級,沒有采購質量控制獎懲制度,采購質量信息管理不善;
四是采購人員素質低,主要表現為:采購人員沒有培訓機會,不能正確理解采購政策,不能正確執行科學合理的采購程序;
五是質量檢驗部門不能很好地執行其職能,主要表現為:供應物資檢驗不嚴格,沒有有效的檢驗方式,沒有針對不同的供應商采用不同的檢驗方法,沒有按有關檢驗理論和標準進行檢驗,沒有充分運用各種統計技術工具;
六是不合格外購物資管理不嚴,主要表現為:未經檢驗便進入倉庫,不合格品未經處理投入使用;
七是沒有先進的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信息系統,主要表現為:信息系統運行不暢,數據不全。
二、供應商的評價指標體系
供應商的科學評價與合理選擇,是供應商質量控制的基礎。根據與質量控制的相關性及輕重程度,通過分析研究,我們選擇供應商的九個大的項目,27個指標作為評價指標體系,并給每個指標分配適當的權重,總權重100分(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產品質量(30分)。因為產品質量是企業對供應商的直接考察指標,但對供應商進行評價時又不能只看其產品質量,因為供應商現有的產品質量及其穩定性與其他條件密切相關,所以產品質量的權重分配通常應在30%左右。而其他各項指標除技術條件、價格條件、經營狀況、競爭狀況所占比重較大以外,企業關系、行業評價、交貨時限、售后服務所占的比重較小。
企業在制訂本企業供應商的評價指標體系時,應根據各項指標與本企業質量控制的相關程度,對表中各指標的權重分配作合理的調整。甚至對評價指標的選擇也應適當調整。
三、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
經分析研究,我們認為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應把握好以下三個關鍵環節:
1.預控過程: 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的第一個關鍵環節是產品質量的預控。預控內容主要包括:簽訂產品質量協議;質量保證條款;原材料使用的具體標準;商定質量聯保程序;規定生產流程等等。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使供應商準確無誤地理解和接受本企業對產品質量的期望及要求。特別是對供應商使用原材料的品牌、性能指標、價格等作出具體規定后,相當于將質量控制提前了兩大步(第一步是本企業供應商產品質量的控制,第二步是供應商之供應商的產品質量控制),這種提前十分有利于將質量問題消滅在供應商為本企業生產產品之前。實際上產品質量問題,像人的健康問題一樣,也應以預防為主,預控過程向上游(企業)延伸得越長,預控效果會越好。
2.實控過程: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的第二個關鍵環節是產品質量的實控。實控內容主要包括:派駐質量代表;供應商購入原材料檢驗;生產過程監督;啟動質量聯保程序等。實控過程往往程序復雜,工作量大,本企業如果技術能力不足,可采取簽約委托第三方的方式。所謂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可通過委托與供應商具有同等以上質量資質之生產廠家的質量控制專業人員,代為實施對供應商質量控制的實控過程。這種簽約委托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本企業直接進行供應商質量控制更為有效。因為被委托方是供應商的同類企業,生產同類產品,就供應商的產品而言,往往具有比本企業專業水平更高的質量控制能力,更能找到出現質量問題的關鍵部位,所以這種方式也許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當然,為了防止被委托方與供應商相互構結,本企業采取相應的駐廠監控措施仍必不可少。
3.檢控過程:供應商產品質量控制的第三個關鍵環節是產品質量的檢控。這個過程一般的企業均做得較好,收到供應商發來的產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也是企業質量控制最常規的方法,但這里所說的檢控過程具有新的內涵。我們認為對供應商產品質量的檢查檢驗,不應該只是等到供應商產品發到本廠以后才進行的末端檢控,而應該將檢控過程,結合上述預控、實控過程,延伸到供應商的產前、產中、產末,實施檢控過程的全面覆蓋。也就是說,這里所指的檢控過程,不是只對結果的檢驗,而要對供應商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檢查檢驗。結果的檢驗固然重要,但我們的目的是要得到好的結果,事實上唯有將檢控過程向前延伸,方可得到最后的理想的結果。
綜上所述,現代企業產品質量控制的模式,將改變傳統的以本企業為核心的 “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發展成為以上游企業為重點,以本企業為基地,以建立用戶質量跟蹤體系為補充的“全物流質量控制”新模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