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關于國企改制政策的推進,通過反復實踐,人們逐步認識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中小企業改制的方向。湖北省也堅持這一方向,大刀闊斧地展開中小企業的改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湖北省缺乏對中小企業整體盤活的規劃,因此,本文對湖北省中小企業的改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 國有中小企業 改制 探索
湖北省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國有中小企業在全省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為全省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基于這一情況,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國有中小企業改制和發展作為事關全局的重中之重來抓,經過多年的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符合湖北實際的發展之路,國有中小企業改制別開生面,國企脫困已出現重大轉機。
一、湖北省中小企業改制的進程
湖北省的國有中小企業改制是在不斷開拓、探索中奮進的。各地在實踐中創造了許多好形式、好做法、好經驗。總之,經過全省上下多年的努力,湖北省的國有中小企業改制攻堅走出了路子,創造了經驗,初戰告捷。在以下5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工作已經取得重大進展
近幾年來,湖北有1500多家國有中小企業(其中中小企業有1100多家)實行了公司制改造。納入國家考核的85戶大中型骨干企業,已有73戶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進行了改制,目前正按照規范的要求,逐個環節抓好落實。湖北省已有48家公司在滬深兩個交易所上市,上市公司總數排名全國第5位,總股本134.1億股,通過證券市場募集資金195.2億元。與此同時,國有資產監管營運體系的改制也在積極探索之中。武漢市按照管好所有權、放開經營權、政府行使宏觀調控權的思路,撤銷工業主管局,組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較好地解決了國有資產出資者“老板”缺位的問題,被譽為“武漢模式”,成為全國國有資產監管營運體系的“三大模式”之一。清江公司通過分設投資和開發兩個獨立法人,使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都落到了實處,其成功經驗被譽為“清江體制”。
2.全省中小企業基本走上盤活之路
圍繞“藍波希島該不該被兼并”、“武漢荷花該不該聯營”、“黃石勁酒該不該賣”的爭論,省委、省政府及時提出了“放小三原則”(即國有資產不流失、依法經營、職工基本穩定),鼓勵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全省各地通過多種形式推進中小企業改制和縣域經濟民營化,使全省中小企業基本走上了盤活之路。目前國有小企業改制面已達84.3%,其中改為股份合作制的48.9%,改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占25%,進行租賃經營的占12.4%,兼并占5.2%,外資嫁接的占3.3%,拍賣轉讓的占3.4%全省中小企業通過改制籌集社會資金79.4億元,盤活存量效益186.7億元,扭虧額18.5億元。
3.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邁開了實質性的步伐
近幾年來,湖北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淘汰落后棉紡錠40.74萬枚,整頓關閉了400多家“五小”企業和1000多家煤炭礦井。從1996年到1999年底,五個列人國家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抓住機遇,對199戶企業實施兼并、破產、重組,核銷銀行呆壞賬40.6億元。這些企業通過試點,減輕了債務負擔,優化了資產結構,改善了生產經營狀況,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與此同時,紡織、汽車、冶金、化工四大行業結構調整也在積極進行之中。
4.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
近幾年來,湖北省一批大企業加大了主輔分離和富余人員分流力度。東汽的機關管理人員由2200余人調減到1000人以內。武鋼分離輔助、放開經營,先后分離7萬多人。到1999年底,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下崗職工進人再就業服務中心達到76.42萬人,共籌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費13.22億元,發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費及代繳養老、醫療保障費12.68億元,確保了兩個百分之百。
5.企業管理創新工程全面啟動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針對國有中小企業虧于管理的實際,在全省各地深入開展了“外學邯鋼、內學東鋼”的活動,在東鋼召開了強化企業管理的現場會,舉辦了多期企業法人代表的管理培訓班,東鋼“三改一加強”的經驗在全省各地開花結果。1999年以來,湖北省又在全省各地全面推廣亞星購銷比價管理的經驗,引導企業加強采購、銷售、財務等方面的管理。通過實施企業管理創新工程,湖北省國有中小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水平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
