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農業產業化是農村發展一個平臺,而平臺的主角就是龍頭企業。當前,龍頭企業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要善于發現問題,學習各地先進經驗。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 龍頭企業 發展規劃
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有關農村發展的重大決策、措施相繼出臺,新的理念不斷出現,也引發了人們對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新思考。而農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組織者,既是農業生產和加工中心,又是技術創新和服務中心,具有開拓市場、深化加工、提供服務的綜合功能,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必須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本文結合農業產業化的首創地區—濰坊市的有關經驗對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談談有關看法。
十多年來,濰坊市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認真把握和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有效加快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年來濰坊市緊緊圍繞和依托現實基礎較好,市場容量和綜合開發利用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的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和多種相關農產品和深加工制品。目前,多數農業主導產業已基本形成了相互連貫的產業體系,以主導產業為依托,通過加工增值拉長產業鏈條,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需要把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其他產業中去。實施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加工業,并由此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理想的就業崗位,使廣大農民實現就地、就近、有序轉移。濰坊市近三年來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03萬多人,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1885元。實踐證明,農業龍頭企業完全可以使農業成為吸納勞動力較多的產業,農村富余勞動力也可以在產業化中自我消化。
當然,濰坊市的農業產業化進程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經過調查仍然可以發現農業龍頭企業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產業鏈仍然偏短,農產品附加值不高。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目標是擴大生產規模、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在調查時發現,農業生產產業化程度較低,出口農產品科技含量和加工附加值低,開發程度不夠。農產品的產后加工、儲藏、保鮮等環節還比較薄弱,農產品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加工能力較低,農產品大多以鮮活原料產品和初級產品的形式出現,成品加工、精品加工量少,品種保鮮和外觀包裝差,降低了農產品的整體質量,導致農產品因缺少深加工,上市時間非常集中,上市鏈條很短,銷路受限,價格低,甚至滯銷。如生姜、大蔥等從地里收獲后,只經過簡單的沖洗,就出口到日本,而日本進口之后,除滿足國民的生活需求外,還廣泛用于制藥行業,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經濟效益。
第二,合同約定缺乏約束力,雙方利益關系不穩定。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主要采取“龍頭企業+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由于公司與農戶的經營能力的不均衡和信息的不對稱,雙方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加上市場信用體系殘缺不全,往往導致交易關系不穩定,合同約定的保護價變得形同虛設,不能形成龍頭企業和農民之間的緊密關系。這既影響了農戶的積極性,也影響了龍頭企業的穩定發展。
3.缺乏高素質的經營管理和技術人才,企業員工素質不高。從調查情況看,農業龍頭企業發展還面臨著缺乏高素質人才的挑戰。農業龍頭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大部分原來是農民,或從鄉鎮企業管理者以及農技部門的干部轉化而來,整體素質不高,普遍缺乏具有現代企業管理知識,懂得國際貿易知識及熟悉WTO中有關農產品交易規則的人才更是稀缺。同時,農業龍頭企業的職工絕大多來源于農村,文化技術素質普遍較低。從而必然影響龍頭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制約著企業發展的經營規模和市場競爭力。
國際經驗表明,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必由之路。而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階段,提高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狀況。為此我們應做到:
第一,拉長產業鏈條,不斷引導千家萬戶開展專業化、區域化、社會化生產。實施農業產業化,以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為切入點,通過拉長產業鏈條,不斷引導千家萬戶開展專業化、區域化、社會化生產,朝著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發展;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帶動農村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同時,通過加大科技進步的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在農產品生產、加工、貯運等各個環節上增大科技含量,從而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
第二,強化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共同利益關系。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通過合約形成緊密的“龍頭企業+農戶”形式,有利于實現雙方在資本、技術、銷售和勞動力、土地等方面的優勢互補,也有利于抵御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濰坊一些龍頭企業還探索引導農民以土地、資金、技術等參股入股,把農民直接變成企業股東。目前全市80%的農戶和龍頭企業結成一體,既促進了企業發展,又保護了農民利益,增加了農民收入。
第三,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工作。除了“在干中學”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外,企業可選派一些從事管理、技術工作的骨干人員赴國內外參觀考察,到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去學習進修,更新知識,提高水平;可采取送股份、期權制等方式聘請有經驗、高素質的高層管理人員,以優惠條件吸引優秀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業龍頭企業工作;邀請知名企業家和專家到企業進行講學,擔任顧問等等。
第四,按步驟、分階段地制定和實施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規劃。農業產業化是個漸進發展的過程,必須避免結構雷同。從1993年至今,濰坊市的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已經走過了13年的歷程,才逐漸找到了符合本地區發展的思路和正確方向,全國其他地區在學習的同時,一定要結合本地區的農業資源條件穩步發展。
各種類型的農業龍頭企業的興起,對于以農業人口為主的我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學習先進地區和國家的經驗也是我們搞好農業產業化和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翁鳴:《中國農產品質量與國際競爭力》,《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4月
[2]濰坊市2005年統計年鑒及濰坊市農業局內部資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