二、湖北中小企業改制的問題
1.產權單一,法人治理結構難以完善
產權制度改制是突破口,國有中小企業改制的實踐證明,改到深處是產權,改到難處也是產權。而在如何改的問題上,湖北省的中小企業改制方式相對單一、沒有堅持因企制宜。在改制過程中,效果強調服從形式,有些企業盲目跟從,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
2.缺乏中小企業改制的整體搞活
基于湖北是全國的老工業基地這一基本省情,在整體壯大扶持企業的選定和規劃上缺乏考慮,特別是在涌現出了清江公司、沙隆達、雙環、宜化、東啤、金龍泉和武漢“三商”(即武商、中商、漢商)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的排頭兵的時候,更應該將其作為重點。另一方面,全省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的中小型國有中小企業,沒有全面通過 “放小”,一大批中小企業應該通過國有民營、公有民營、民有民營、公有轉非公有,盤活資產存量,增強發展活力和實力。
三、湖北省中小企業深化改制加強發展的對策
湖北省國有中小企業改制與脫困,是湖北省經濟發展的新課題,需要提出新的策略和發展思路。
1.繼續深化改革
把國有企業改革的著眼點始終放在轉變企業的經營機制上。一是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當務之急是要加快推進中小型骨干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工作,大力推進股權多元化,著力解決國有資本“一股獨占”、“一股獨大”的問題,以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二是要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形式,著力構造國有資產營運主體。要大力推廣“武漢模式”、“清江體制”的成功經驗,力爭2000年在授權經營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決好出資人到位問題;三是要進步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著力在轉換企業機制上一下功夫。
2.加強結構調整
要加緊從制度創新和結構創新人手加快發展和培育一批大而強、大而優的企業,盡快提高湖北國有經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要以進入國家520強的30家大企業和列人省級重點扶持的30家優強企業為“龍頭”,通過兼并、收購、上市和強強聯合,實現低成本擴張,集中力量把重點集團的規模搞得更大;通過重組科技資源,建立和加強技術開發機構,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把重點集團的實力搞得更強;通過實施名牌戰略,創造品牌優勢,把重點集團的名氣搞得更響。
3.堅持扭虧脫困
重點抓好“三個一批”:一是用好國家增資減債政策,扶持一批。要抓緊對符合國家債轉股條件企業資產的清理,積極篩選和推薦更多的企業納入國家債轉股計劃;充分利用國家增加銀行核銷呆壞賬準備金的政策,積極爭取國家財政債券技改貼息政策;己經上市的公司要通過法人交叉持股、機構持股、配股,適當減少國有股等辦法吸引資金;對有償債能力的企業,要創造條件發行債券;允許一些非上市公司將國家劃給企業的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或將部分企業資產轉讓變現;二是搞好企業內部的改制和整治,活化一批。通過企業內部改制、轉換機制、加強管理、減員增效、開發產品、開拓市場等辦法,實現扭虧增盈;三是實施關閉、破產,淘汰一批。對那些產品無市場、長期虧損,扭虧無望、名存實亡和資源枯竭的企業實行兼并或破產,消滅虧損源。
4.加強中小企業管理
首先,要加強戰略與決策管理。企業負責人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企業戰略的研究、制定和組織實施上,提高在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中駕馭企業發展的能力;其次,要探人開展學邯鋼、學東鋼、學亞星活動,切實加強成本管理。要大力推廣亞星經驗,把推行購銷比價管理作為“管理年”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努力做到在滿足企業質量需求的前提下通過比價實行低成本采購,在滿足用戶質量需求的前提下爭取較高價位銷售,加快采購管理創新;最后要加強質量管理。真正把質量落實到產品設計、物資采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的全過程,實行全員質量管理。
5.要在班子建設上狠下功夫
重點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強對虧損企業班子的考核調整,盡快選好虧損企業的一把手;二是加快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落實企業法人洽理制度,強化企業內部制衡機制,強化企業自身體制約束;三是健全企業內部激勵機制。結合企業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適當提高法人代表持股比重,企業經營者有能力控般的,可允許其控股。
參考文獻:
[1]潘虹:中小企業改制問題的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7)
[2]魏春輝:國有中小企業并購理論實務[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3]田軍:中小企業改制初探.經濟研究.2005(9)
[4]張輝:國有中小企業的改制步履維艱.經濟周刊.2006(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